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法規標準
嘉峪檢測網 2018-03-08 10:00
方法要點
于鉍的酸性溶液中加入過量的碘化鉀,則生成黃色的絡合物[BiI4]-:
Bi3++4I-——→[Bil4]-
當碘化鉀的濃度達1%以上時,則顏色保持不變,此時溶液符合比耳定律。
鉑、鈀、銻、錫存在時與碘化鉀作用生成有色的化合物。高價的鐵和銅存在時,能從碘化鉀中析出碘,同時生成碘化亞銅Cu2I2,使溶液渾濁。為了避免游離碘的影響,可于溶液中加入二氯化錫,并加入少量淀粉溶液檢查是否有碘存在。
大量鎘、砷、氟化物及氯離子存在時都會降低顏色的深度。適量的硫酸鹽對測定沒有影響,因此調整溶液的酸度時應用硫酸。硝酸亦可使用,但其量不宜過多。
此法測定鉍靈敏度高,適用于純金屬中鉍的測定。
試劑與儀器
(1)硝酸(1+3)、鹽酸(1+4)、硫酸(1+4)、醋酸。
(2)氫氧化鈉(5%溶液)。
(3)鋁明礬:10g鋁明礬溶解于100mL硫酸中(2+98)。
(4)氨水(密度0.9g/mL)、碘化鉀。
(5)淀粉(0.5%溶液)。
(6)二氯化錫:10g二氯化錫溶于10mL 濃鹽酸中,用水稀釋至100mL。
(7)鉍標準溶液:稱取金屬鉍0.1000g,加硝酸(1+1)20mL,加熱溶解,并趕走氮的氧化物,冷卻后移入1000mL容量瓶中,加硝酸50mL,用水稀釋至標線,混勻,此溶液含鉍為0.1mg/mL。
(8)內電解儀器。
分析步驟
稱取試樣5.0000g于400mL燒杯中,加硝酸(1+3)30mL,加熱溶解完后,加入幾滴鹽酸(1+4),如有渾濁應過濾,如無渾濁應趕走氮的氧化物,使體積為80mL。稍冷,用5%的氫氧化鈉溶液中和至氫氧化物沉淀生成,加入乙酸溶解沉淀,放置水浴上加熱80~85℃,在此溫度下將內電解儀器浸入溶液中進行電解1h,取出電極后將兩極分開,用水洗凈鉑電極,將此電極浸于盛有15mL熱的硝酸(1+3)燒杯中,轉動電極使電極上的銅、鉍完全溶解,用水洗凈電極,將此硝酸溶液加熱煮沸,趕走氧化氮,加水稀釋至30mL,加入10%鋁明礬溶液5mL,再加氨水10mL,放在水浴上至沉淀凝聚為止,取下,過濾,用含有少量氨水的熱水洗沉淀4~5次,用玻璃棒將沉淀移人原燒杯中,用熱的硫酸(1+4)25mL溶凈濾紙上的沉淀,加熱溶液使沉淀物完全溶解。放冷加碘化鉀0.5g及幾滴二氯化錫(以淀粉為指示劑至無碘反應為止),將溶液移入50mL比色管中,用硫酸(1+4)稀釋50mL,搖勻后進行比色。
同時于另一同容積的比色管中,加入硫酸(1+4)48mL,加入和試樣操作相同的試劑,混勻后,用微量滴管滴入鉍標準溶液,至兩比色管內顏色相同為止。
計算:
w(Bi)=(TV/G)×100%
式中 T——1mL標準溶液含鉍量,g;
V——當兩個溶液顏色相等時,所消耗的鉍標準溶液體積,mL;
G——試樣質量,g。
來源:AnyT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