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科研開發
嘉峪檢測網 2021-01-21 22:15
自粘保護膜是用于物品表面暫時保護的一種粘性薄膜,具有易貼、易揭,不污染被保護表面等特點。
SBC與聚烯烴共擠形成自粘性復合膜,用來防止受保護產品表面在運送、裝配或加工過程中受到損害或污染,無需使用粘著劑,可替代涂布法保護膜,節能環保。
自粘膜可采用兩層、三層或多層共擠,利用流延與吹膜等工藝進行生產加工。自粘膜一般分為解卷層、中間層與膠粘層,結構如下:
典型自粘保護膜包含三層結構(A+B+C),總厚50--70微米。
A層---粘性層,一般5--10微米厚;
B層---芯層(PE/PP),一般40--50微米厚;
C層---外層(PP、HDPE、LDPE、LLDPE或者LDPE/HDPE混合),一般5--10微米厚,該層可含防粘連劑。
外層中HDPE或PP和防粘連劑的使用會對膜卷的開卷有幫助。
粘性層材料
粘性層由主體樹脂、增黏樹脂和添加劑組成。
常用主體樹脂有SBC、EVA和乙烯-α烯烴共聚物(POE)等。
增粘樹脂主要有石油樹脂、松香樹脂、萜烯樹脂及其改性物、低分子量聚異丁烯、低分子量聚丁烯和低分子質量聚異戊二烯等。
添加劑常有剝離力穩定劑、防老劑;
剝離力穩定劑:被保護面貼上表面保護膜后,隨著時間的推移,在高溫、冷流和其他老化因素作用下,剝離力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嚴重會出現難揭和掉膠等問題。常用有長鏈烷基酰胺類、聚乙烯亞胺衍生物、長鏈烷基鹽類、聚乙二醇、有機硅彈性體、磷酸酯。
防老劑:為改進共擠保護膜耐老化性能,常加人抗氧劑和紫外線吸收劑。抗氧劑常用牌號1010、168,用量為0.5-1份;紫外線吸收劑常用牌號有UV531 、UV327,用量為0-1份。
一種低解卷力聚乙烯低粘保護膜
結構 | 原料 | 質量份 |
LDPE、LLDPE | 60-70 | |
表層 | PE蠟 | 2月4日 |
有機硅改性聚烯烴 | 4月8日 | |
丙烯基彈性體 | 10月20日 | |
芯層 | POE | 5月10日 |
LLDPE、LDPE | 30-80 | |
POE | 10月30日 | |
自粘層 | SEBS | 30-60 |
增粘樹脂 | 10-50 |
自粘膜加工
工業化生產方式有兩種:涂布和共擠。涂布法產品包括溶劑型、乳液型、熱熔型和射線固化型,其中溶劑型占比最大,存在污染環境和生產成本較高問題。
共擠法利用共擠復合設備(包括吹塑和流延工藝)將粘性層和基材層同步擠出,復合成表面保護膜的一種生產工藝。
吹塑法在各組分熔體指數較低、保護膜黏性較小條件下適用。一般把粘性層設置在內層,在生產過程中需加強冷卻以使吹脹薄膜溫度在疊合前降至50℃以下,流延法適用范圍較寬,在大部分條件下的適用性能都較好,但生產設備的價格較高。
保護膜市場情況
保護膜起初集中在美國等發達國家,較亞洲地區更早進入產品表面保護要求。
我國大概在90年代才開始涉及保護膜,開始以涂膠膜為主,自粘膜發展較晚,2000年以后才有所涉及。
目前國內主要分布在廣東深圳、東莞,及浙江和江蘇部分地區,其中以深圳地區最多,占據近80%廠商和產量份額。
目前保護膜可應用在金屬產品表面、涂層金屬產品表面、塑料產品表面、汽車產品表面、電子產品表面、標牌產品表面、型材產品表面等。
來源:UTPE彈性體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