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法規標準
嘉峪檢測網 2021-04-20 13:37
醫學生進入臨床學習,常常興奮地拿起外科縫線練習縫合打結。骨科醫生手術時幾乎離不開縫線,縫線技術直接影響著手術質量和預后,因此縫線的相關知識是我們必須掌握的。
目前國內外科縫線主要采用的是:
(1)絲線:應用廣泛,價格便宜且結實,占領大部分手術縫線市場,但吸收周期超過 1 年,屬于不可吸收范圍。
(2)羊腸線:羊腸線為傳統的可吸收手術縫線。由于羊腸線本身具有不可克服的缺陷,已逐漸被取代。
(3)聚乙交酯(PGA)和聚乙交酯丙交酯( PGLA)類可吸收縫線:由于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牢靠的固定作用,在臨床上的使用越來越廣泛。
縫線的規格以數字表示
規格表示縫線的直徑,0 號線以上,數碼越大,縫線越粗。如 4 號線比 1 號線粗,且抗張強度亦越大。一般有 1~10 號線。0 號線以下, 0 數越多,直徑越小,抗張強度越低。
縫線結的抗張強度是指其在斷裂前所能承受的力度(以磅表示)。有關組織的抗張強度是外科醫師選擇縫線型號和抗張強度的先決條件。一般公認,縫線的抗張強度不需要超過組織的抗張強度,但至少應與其所縫合的正常組織等強。
縫線的種類
1. 單纖維縫線是由單一纖維制成的,在穿過組織時所遇的阻力較小,并且可避免細菌在其上附著。多纖維縫線是由多條纖維制成,易打結,抗張強度大。
縫線的種類
2. 可吸收性縫線是由健康哺乳動物的膠原或人工合成的多聚體制備而成。天然的可吸收性縫線是通過人體內酶的消化來降解縫線纖維;而合成的可吸收性縫線則先是通過水解作用,使水分逐漸滲透到縫線纖維內從而引起多聚體鏈的分解。不可吸縫線的抗張強度大,縫合后需要折線,也可用于需要永久支撐的傷口。
人工合成可吸收縫線的種類
不可吸收縫線的種類
3. 對于骨科醫師而言,理想的縫線應該強度高,在愈合過程中提供足夠的張力;組織相容性好,不易引起不良反應;縫線最終被人體吸收而不遺留任何異物;能夠防止細菌黏附、繁殖和擴散。
縫線選擇的原則
1.傷口達到最大強度時,就不再需要縫線。
需用不可吸收縫線或時效較長的可吸收縫線來縫合愈合緩慢的組織,如皮膚、筋膜和肌腱等。
選用可吸收性縫線來縫合愈合較快的組織,如胃、結腸和膀胱等。
2.如組織內存在異物,可使污染轉變為感染。
在縫合污染傷口時,避免使用多纖維縫線。
改用可吸收性縫線。
3.在高濃度類晶體溶液內,任何異物都可能促使沉淀和結石形成。
在泌尿道和膽道手術中,應使用可吸收性縫線。
4.在強調美觀的部位,應注意精確而又較長時間地對合組織,避免應用各種刺激物。
使用最細、無反應的單纖維縫合材料,如尼龍和聚丙烯。
盡可能同時縫合皮下組織。
創傷科常用手術縫線
關節科常用手術縫線
脊柱科常用手術縫線
來源:醫用塑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