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科研開發
嘉峪檢測網 2025-07-24 20:14
本文件總結了BioPhorum灌裝和成品無菌過濾質量風險管理團隊的討論內容。
問題 1:實施 PUPSIT 對已驗證的過濾工藝有何影響?
這取決于 PUPSIT 實施前后過濾系統的復雜程度及系統使用方式。即使是為 PUPSIT 配置的簡單系統,也可能需要進行產品潤濕的 PUPSIT 測試,并對濾液側的通氣過濾器進行額外檢測。這將導致產品與過濾基質的接觸時間延長,需評估其對已驗證工藝的潛在影響。其他需考慮的因素包括特定吸附、過濾器污染、微生物生長、測試壓力高于過濾壓力引起的剪切應力、潤濕液的作用以及任何棄置體積的影響。應盡可能在已完成的過濾器驗證研究中評估實施和執行 PUPSIT 的影響。
問題 2:在 PUPSIT 期間對過濾器施加更高壓力進行測試時,是否存在即使過濾器未損壞也會因壓力升高而 “推動” 微生物通過過濾器的風險?
“吹穿” 理論(即認為升高的壓力會將微生物推過膜)尚未被證實。過濾器已通過驗證,可承受完整性測試所需的更高壓力,且對性能無不利影響。然而,使用生物負載受控的潤濕液可降低微生物穿透的風險。重要的是,需考慮在細菌截留測試中納入更高測試壓力(高于起泡點或擴散流測試壓力)的 PUPSIT 模擬。
問題 3:PUPSIT 中使用的最大壓力是否需要在細菌截留測試中進行評估?
此問題尚無定論。除菌級過濾器的驗證需要在工藝條件下進行特定產品的細菌挑戰測試,這意味著應考慮過濾過程中的最大壓力條件。當使用 PUPSIT 時,產品或水潤濕的過濾器上的壓力會超過起泡點(通常以水為潤濕液時超過 50psi)。問題在于產品細菌挑戰測試是否應在這些壓力條件下進行。盡管如此,完整性測試階段非常短暫,壓力僅會短暫達到 50psi 水平,而過濾期間的壓差會維持更長時間。USP 1229.4 要求證明過濾器可在預期使用條件下持續產生無菌溶液,這表明除非另有合理理由,否則 PUPSIT 可能需納入任何挑戰測試中。
問題 4:PUPSIT 推薦使用何種潤濕溶液(產品或水 / 緩沖液)?
目前無推薦的潤濕溶液,因為兩種潤濕方法均有缺點。潤濕方法取決于應用場景、過濾系統設計和用戶需求。有關潤濕方法的優缺點詳情,可參考 PDA/BioPhorum 聯盟發布的《預使用后滅菌完整性測試(PUPSIT)實施注意事項》(可從 PDA 網站獲取)。
問題 5:PUPSIT 中使用水起泡點與產品起泡點的風險是否存在差異?
兩者在風險或復雜性上無顯著差異。然而,水潤濕和產品潤濕的 PUPSIT 均需完成若干關鍵步驟。過濾膜必須充分潤濕;潤濕步驟中的任何失誤均會導致假失敗,造成時間和 / 或產品損失。兩種潤濕方法均有獨特的測試要求:例如,進行水潤濕 PUPSIT 時,需考慮測試后是否需完全干燥濾膜以防止產品稀釋;進行產品潤濕 PUPSIT 時,潤濕條件應使用最少但足以潤濕整個濾膜的產品量,因為測試后產品可能被丟棄。與不進行 PUPSIT 相比,水和產品潤濕方法均涉及更復雜的設置。
問題 6:目前我將過濾器盡可能靠近灌裝針頭以降低潛在污染風險。若實施 PUPSIT,是否無法再這樣操作?
根據附件 1 第 8.87 條,除菌級過濾器需進行 PUPSIT,而執行 PUPSIT 的復雜性可能要求將過濾器放置在離灌裝針頭更遠的位置,以確保符合附件 1 的要求。
附件 1 第 8.80 條指出:“由于與其他滅菌工藝相比,無菌過濾工藝存在潛在附加風險,應考慮在灌裝點盡可能近的位置進行額外的除菌級過濾,作為整體污染控制策略(CCS)的一部分。” 任何用于放行批次的過濾器必須通過 PUPSIT。然而,執行測試所需的過濾設置將導致過濾器離灌裝針頭更遠。盡管在隔離器內進行過濾是可能的,但額外的管道和連接需求使該操作更具挑戰性。
問題 7:附件 1 指出:“鑒于工藝限制(如過濾極少量溶液),滅菌后可能無法始終進行 PUPSIT。” 何種批次規模適合不進行 PUPSIT 并進行風險評估?
關于“小批量” 的定義存在多種觀點,且團隊成員或 BioPhorum 全球 PUPSIT 調查中尚無關于其實際應用的具體反饋。然而,即使是高污染性流體的小批量,也可能對過濾器產生掩蔽效應,影響測試的準確性。
PUPSIT 與冗余過濾的作用
問題 8:能否通過使用冗余除菌過濾器降低過濾器掩蔽風險?這是否可消除 PUPSIT 的需求?
在冗余過濾設置中,下游過濾器(“過濾器 2”)的掩蔽可能因上游過濾器(“過濾器 1”)通常去除大量可能導致下游過濾器掩蔽的污染物而得以避免。然而,若冗余過濾意味著任一過濾器均可用于確保濾液無菌,則當過濾器 2 的使用后測試失敗時,需對過濾器 1 進行測試,若其通過測試,則假定濾液無菌。這意味著承擔大部分污染物截留的過濾器 1 至關重要,需進行 PUPSIT 完整性測試。此類過濾系統設置復雜,因此部分公司因在冗余過濾系統中執行 PUPSIT 的復雜性,從冗余過濾轉向單一除菌級過濾器設計。
PUPSIT 在除菌過濾保證中的作用
問題 9:PUPSIT 首次納入附件 1 是在何時?
附件 1 首次發布于 1971 年,后續多次修訂。PUPSIT 的最早提及可追溯至 1998 年《人用和獸用藥品 GMP》第 4 卷,第 73 頁第 85 段,其中規定:“滅菌后的過濾器應在使用前驗證其完整性 […]”。與 PUPSIT 相關的執法行動自 2007 年起開始增加。
問題 10:為何 PUPSIT 在除菌過濾工藝中至關重要?
2007 年《歐盟 GMP 指南附件問答》指出:“過濾滅菌工藝可能對過濾器造成物理壓力。例如,工藝中的高溫可能導致過濾器變形,潛在形成允許大于 0.2µm 顆粒通過的流體通道。過濾器的性能可能隨使用而改善,因為顆粒開始堵塞單個通道并消除較小顆粒可通過的較大通道。基于這些原因,過濾器應在滅菌后使用前及使用后進行測試。” 這種假設現象被稱為 “過濾器缺陷掩蔽”,是強制實施 PUPSIT 的主要原因。需注意的是,此處引用的示例似乎涉及未受控的蒸汽滅菌循環導致過濾器損壞的情況,這在驗證為維持過濾器截留能力的現代過濾工藝中不太可能發生。
問題 11:建立 PUPSIT 時需考慮哪些因素?
在大多數情況下,執行 PUPSIT 會增加系統復雜性,因為過濾器潤濕液必須在濾液側收集,且濾液側需保持常壓。此外,過濾器可能需要在測試后干燥方可使用,過濾開始前可能需在濾液側添加通氣過濾器并進行完整性測試。評估整個過濾系統并將 PUPSIT 設計納入新系統和現有系統至關重要。有關實施 PUPSIT 時需考慮的因素詳情,可參考 PDA/BioPhorum 聯盟的《預使用后滅菌完整性測試(PUPSIT)實施注意事項》(可從 PDA 網站獲取)。
其他相關問題
問題 12:附件 1 第 8.85 和 8.86 條中的壓力、流速和時間
第 8.85 條:驗證期間應考慮和確定的過濾參數應包括但不限于:
[…]
ii. 過濾工藝條件,包括:
[…]
?最大操作壓力
?流速
[…]
?過濾已知體積的批量溶液所需的時間,以及過濾器兩側使用的壓差。
第 8.86 條:應實施常規工藝控制以確保符合已驗證的過濾參數。
行業慣例是在常規操作中監測上游壓力。這在驗證活動中通過測量壓差來確定,并用于定義常規操作中的可接受壓力范圍。具體監測實踐取決于過濾系統是在恒流還是恒壓條件下運行。盡管這兩個參數均可為評估系統性能提供有價值的數據,但目前各公司正在進行并重新進行驗證活動,以納入壓差監測數據。
在壓力驅動設置中,目前尚無重新驗證流速測量的行業驅動因素。對產品進行“可堵塞性” 研究有助于建立壓力與流速之間的關系。若無堵塞,可預期呈線性關系。在流速控制的過濾中,需在工藝開始時測量流速并通過泵速控制,因此泵速的定期再確認至關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因未檢測到的過濾器污染而超出已驗證參數的風險在壓力驅動和流速驅動工藝中有所不同。在恒壓驅動工藝中,未檢測到的過濾器堵塞將導致過濾流速降低,無意外超過已驗證最大流速的風險;在泵驅動(恒定體積流速)工藝中,未檢測到的過濾器污染可能導致過濾壓力升高。
應仔細監測過濾時間,尤其是工藝間歇性對過濾時間和性能的影響,這應納入任何監測活動中。
來源:Inte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