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歐幾里德(蘇州)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第三類醫療器械——“角膜塑形用硬性透氣接觸鏡”正式獲得國家藥監局批準上市(國械注準20253161330),標志著該公司在創新技術上的又一突破,也為中國市場提供了高性能角膜塑形鏡的新選擇。
此前歐幾里德在國內只有一款進口產品獲批(國械注進20163160204),作為歐幾里德在中國的首個生產基地,這款國產化角膜塑形鏡的上市將進一步推動全球視力護理產品的本土化進程,并為行業帶來更多的創新機遇。
2021年8月,歐幾里德集團在江蘇醫療器械科技產業園設立全球首個海外制造中心,成為第一家在中國實現角膜塑形鏡(OK鏡)本地化生產的外資企業。該研發生產基地項目總投資2億元,是歐幾里德集團目前在美國總部以外建設的第一個全球性生產基地,中國市場消費率將占其全球的85%。
# 產品詳情
該產品為夜戴型角膜塑形用硬性透氣接觸鏡,鏡片材料為氟硅丙烯酸酯類聚合物,著藍色、綠色。采用硬盒包裝或瓶子包裝。未經滅菌,使用前需清洗和消毒。推薦更換周期為1年。貨架有效期為4年。滿足說明書要求,并且近視度數不大于-4.00D,散光度數不大于1.50D的配戴者近視的暫時矯正。此次獲批上市的角膜塑形用硬性透氣接觸鏡采用了歐幾里德公司自主研發的Acuity100高性能材料。Acuity100材料的透氧率高,能夠有效保障佩戴者在夜間佩戴期間獲得充足的氧氣供應,大幅降低了角膜缺氧的風險,確保了佩戴者眼部健康。與此同時,該材料的濕潤角較小,鏡片表面具備優異的親水性,有助于保持淚液均勻分布,從而提高佩戴舒適感,減少眼部干澀和不適現象。此外,Acuity100材料還具有適中的彈性模量,既確保了鏡片的結構強度,又不易變形。這一特性不僅提升了角膜塑形的穩定性和效果,還提高了產品的持久性,使得佩戴者能夠獲得更加長效且安全的使用體驗。
# 外資眼科巨頭本土化戰略
不同于傳統的銷售代理模式,外資企業正在通過深度本地化戰略,逐步將研發、生產、供應鏈以及服務體系移入中國市場,形成全產業鏈的本土化布局。這一趨勢在優化全球供應鏈的同時,也推動了中國成為全球眼科產業的重要載體。其中,歐幾里德是首家在中國實現角膜塑形鏡本地化生產的外資企業,而蔡司和豪雅外科光學則通過在中國的高端制造基地,加速了眼科手術設備和白內障手術解決方案的本地化進程。此外,豪邁集團旗下的Keeler也通過本地化生產,進一步提升了中國市場的供應鏈效率和產品可得性。蔡司在中國的本地化布局不僅限于顯微鏡等高端儀器設備,還在眼科領域加大了投入。2024年7月,蔡司蘇州研發生產基地開業。作為集團投資中國的首個購地自建項目,僅用一年半時間便全面投入運營,成為蔡司工業質量、研究顯微鏡、手術顯微鏡、眼科設備在華的重要研發和制造基地。愛爾康自1995年進入中國以來,便成為國內眼科市場的重要參與者。作為外資眼科巨頭,愛爾康的戰略一直偏向高端技術輸出和品牌影響力的擴展。而在中國市場,愛爾康堅持“兩大原則”推進產品引入:一是聚焦中國多發病特征,堅持本地化適配;二是通過進博會、博鰲樂城等平臺,加速全球領先技術的在華落地。近年來,愛爾康也加大了與本土企業的戰略合作,通過與蘇州歐康維視生物的合作,不僅推動了部分眼科產品的本地化生產,還為技術研發提供了更多的合作契機。
強生眼力健:深耕基礎市場的全面布局
強生眼力健自1998年起在中國杭州設廠,長期以來在隱形眼鏡護理液和潤眼劑等基礎產品領域占據市場;還通過與愛爾眼科的合作,將其屈光手術設備和人工晶體引入中國。強生的本地化戰略不僅限于生產設施的建立,更在于市場的深度開拓和多線布局。從高端醫療器械到日常護理產品,通過完善的本地生產和銷售網絡,逐步將中國市場納入全球戰略布局的核心地位。
豪雅外科光學:國產化助力白內障解決方案
2024年9月,豪雅外科光學人工晶狀體中國基地在蘇州高新區落成,是豪雅在中國的首個人工晶狀體生產基地。通過這一基地的建設,豪雅能夠為中國市場提供更快速、更高效的人工晶狀體供應,提升了供應鏈效率,降低了物流成本,同時加強其在白內障手術解決方案中的全流程能力,并通過本地化生產提升了整體市場的服務能力。
2025年3月,豪邁眼科旗下Keeler本土化項目落成暨“中國工廠”建成儀式在上海發美利園區舉行,標志著Keeler在中國的首個本土制造基地正式投產,兩款旗艦產品——裂隙燈顯微鏡和間接檢眼鏡也成功實現本土化生產,將為更多患者提供優質的眼科診斷設備。
整體看來,外資眼科企業在中國市場的本地化布局,體現了全球化戰略與本地化需求之間的深度融合。這一過程不僅是生產設施的轉移,更是技術創新、品牌運營、供應鏈管理及市場適應性的全方位調整。通過逐步實現全產業鏈本地化,外資企業能夠更好地把握中國市場的動態變化,更快速地響應消費者需求,同時提升品牌的市場競爭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