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科研開發
嘉峪檢測網 2021-07-28 19:27
檸檬酸消毒液為Ⅲ類醫療器械,主要有效成分為檸檬酸,一般還可以包含乳酸和蘋果酸,按照《血液凈化標準操作規程》用于血液透析機內部管路的加熱消毒。
一、檸檬酸消毒液的研發實驗要求
1.產品性能研究(CH3.5)
(1)設計特征:需列明消毒液各成分及其組成比例,詳細描述主要有效成分及其含量、各成分的功能,出具配方確定依據的研究資料,明確不同型號臨床使用的差異、推薦使用的透析設備類型等。如產品主要有效成分包含檸檬酸、乳酸和蘋果酸以外的特殊物質,應給出相應物質結構、參數和性能分析,以及針對性設計和驗證的內容,證明其無危害。
建議列出產品所有成分(包括主要有效成分和水)信息,至少應包括:化學名稱、商品名/材料代號、含量等。
(2)產品特性研究
包括外觀、pH值、裝量、產品主要有效成分(檸檬酸等含量)、有效期、對金屬腐蝕性、殺滅微生物指標等。如產品主要有效成分包含特殊物質,或其他非同類已上市產品功能的,應規定相應物質成分、含量和使用性能。
消毒液接觸的血液透析設備部件絕大多數為高分子材料,另有少量金屬部件。金屬耐腐蝕性研究符合《消毒技術規范》要求,可適當參考GB/T 38498-2020《消毒劑金屬腐蝕性評價方法》全浸腐蝕性試驗的規定。同時,結合目前常用血液透析機內部管路的材料,說明其耐腐蝕性研究結果的可接受性。建議選擇主要有效成分最高使用濃度進行研究。
建議進行消毒液配方、各成分組成比例、推薦使用條件等確定依據和驗證。根據說明書宣稱的實驗室殺滅微生物指標(至少包括枯草桿菌黑色變種芽孢ATCC 9372懸液法或載體法殺滅對數值),進行符合《消毒技術規范》要求的消毒效果試驗研究,以及模擬現場消毒試驗的研究方案和報告。研究內容可適當參考GB/T 38502-2020《消毒劑實驗室殺菌效果檢驗方法》條款。應說明試驗殺滅微生物的種類、試驗方法、菌種選擇、接種菌液的濃度、消毒結果等確定依據。殺滅微生物效果研究應選擇主要有效成分最低使用濃度、最低使用溫度、最短作時間進行驗證。
(3)毒理學研究
建議至少開展急性經口毒性試驗和微核試驗。按《消毒技術規范》(2002版的2.3.1和2.3.8.4條款)中方法,適當參考WS 628-2018《消毒產品衛生安全評價技術要求》、GB/T 38496-2020《消毒劑安全性毒理學評價程序和方法》內容進行時,急性經口毒性試驗應無毒性。微核試驗應不致突變。
2.對血液透析設備消毒效果及相容性的研究(CH3.5或CH3.8)
給出主要有效成分最低濃度、最短作用時間、最低作用溫度等最不利條件下,消毒血液透析設備程序的確認依據和消毒效果驗證資料。至少包括模擬現場試驗時,對枯草桿菌黑色變種芽孢殺滅對數值≥3.00。
出具臨床使用條件下(作用時間、使用溫度等),對血液透析設備使用性能影響的研究資料,包括:①消毒液與血液透析機上各部件及配件的相互影響(如溫度或電導電極、流量監測裝置等,是否會有影響)。②長期使用后對透析設備組件及管路的腐蝕性等。此外,對使用次數及進行研究依據及合理解釋。
3.安全性研究(CH3.8)
消毒液會包含檸檬酸、乳酸和蘋果酸等酸性物質。為保證產品使用安全性,對適用血液透析機消毒、沖洗后管路內消毒劑殘留應符合安全性要求。建議在最高主要有效成分濃度、單次最長作用時間等臨床最嚴格使用條件下,采用經過方法學驗證的方法,檢測沖洗后即刻和再次使用前(觀察是否存在消毒掛壁后脫離情況)的酸性物質溶出總量,并進行人體使用安全性評估。
4.有效期和包裝研究(CH3.7)
給出所有型號規格裝量產品有效期驗證報告。根據GB 27949-2020《醫療器械消毒劑通用要求》規定,包裝完好的產品有效期應不低于12個月。驗證研究應從產品定型后開始進行。具體驗證要求根據《消毒技術規范》(2002版的2.2.3條款)進行。可適當參考GB/T 38499-2020《消毒劑穩定性評價方法》內容。研究資料中應列明保存條件和保存時間。檢測項目應包括技術要求中相應條款,如各主要有效成分含量(存放后含量下降應≤10%,且存放后主要有效成分含量均不應低于產品技術要求規定含量的下限值)、殺滅微生物指標、外觀(包括有無顏色變化、有無沉淀或懸浮物產生)、裝量、pH值、耐腐蝕性等。
開封后保質時間的研究。為確認說明書和標簽中各型號、規格產品開封后,在實際使用環境下,經過一段時期仍然能夠滿足使用要求的最長存放時間,按照上述有效期驗證檢測項目(除外裝量),給出研究報告。
此外,還建議檢測包裝的完整性。驗證項目使用產品特性研究章節推薦的最高有效成分濃度進行。
出具包裝材料生產企業資質、購銷文件、包裝材料標準和檢測報告,列明包裝材料的成分配方信息。包裝驗證報告項目包括:包裝材料的物理、化學特性;包裝材料與產品的適應性和密封性;包裝材料所能給出的物理、化學保護;包裝材料與標簽系統的適應性;包裝材料與貯存運輸過程的適應性等。
5.產品技術要求(CH3.4.1)
5.1.產品型號/規格及其劃分說明
列明所有型號、規格的成分及含量、裝量、包裝材料等,要求明確各規格型號的區別。
5.2.性能指標
包括外觀、pH值、裝量、產品有效成分(檸檬酸等含量)、有效期(如存放后主要有效成分含量下降應≤10%,且存放后含量均不低于規定含量的下限值以及外觀、pH值)、對金屬腐蝕性、殺滅微生物指標等。如使用特殊原材料,可以補充該原材料成分、含量、使用性能、殘留物等規定。
5.3.檢驗方法
有關《消毒技術規范》和適宜的行業標準、國家標準規定方法,建議作為各性能指標條款對應的檢測方法。
二、相關標準
1.《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739號)
2.《醫療器械注冊管理辦法》(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令第4號)
3.《醫療器械說明書和標簽管理規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令第6號)
4.《醫療器械通用名稱命名規則》(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令第19號)
5.《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關于發布醫療器械產品技術要求編寫指導原則的通告》(2014年第9號)
6.《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關于公布醫療器械注冊申報資料要求和批準證明文件格式的公告》(2014年第43號)
7.《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關于發布醫療器械臨床評價技術指導原則的通告》(2015年第14號)
8.《總局關于發布醫療器械分類目錄的公告》(2017年第104號)
9.《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關于發布醫療器械臨床評價技術指導原則的通告》(2015年第14號)
10.《總局關于發布醫療器械注冊單元劃分指導原則的通告》(2017年第187號)
11.《衛生部關于印發<消毒技術規范(2002版)>的通知》(衛法監發〔2002〕282號)
12.《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關于公布新修訂免于進行臨床試驗醫療器械目錄的通告》(2018年第94號)
13.《血液凈化標準操作規程》.陳香美.人民軍醫出版社.2010
14.GB 38850-2020《消毒劑原料清單及禁限用物質》
15.GB 27949-2020《醫療器械消毒劑通用要求》
16.GB/T 38498-2020《消毒劑金屬腐蝕性評價方法》
17.GB/T 38502-2020《消毒劑實驗室殺菌效果檢驗方法》18.GB/T 38496-2020《消毒劑安全性毒理學評價程序和方法》
19.GB/T 38499-2020《消毒劑穩定性評價方法》
20.YY/T 0316-2016《醫療器械 風險管理對醫療器械的應用》
21.WS 628-2018《消毒產品衛生安全評價技術要求》
三、主要風險
可參考YY/T 0316《醫療器械 風險管理對醫療器械的應用》制訂文件。
應隨風險管理報告一并附上包括風險分析、風險評價、風險控制概述管理資料。至少應包括:
1.產品安全特征清單;
2.產品可預見危害及危害分析清單(說明危害、可預見事件序列、危害處境和可能發生的損害之間的關系);
3.風險評價、風險控制措施以及剩余風險評價匯總表。
對于風險分析和管理概述,應包括一份風險總結,以及如何將風險控制在可接受程度的內容。
來源:嘉峪檢測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