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預警 > 欄目首頁
水凝膠粘合劑在止血、傷口愈合、組織修復等生物醫學領域有廣泛的應用。水凝膠粘合劑和組織之間的有效粘附對傷口封閉及其愈合過程有重要影響,然而傷口表面血液或組織液的存在會降低有效粘附面積,同時也會在傷口表面形成水化層阻礙粘附界面的形成從而導致粘附力下降甚至脫落。
2022/12/14 更新 分類:科研開發 分享
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袁進教授和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白瑩副教授在科愛出版創辦的期刊 Bioactive Materials 上聯合發表研究文章:通過構建互不競爭雙交聯天然聚合物互穿網絡,研發透明度高、良好組織粘附性和細胞相容性的復合水凝膠,促進角膜上皮和基質再生,抑制瘢痕形成,重建透明角膜。
2023/02/03 更新 分類:熱點事件 分享
近日,福州大學生物科學與工程學院石賢愛教授和楊建民副教授課題組,將兒茶酚改性的氧化透明質酸(OD)、ε-聚賴氨酸(EPL)和Fe3+通過希夫堿反應、金屬螯合、陽離子-π和靜電相互作用等制備了多功能水凝膠(OD/EPL@Fe)。
2023/02/09 更新 分類:科研開發 分享
近期,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董健教授、周曉崗副教授和江立波副研究員在科愛出版創辦的期刊Bioactive Materials上發表論著文章:壓阻式MXene/絲蛋白復合水凝膠通過重建電微環境加速骨再生。
2023/03/15 更新 分類:熱點事件 分享
最近,江南大學紡織科學與工程學院非織造課題組通在海洋貽貝超強粘附性的啟發下,通過將季銨鹽殼聚糖(QSC)、多巴胺(DA)、槲皮素(QT)等成分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構建了一種兼具粘附性、自愈合、抗菌、抗氧化等多種優異功能的復合水凝膠敷料。
2023/04/03 更新 分類:熱點事件 分享
近期,南京大學魏輝教授等人通過將類過氧化物酶rGO@FeS2納米酶與可產生乳酸和H2O2乳酸桿菌相結合,開發了一種響應性透明質酸(HA)水凝膠rGO@FeS2/Lactobacillus@HA(FeLab)。
2023/05/23 更新 分類:熱點事件 分享
近期,武漢理工大學發表文章:基于沒食子酸-鎂金屬有機框架的可噴涂水凝膠,持續調節糖尿病傷口氧化應激微環境并促進神經血管網絡重建。
2024/07/29 更新 分類:科研開發 分享
近期,華南理工大學董華教授團隊在科愛的期刊Bioactive Materials上發表研究論文:一種新型的載胰島細胞的抗粘附核殼微凝膠和體內預血管化水凝膠支架組成的生物人工胰腺。
2023/06/21 更新 分類:科研開發 分享
本研究首次報道了基于人工合成受體可選擇性捕獲及釋放腫瘤細胞的唾液酸印跡溫度響應性水凝膠界面。該智能水凝膠表面不僅可以通過識別腫瘤表面過表達的唾液酸分子實現有效捕獲真實血液中的腫瘤細胞,還可以通過降低溫度消除識別位點的方式來無損釋放捕獲的細胞。與傳統非生理兼容性的細胞捕獲與釋放,該材料其具有非侵入性的外部刺激響應性,更高的捕獲釋放效率、
2020/12/27 更新 分類:科研開發 分享
水凝膠生物粘附劑已成為縫合線和縫合釘釘最有前途的替代品之一,可用于傷口密封和修復。因為它們在生物上具有極佳的相容性和機械順應性,因此在微創手術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然而,只有少數水凝膠生物粘附劑成功用于胃穿孔修復,因為它們在與極酸性極強的胃液直接接觸時會發生不希望的膨脹,因此伴隨著逐漸惡化的器官粘連。
2022/07/10 更新 分類:熱點事件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