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科研開發
嘉峪檢測網 2022-04-28 23:35
本文介紹陶瓷制品的彩色口緣部位中金屬元素遷移的危害、遷移行為、安全風險,以及IQTC的相關研究,并針對行業現狀提出合規建議。
日常生活使用的碗、盤、盆等餐具很多都是陶瓷制品。為了使產品更加美觀,有一些陶瓷制品的口緣部分被上有彩色釉(玻璃質薄層)。這些彩釉中通常使用一些金屬化合物(如V2O5、BaCrO4、CuCO3、CoO等)作為顏料。當消費者使用這些彩色口緣陶瓷餐具時,彩釉中的金屬元素可能遷移至食品中,從而帶來食品安全風險。
金屬元素有什么危害?如何遷移至食品?
過量的Al、Co、Zn、Pb 等金屬元素,會對人體神經、血液、肝臟等系統和器官造成慢性損害,可能導致癌癥,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
陶瓷彩釉中的金屬元素可能根據離子交換機理或者溶解-擴散方式從陶瓷表面遷移至食品中,繼而隨著食品的攝入而進入人體,影響人體健康。
陶瓷制品的金屬元素遷移規律和特點
IQTC對市場上41款食品接觸用陶瓷制品的口緣和器身部分分別進行遷移測試,發現陶瓷口緣和器身的元素遷移量平均值普遍隨著遷移試驗次數的增加而遞減。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專門針對陶瓷器皿彩色口緣部位進行的3次遷移試驗中,從口緣遷移的Al、Co、Zn、Ba、Pb元素遷移量,均明顯高于從器身中遷移出來的相應元素的遷移量;不過當口緣部位在進行到第三次遷移試驗時,Al、Co、Zn、Ba、Pb元素遷移量與第一次遷移試驗相比,遷移量下降的百分比也明顯高于器身中相應元素的第三次遷移試驗相較于第一次遷移試驗的遷移量下降的百分比。
▲ 陶瓷樣品口緣與器身在3次遷移試驗中的元素遷移量平均值
IQTC還研究了不同顏色的口緣彩釉部位的金屬元素遷移量。為便于研究,所測試的樣品其器身部位均為白色,但口緣部位顏色不同。
試驗結果表明:藍色口緣中Co、Zn、Pb遷移量均高于黃色口緣,這表明遷移出來的元素種類及其遷移量可能與口緣部位所用到的顏料有關。
因此,總體而言,相比于陶瓷器皿的器身,口緣彩釉中的金屬元素遷移呈現出遷移量較高、遷移量隨遷移次數增加而下降的幅度較高、遷移出來的元素種類和遷移量與彩釉中所用顏料有關的特點。
▲ 部分白色樣品的器身和口緣的Al、Co、Zn、Ba、Pb最大遷移量平均值
陶瓷制品的金屬元素遷移風險
IQTC針對41款陶瓷制品的口緣和器身部位中25種元素遷移行為進行了研究。除參照GB 4806.4-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陶瓷制品》進行結果評價外,還參考了歐盟JRC 有關陶瓷制品金屬元素遷移的技術報告、GB 4806.5-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玻璃制品》和ISO 4531:2018《搪瓷 食品接觸用搪瓷制品的釋放量 測試方法與限量要求》,對多元素的檢測結果進行綜合性安全評估。
結果發現,超過10%的陶瓷樣品其口緣和器身的 Al、Co、Zn、Pb元素的遷移量超過了安全限量值的1/10,口緣的相應元素遷移量超過了安全限量值的1/10的樣品數要高于器身的符合這一特征的樣品數。
以上結果表明陶瓷制品 (尤其是彩色口緣部位)中Al、Co、Zn、Pb這四種元素的遷移風險需引起重點關注。
對陶瓷制品,開發了4%乙酸食品模擬物中的25種金屬元素遷移量的檢測方法,并收集了41款陶瓷制品樣品,分別對口緣部位和器身部位進行了金屬元素遷移行為的研究,研究結果已整理成論文發表于核心期刊《包裝工程》2022年第3期上。
建議
選擇可靠的上釉工藝,確保較低的元素遷移安全風險。一般認為,在同樣條件下,釉上彩的金屬元素遷移風險高于釉中彩和釉下彩。
對陶瓷產品進行多元素遷移測試,尤其需關注彩色口緣部位的金屬元素遷移,避免高風險產品流入市場。
來源:國家食品接觸材料檢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