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法規標準
嘉峪檢測網 2017-11-17 10:28
金屬受到均勻腐蝕時的腐蝕速度表示方法一般有兩種:一種是用在單位時間內,單位面積上金屬損失(或增加)的質量來表示,通常采用的單位是克/(米2·小時);另一種是用單位時間內金屬腐蝕的深度來表示,通常采用單位的是毫米/年。
目前測定腐蝕速度的方法有很多,如重量法、容量法、極化曲線法、線性極化法(極化阻力法)、電阻法等。重量法是一種經典的方法,適用于實驗室和現場掛片,是測定金屬腐蝕速度最可靠的方法之一。重量法是其他測定金屬腐蝕速度方法的基礎。
重量法
把金屬做成一定形狀和大小的試件,放在腐蝕環境中(如化工設備、大氣、海水、土壤或實驗介質等),經過一定時間之后,取出并測量其重量及尺寸的變化,計算其腐蝕速度。
根據腐蝕前后試件質量的變化,重量法分為失重法和增重法兩種。當金屬表面上的腐蝕產物容易除凈且不至于損壞金屬本體時常用失重法;當腐蝕產物完全牢靠地附著在試件表面時,則采用增重法。
計算方式
對于失重法,其算式:V-=(W0-W1)/(S·t)
失重法是常見金屬腐蝕重量法中最常用的方法,但它只適應全面(均勻)腐蝕,對于有高度選擇性的局部腐蝕毫無意義。
對于增重法,當金屬表面的腐蝕產物全部附著在上面,或者腐蝕產物脫落下來可以全部被收集起來時,其算式:V+=(W2-W0)/(S·t)
對于密度相同的金屬,可以用上述方法比較其耐蝕性能。對于密度不同的金屬,盡管單位表面積的重量變化相同,其腐蝕深度卻不一樣,對此,用腐蝕深度表示更為合適。其換算公式:VL=( V-/ρ)×(24×365/1000)=8.76×(V-/ρ)
對于重量法,如果當金屬溶解時,一部分腐蝕產物脫落,一部分溶解的金屬又沉積在金屬試樣表面上,最終,試樣可能是增重,也可能是失重。然而試樣既有明顯腐蝕,而增重量與失重量相等,試樣重量完全不變的情況,在實際中卻是極罕見的。
來源:AnyT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