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科研開發
嘉峪檢測網 2025-09-27 17:32
第一階段:用戶場景分析與現場條件搜集
目標: 全面、真實地復現產品在生命周期內所經歷的各種環境應力和使用應力。
操作步驟與細節:
成立跨職能團隊
操作細節: 立即組織一個包括可靠性工程師、設計工程師、現場服務工程師、銷售或產品經理在內的核心團隊。關鍵點:必須有一線服務人員的參與,他們掌握著最一手、最“鮮活”的故障信息和環境數據。
定義任務剖面
操作細節: 與團隊一起,將產品的生命周期分解為不同的階段。例如,對于一臺戶外監控設備:
剖面1:運輸與倉儲(從工廠到倉庫,再到安裝點)。
剖面2:安裝與調試(首次上電、安裝固定過程)。
剖面3:正常運行(24/7不間斷工作,日夜交替)。
剖面4:極端天氣事件(如臺風、沙塵暴、極寒)。
剖面5:維護操作(清潔、軟件升級、部件更換)。
關鍵點: 必須明確每個剖面的時間比例和發生順序。例如,“正常運行”占99%的時間,但導致80%早期故障的往往是“安裝調試”和“極端事件”剖面。
現場數據搜集(此為核心環節)
操作細節:
a. 環境數據量化:
溫度/濕度: 不僅記錄平均溫濕度,必須重點測量和記錄極值(最高/最低溫度、冷凝點)及其持續時間。使用高精度數據記錄儀,安裝位置應貼近產品實際安裝位置(如設備機箱內、散熱口附近),采樣間隔建議≤1分鐘。
振動/沖擊: 使用三軸振動傳感器。關鍵點:區分不同類型的振動源:
持續性振動: 如安裝在不斷運行的機器旁,記錄RMS(均方根值)和頻率譜。
瞬態沖擊: 如交通工具過減速帶、設備門開關碰撞。記錄沖擊加速度G值和持續時間。
其他環境應力: 如鹽霧(沿海地區)、粉塵濃度(工業區)、化學腐蝕氣體(化工廠)、太陽輻射強度(戶外)、電壓波動/浪涌(電網質量差的地區)等。必須與現場服務人員確認這些因素是否曾導致過問題。
b. 使用條件量化:
電應力: 記錄開機、關機、待機、峰值負載下的電壓、電流、功率。特別關注:通斷電循環的頻率、電壓浪涌(如雷擊感應)、諧波干擾。
機械應力: 記錄操作頻次(如按鈕每天被按多少次)、接口插拔次數、線纜彎折角度和頻率。
軟件/負載應力: 記錄典型工作負載(如CPU占用率、數據傳輸量)、軟件更新頻率、異常重啟日志。
故障數據復盤
操作細節: 調取歷史故障報告(FRACAS數據),與現場服務工程師召開復盤會議。提問不能停留在“什么壞了”,要深挖“在什么情況下壞的”?
示例問題: “這個電源模塊失效,是發生在夏季午后設備暴曬后開機時,還是雷雨天氣后?”、“這個連接器松動,是發生在運輸后首次調試,還是日常振動環境下運行了半年后?”
第二階段:應力因子提取與DOE分析
目標: 從海量現場數據中篩選出對可靠性影響最顯著的關鍵應力因子,并設計高效試驗方案。
操作步驟與細節:
應力因子清單整理
操作細節: 將第一階段搜集的所有應力數據整理成清單,并為每個應力因子定義正常范圍、極端范圍和測量單位。
示例:
應力因子A: 工作環境溫度。正常范圍:-10°C ~ +45°C;極端范圍:-30°C (4小時) ~ +70°C (2小時)。
應力因子B: 開機沖擊電流。正常值:2A;極端值:5A(冷啟動時)。
應力因子C: 每日振動暴露量。Grms: 0.5g (頻率范圍:10-500Hz)。
失效模式與應力關聯分析(FMEA思路)
操作細節: 使用表格工具,將潛在的失效模式與應力因子關聯,并評估其影響的嚴重度(S)、發生度(O)和探測度(D),計算風險優先數(RPN)。這有助于識別出必須通過試驗驗證的高風險項目。
試驗應力選擇與加速模型應用
操作細節:
選擇關鍵應力: 基于RPN和工程判斷,選擇2-4個最關鍵的應力作為試驗因子。通常溫度、濕度、振動、電應力是首選。
確定加速模型: 針對每個應力,選擇合適的物理加速模型。
溫度: 采用阿倫尼烏斯模型。關鍵細節:必須獲得產品的激活能(Ea),可從類似器件數據手冊或前期試驗中獲取。若未知,可參考通用值(如0.7eV用于電子元件)。
振動: 采用逆冪律模型。需要確定加速因子。
濕度: 采用Peck模型或Hallberg-Peck模型。
計算加速因子: 根據模型、現場使用條件和試驗條件,計算出試驗相對于實際使用的加速因子(AF)。例如,將溫度從35°C提升到65°C,根據阿倫尼烏斯模型,AF可能為10左右,意味著試驗1小時約等于現場使用10小時。
設計試驗(DOE)
操作細節:
確定DOE目標: 是尋找失效閾值?還是評估交互作用?或是驗證設計裕量?
選擇DOE方法:
全因子試驗: 因子數少(2-3個),想深入研究所有交互作用時使用。但試驗次數較多。
部分因子試驗(如田口方法): 因子數較多時(>3),用于快速篩選出顯著因子,效率高。這是我最推薦的現場實用方法。
設置水平: 為每個選定的應力因子設置水平。
低水平: 通常設為現場條件的正常值或下限。
高水平: 設為現場條件的極端值,或基于加速模型計算出的加速應力水平。警告:應力水平不能高到引入實際使用中不會發生的失效模式(如塑料在過高溫下熔化)。
制定試驗矩陣: 根據選擇的DOE方法,生成試驗運行表,明確每次運行中各因子的水平組合。
定義樣本量與失效判據: 確定每個試驗組合所需的樣本數量(通常≥3),并明確定義什么是“失效”(如功能性能參數超差、物理損壞等)。
第三階段:試驗方案文檔化
方案文檔應包含以下核心章節:
目的與范圍
引用標準
試驗樣品信息(型號、批次、數量)
用戶場景與任務剖面摘要
主要應力因子與試驗條件(詳細表格,含加速計算過程)
DOE試驗矩陣
試驗設備與設置(設備型號、精度、校準要求、樣品安裝方式**——需附照片或示意圖**)
試驗步驟(開機順序、應力施加順序、監測點、測量間隔)
數據記錄與失效判據
安全注意事項
附錄(原始現場數據、傳感器布置圖、FMEA分析表等)
來源:可靠性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