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行業研究
嘉峪檢測網 2024-07-19 09:39
全球神經血管導管市場規模預計到2033年將達到約75億美元,從2023年的34億美元增長,預測期間2024年至2033年的復合年增長率(CAGR)為8.2%。
神經血管導管在進行腦部和顱內空間的神經血管手術中扮演著核心角色,其設計必須確保不會損傷或穿孔敏感的神經血管器官。它們的應用涵蓋了提供對神經血管器官的通道或輔助輸送栓塞線圈或血栓清除裝置等功能;其使用可能會推動預測期內的需求增長。
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將神經血管導管歸類為II類醫療器械(870.1330)。根據FDA的規定,神經血管導管用于通過機械方法如吸力、激光或超聲波去除大腦神經血管中的血栓。
市場增長主要由以下因素驅動:神經系統疾病如中風和腦動脈瘤的發病率增加、久坐的生活方式、對神經系統疾病意識的提高、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以及市場主要參與者推出的新產品。
關鍵要點總結如下:
市場規模與增長:預計到2033年,神經血管導管市場將達到約75億美元的規模,從2023年的34億美元起算,復合年增長率(CAGR)為8.2%。
產品分析:按“產品類型”劃分,“栓塞導管”細分市場在2023年占據主導地位,市場份額超過28.1%。
應用分析:按“應用”劃分,“腦動脈瘤”市場細分在2023年占據了33.4%的收入份額。
終端用戶分析:2023年,“醫院”細分市場占據主導地位,收入份額超過56.7%。
區域分析:北美是主導的區域市場,在2023年占市場總份額的34.2%以上,收入達到11.62億美元。
最新趨勢:神經血管導管市場正在經歷持續的技術進步,企業通過引入創新的導管設計、先進材料和改良涂層來在這個競爭激烈的市場中保持競爭力。
未來展望:神經血管導管市場預計將持續穩定增長,推動因素包括對微創神經血管干預需求的增長以及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影響。
這些數據和趨勢表明,隨著技術的進步和對更安全、更有效的治療手段的需求,神經血管導管市場有望在未來十年實現顯著增長。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與年齡相關疾?。ㄈ缒X動脈瘤和中風)的發病率預計會增加,從而推動了對神經血管導管的市場需求。此外,醫院作為主要的終端用戶,將繼續推動市場的增長,而北美地區則因其先進的醫療設施和較高的醫療支出而成為最大的市場。
市場細分
產品類型分析
就“產品類型”而言,“栓塞導管”細分市場在2023年占據了超過28.1%的市場份額。預計“微導管”細分市場將在預測期內以8.6%的收入復合年增長率增長。神經血管導管市場可以進一步細分為微導管、球囊導管、通路導管和栓塞設備等。
微導管的發展動力來自于神經外科手術的增加使用,以及諸如美敦力(Medtronic)、史賽克(Stryker)和泰爾茂公司(Terumo Corporation)等市場主要玩家推出的高技術微導管。微導管適用于在小靜脈中的導航,這使得外科醫生能夠到達這些小靜脈中的腫瘤或血栓,這是其他神經血管導管難以觸及的區域。這正推動著神經血管微導管的需求增長。
應用分析
在“應用”方面,“腦動脈瘤”細分市場在2023年占據了33.4%的收入份額。這是由于腦動脈瘤發病率的增加、市場參與者推出的新產品以及對腦動脈瘤治療意識的提升等因素。神經血管導管可用于多種疾病和狀況的治療,如腦動脈瘤、栓塞性中風、動靜脈畸形等。
在預測期內,“其他”細分市場預計將以最高的收入復合年增長率11.9%注冊。該細分市場的增長歸因于多個關鍵因素,包括患有動脈粥樣硬化和顱內動脈狹窄的患者數量增加、政府舉措的增多以及研發投資的激增。
終端用戶分析
2023年,“醫院”細分市場占據主導地位,收入份額超過56.7%。這一細分市場受到政府資金、先進產品和專業神經外科醫生的推動。同時,全球醫院數量的增加和發展中國家醫療基礎設施的改善也促進了這一細分市場的發展。
“門診手術中心”細分市場預計在預測期內將以最高的收入復合年增長率16.7%增長。這一細分市場的增長受到提供同日手術治療、包括預防性和診斷性程序、較短的等待時間、個性化護理以及政府支持性舉措的推動。
市場因素
驅動因素
運用高級神經血管通路(ANA)。高級神經血管通路(ANA),一種創新的中風取栓工具,已經成為神經血管導管市場的主要推動力之一。該裝置具有自擴張的漏斗狀部件,旨在限制局部血流,同時與受影響動脈的寬度相匹配;這種做法減少了由于血栓破碎引起的不良影響。一旦部署,ANA裝置在與支架回收器(SR)結合使用時,可促進遠端抽吸,安全地將血栓轉移到其管腔內進行提取。隨著先進醫療設備的實施,市場增長應會持續,因此隨著時間的推移,其采用率也將繼續上升。
趨勢
技術進步與神經血管疾病發病率上升。神經血管導管市場經歷了技術進步的爆發。導管設計、材料和功能方面的進步集中在提高神經血管介入的精確性、安全性和有效性上。隨著中風和動脈瘤的發病率上升——以及生活方式因素和改進的診斷能力推動需求——神經血管導管已成為不可或缺的資源。
限制
專業技能不足。全球神經血管導管市場面臨的一個重要挑戰是缺乏熟練的專業人才。由于神經血管導管的復雜性,其使用和維護需要特定的技能;缺乏這類人員可能導致并發癥、操作錯誤和患者結果不佳,以及為了使設備性能最佳化,需要持續監測并進行精確調整,這顯然成為了該行業的障礙。因此,他們的短缺是一個重要的限制因素。
機遇
神經血管手術與AI/ML集成。血管內神經外科手術通過機器人技術和人工智能(AI)的整合,為神經血管護理提供了變革性的潛力。人工智能的使用可以解釋數據和模擬人類行為,從而在手術中徹底改變決策過程。機器學習模型通常用于醫療保健,可以在數據集中檢測模式以發現關聯;人工智能與機器學習相結合,可能會增強神經血管導管的能力,使其得到更有效的利用。預計此類進步將為市場增長帶來眾多機會。
區域分析
北美是主導的區域市場,在2023年占市場總份額的34.2%以上,收入達到11.62億美元。這是由于神經系統疾病發病率的增加、有利的報銷政策以及個人意識的提高。
亞太地區預計在2023年至2033年間將經歷最快的收入增長,達到9.5%。該地區有巨大的增長潛力,因為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并且能夠接觸到神經血管導管。該地區也是中風和腦動脈瘤等神經系統疾病發病率日益增長的所在地,這預計將有助于提升該地區的市場增長前景。
市場競爭
市場領導者專注于創新醫療設備、增長策略和技術進步。史賽克(Stryker)、美敦力(Medtronic)和Penumbra, Inc.由于其全面的產品組合和全球廣泛的分銷網絡,主導著神經血管導管市場。值得注意的是,史賽克獲得了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對其AXS催化劑遠端通路導管的上市前批準,進一步鞏固了其在神經血管手術領域的地位。市場領導者正積極進行戰略性收購,以擴展其高級神經介入導管的產品線。
其他關鍵參與者通過專業化產品和服務共同貢獻著市場份額。每家公司都保持著穩健的財務表現,并專注于開拓新興市場和投資研發。雖然增長機會眾多,但諸如監管障礙和競爭壓力等挑戰依然存在??傮w而言,這些主要參與者推動著市場發展,以滿足全球范圍內對先進神經介入器械日益增長的需求。
重要企業:
美敦力(Medtronic)
美敦力是全球最大的獨立醫療技術公司之一,提供廣泛的心臟設備、糖尿病治療、外科產品和恢復療法。在神經血管和外周血管介入領域,美敦力以其先進的導管技術、支架和栓塞設備而著名,包括血管通路系統和血管修復裝置。美敦力通過全球銷售和分銷網絡,向醫院和診所提供這些設備,服務于全球患者。
史賽克(Stryker)
史賽克是一家領先的醫療技術公司,專注于骨科、神經技術和脊柱解決方案。在神經血管領域,史賽克提供了一系列用于神經介入的微導管、導絲和支架。公司通過其強大的全球市場覆蓋,將這些創新產品帶給世界各地的醫療專業人員。
泰爾茂公司(Terumo Corporation)
泰爾茂是一家總部位于日本的醫療設備制造商,業務涵蓋輸液系統、心臟外科產品和介入放射學設備。在神經血管設備領域,泰爾茂以其精密的微導管和栓塞線圈而聞名。泰爾茂的產品通過其全球分銷網絡服務于多個醫療專業領域。
Integer Holdings Corporation
Integer Holdings是一家專注于醫療設備組件和電池的制造商,為心血管、耳鼻喉科、骨科和血管介入市場提供服務。雖然不直接銷售神經血管導管,Integer為其他醫療設備制造商提供關鍵的電子和機械組件,支持這些設備的功能和可靠性。
Penumbra, Inc.
Penumbra是一家專注于血管介入產品的醫療技術公司,特別是在神經血管領域,提供用于治療急性缺血性中風的導管和血栓清除設備。Penumbra的產品設計旨在快速、有效地清除大腦中的血栓,恢復血流。
強生服務公司(Johnson & Johnson Services, Inc.)
強生是全球知名的醫療保健集團,其醫療設備部門Cordis專注于心血管和神經血管設備。強生提供一系列血管介入產品,包括導管、支架和血管閉合系統,服務于全球的醫療專業人員和患者。
Integra LifeSciences Corporation
Integra LifeSciences是一家專注于神經外科和整形外科產品的醫療技術公司。在神經血管領域,Integra提供一系列用于腦部和脊髓手術的導管和設備,專注于神經科學的創新解決方案。
Acandis GmbH
Acandis是一家德國醫療技術公司,專注于神經血管和心血管介入設備的開發。公司提供了一系列用于血管介入的導管、支架和栓塞設備,致力于為復雜的血管疾病提供創新的治療方案。
Spiegelberg GmbH & Co. KG
Spiegelberg是一家德國醫療設備制造商,專注于內窺鏡和介入性設備,包括用于泌尿科和婦科的設備。盡管其主要產品線不在神經血管領域,Spiegelberg的部分產品可能適用于介入手術,包括導管和導絲。公司以其產品的質量和耐用性而著稱。
典型動態:
Medtronic
在2024年3月,美敦力宣布收購一家專注于神經血管導管的初創公司,此舉旨在增強其在微創神經外科解決方案中的產品組合。通過這次收購,美敦力旨在整合尖端技術,改善患者治療效果,并擴大其在神經血管療法市場的份額。
Stryker
2024年6月,史賽克推出了其最新版神經血管導管——Stryker FlowStar 2.0。這款新產品具備增強的靈活性和精確度,旨在提高在中風和動脈瘤血管內治療中的患者預后。
Terumo Corporation
2024年5月,泰爾茂公司完成了與一家領先的神經血管導管制造商的合并。這一戰略舉措預計將進一步鞏固泰爾茂在全球神經血管市場中的地位,擴大其產品供應并增強研發能力。
Integer Holdings Corporation
2024年4月,Integer Holdings Corporation推出了一條針對復雜神經介入手術設計的新型神經血管導管生產線。新產品提供了先進的導航能力,目標是縮短手術時間和改善臨床結果。
Penumbra, Inc.
2024年2月,Penumbra, Inc.收購了一家專注于神經血管導管技術的先鋒企業。這次收購預計會加速創新步伐,并強化Penumbra的產品開發管線,以滿足神經血管護理領域未被滿足的需求。
Johnson & Johnson Services, Inc.
2024年1月,強生服務公司宣布推出其尖端的神經血管導管系統,該系統設計旨在提供卓越的控制和安全性,以適應神經介入手術的需求。這一發布與強生公司通過創新醫療解決方案推進神經血管健康承諾相符。
這些最新的發展動態顯示了上述公司在神經血管導管市場中的持續創新和競爭態勢,它們通過產品升級、收購和研發投資等方式,努力提升患者護理質量,滿足臨床需求,并推動整個醫療行業向前發展。
專利事務值得關注
隨著心血管醫療器械技術領域的競爭日益加劇,專利事務已經成為企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做好自身的專利布局,不僅可以保護企業的創新成果,還可以為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持。
首先,企業需要注重專利的申請和保護。在研發過程中,一旦有新的技術突破或創新點,就應及時申請專利,確保自身的技術成果得到法律保護。同時,企業還需要對已有的專利進行定期維護和管理,確保其有效性和穩定性。
其次,企業需要建立完善的專利預警機制。通過定期檢索和分析相關領域的專利信息,企業可以及時了解技術發展趨勢和競爭對手的動態,從而避免可能的專利侵權風險。一旦發現存在侵權風險,企業應迅速采取措施進行應對,如尋求專利許可、進行技術改進或調整市場策略等。
此外,企業還需要做好應對專利戰的準備。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專利戰可能隨時爆發。因此,企業需要提前制定應對策略,如建立專門的法務團隊、儲備充足的資金用于可能的專利訴訟等。同時,企業還可以通過與合作伙伴建立專利聯盟、參與行業標準制定等方式來增強自身的專利實力和市場影響力。
來源:醫械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