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預警 > 欄目首頁
基于離子導體材料的電子皮膚(ionotronic skins, ISs)由于在電學及靈活性等方面與生物組織的相似性,使其表現出良好的應用前景。
2023/01/06 更新 分類:科研開發 分享
近日,香港城市大學參與的跨院校研究團隊,成功研發出一套“皮膚集成的觸覺界面”系統
2019/12/19 更新 分類:科研開發 分享
基于電子皮膚的柔性傳感器用于心臟類器官的“脈動”的遠程無線監控
2022/12/01 更新 分類:科研開發 分享
基于粘性水凝膠設計的自供電電子皮膚,不僅消除了外部電源的限制,同時免于使用醫用膠帶,具有非侵入性且易于應用等優點,因此其應用前景極為廣泛。
2023/04/04 更新 分類:熱點事件 分享
一種有彈性、可變色的壓力敏感材料,它是迄今最接近變色龍皮膚的人造材料。近期,由美國斯坦福大學研發成功。 用不同力度觸摸這種電子皮膚,它會改變顏色。研究人員指出,將來
2015/10/22 更新 分類:其他 分享
電子皮膚被廣泛用于對人類生理和代謝物標志物的監測,但是現有的傳統電子皮膚要么是單功能的,要么是由傳統的彈性拉伸體 (例如PDMS)制成的,這些薄膜不具備自然皮膚的重要特征,比如高透氣性,防過敏,散熱,高度生物相容,和多功能傳感。
2022/12/31 更新 分類:熱點事件 分享
陜西科技大學王學川、劉新華/四川大學郭俊凌團隊通過在甘油/水二元溶劑中整合甜菜堿、銀納米顆粒和氯化鈉,制備了一種透明、機械強度高、環境穩定、用途廣泛的天然皮膚衍生有機水凝膠(NSD-Gel)。
2023/02/05 更新 分類:科研開發 分享
通過設計模仿人體皮膚特性和敏感性的新型電子皮膚( E-Skin )平臺,可以顯著提高人體健康的實時監測。一個能夠同時監測多種生理和代謝生物標志物而不引入皮膚不適或刺激的高質量E - Skin平臺在醫療需求領域具有極大的應用潛力。傳統的電子皮膚要么是單功能的,要么是由彈性薄膜制成的,這些薄膜不包括天然皮膚的關鍵協同特性,如多傳感、透氣性和熱管理能力。
2023/02/19 更新 分類:科研開發 分享
中山大學的吳進、北京大學的張海霞、西北工業大學的苑偉政等人提出了一種仿生、超靈敏和多功能的基于水凝膠的電子皮膚(BHES)。
2023/11/06 更新 分類:科研開發 分享
近期,四川大學高分子材料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陳英紅教授團隊報道了一種結合固相剪切碾磨和3D打印技術制備基于可編程機械超材料設計的聚偏氟乙烯(PVDF)基電子皮膚新策略。
2023/03/18 更新 分類:熱點事件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