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科研開發
嘉峪檢測網 2023-08-02 10:16
本文適用于與靜脈輸液器具配合使用的一次性使用靜脈營養袋。
一、靜脈營養袋的基本結構
二、一次性使用靜脈營養袋的主要風險
按照GB/T 42062《醫療器械風險管理對醫療器械的應用》標準的要求,已識別的風險因素應包括但不局限于以下方面:
1.1原材料的生物學和化學危害
熱原
材料或材料來源變化
原材料純度和可瀝濾物
原材料的生物相容性
1.2生產加工過程可能產生的危害
添加劑、助劑、輔劑的殘留
生產環境潔凈度
微粒污染
內毒素
1.3產品使用風險因素
泄漏
連接件脫落或斷裂
染菌
1.4滅菌過程可能產生的危害
滅菌方式對產品不適宜,滅菌不完全、滅菌過程產生的有害物質(如環氧乙烷)等。
1.5不正確使用產生的危害
未按照說明書中操作方法操作,使用過程中產品被微生物、微粒侵入等;重復使用造成患者感染;輸注與產品不相容的營養液或藥液。
1.6產品包裝可能產生的危害
包裝破損、標識不清等
三、一次性使用靜脈營養袋的性能研究實驗要求
1.產品技術要求
產品技術要求應包括但不局限于以下內容:
1.1物理性能
應包含YY/T 0611《一次性使用靜脈營養輸液袋》適用的相關性能,產品的結構非YY/T 0611的設計結構,或在YY/T 0611給出的結構基礎上還有其它設計元素的,應制訂與之相關的性能要求,如進液管路上裝配的藥液過濾器等。
1.2化學性能
應包含YY/T 0611適用的化學要求。
1.3 其他
無菌、細菌內毒素。
產品性能指標和試驗方法若不適用于YY/T 0611的相關要求。開發人自行制定性能要求的試驗方法的,應在研究中補充方法學驗證研究。
2.原材料控制
常見的靜脈營養袋的貯液袋的原材料為以乙烯單體和乙酸乙烯為主要原料聚合而成的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貯液袋為EVA材質的,開發人應明確EVA的成分及占比信息、殘留單體的控制信息以及原材料的質控標準。
采用其他高分子材料制成的靜脈營養袋,應明確原材料的選擇依據及來源,建議選用已有相關人類臨床應用史的原材料,說明原材料與已上市同類產品原材料的異同及性能對比情況。
明確產品部件所用材料的化學名稱、商品名/牌號、化學結構式/分子式、供應商名稱、符合的標準等基本信息。應明確所用原材料的質控標準,對原材料進行檢驗和相關驗證研究,確保符合相應標準。
對于首次應用于醫療器械的新材料,應開展該材料適合用于人體預期使用部位的相關研究。
產品初包裝采用的材料應能保證產品在滅菌、貯存和運輸過程中對產品性能和安全性不產生不利影響。應明確初包裝材料的來源、質量控制標準并進行驗證研究。
3.產品性能研究
應當開展產品性能研究,明確包括有效性、安全性指標的確定依據、所采用的標準或方法、采用的原因。
3.1物理性能研究至少包括:
產品的微粒污染指數、瓶塞穿刺器的性能、可拆開式管路連接件的性能、泄漏性能、各連接件之間的連接牢固度、止液夾的止液性能、進氣器件(若有)的性能、貯液袋的性能、注射件(若有)的性能、防重開啟截留裝置的性能(若有)、輸液器插口的性能等。
3.2化學性能研究:
對與營養液直接接觸部分的聚合物建議根據材料特性,開展產品的化學性能研究,至少包括浸提液還原物質、金屬離子、酸堿度、蒸發殘渣、紫外吸光度、環氧乙烷殘留量(如適用)等。
4.生物相容性研究
按GB/T 16886系列標準規定的要求進行評價,本產品為外部接入器械,與人體接觸部位為血路間接接觸,接觸時間為不大于24h的短期接觸,應評價的項目包括:熱原、細胞毒性、致敏反應、皮內反應、急性全身毒性、血液相容性。
5.滅菌工藝研究
5.1應明確滅菌工藝(方法和參數)及其選擇依據,并開展產品滅菌方法適宜性的驗證研究,同時開展選用的滅菌方法可以使產品達到的無菌保證水平(SAL)的滅菌確認研究,產品的無菌保證水平(SAL)應不低于10-6。
5.2殘留毒性:若產品滅菌采用的方法容易出現殘留,如環氧乙烷滅菌,應開展研究明確殘留物信息及采取的處理方法。
6.產品貨架有效期和包裝研究
6.1貨架有效期
產品貨架有效期的研究可參照《無源植入性醫療器械穩定性研究指導原則》,按照產品實際情況執行。醫療器械貨架有效期包括產品有效期和包裝有效期,貨架有效期的驗證試驗類型通常可分為加速穩定性試驗和實時穩定性試驗兩類。
加速穩定性試驗的具體要求可參考YY/T 0681系列標準,在進行加速穩定性試驗研究時應注意:產品選擇的環境條件的老化機制應與宣稱的運輸儲存條件下真實發生的產品老化的機制相匹配。對于在加速穩定性試驗研究中可能導致產品變性而不適于選擇加速老化試驗方法的,應以實時穩定性試驗進行測定和驗證。實時穩定性試驗中,開發人應根據產品的實際生產、運輸和儲存情況確定適當的溫度、濕度、光照等條件,在設定的時間間隔內對產品進行檢測。
6.2包裝及包裝完整性
在宣稱的有效期內以及運輸儲存條件下,保持包裝完整性的依據。開發人應開展產品有效期內的包裝驗證和運輸驗證。產品包裝驗證可依據有關國內外標準(如GB/T 19633系列標準等)進行。
7.產品的藥物相容性評價
靜脈營養袋與藥物的相容性試驗應考察其與藥物之間是否會引起相互的或單方面的遷移、吸附以及質量的變化,包括物理相容性、化學相容性等多方面內容。本試驗應在較惡劣的或模擬臨床使用條件下進行,以研究藥物與靜脈營養袋之間的影響。
7.1藥物相容性試驗應考慮以下方面:
7.1.1生產所用材料;
7.1.2添加劑、加工過程的殘留物、單體、起始物質;
7.1.3降解產物;
7.1.4藥物與營養袋的相互作用;
7.1.5試驗用藥物的物理和化學性質。
7.2藥物相容性試驗的要求:
7.2.1藥物試驗
本試驗考察藥物通過營養袋前后質量的變化情況和營養袋對藥物的吸附作用,建議選擇預期擬輸注的藥物分別進行研究。
7.2.1.1試驗用藥物溶液的濃度應采用與臨床使用濃度一致或使用更高濃度的藥物溶液,并保證藥物溶液與營養袋有足夠的接觸時間。按照試驗藥物的質量標準檢測通過營養袋前后藥物溶液的理化指標,綜合考察藥物通過營養袋前后的質量變化。
7.2.1.2 藥物吸附試驗應考察營養袋內相同體積的藥物溶液,在不同時間周期藥物溶液被營養袋吸附的情況。
7.2.2添加劑、殘留單體、降解產物等的溶出和遷移
建議選用可代表臨床營養成分配方的營養液開展遷移研究。通過模擬臨床實際使用狀況,考察在規定溫度條件下,經過一定的時間周期接觸后,通過光譜法、色譜法等可行的測定方法測定樣品中添加劑、殘留單體、降解產物等的溶出和遷移情況,并對溶出物質進行毒理學評估。測定方法需進行方法學驗證。
7.2.3溫度
由于物質在高溫狀態下的遷移速度要高于常溫或低溫狀態,藥物試驗和遷移試驗可考慮在40℃±1℃溫度條件下,考察藥物溶液與營養袋接觸后的相互變化及營養袋添加劑的遷移情況;若用于驗證的藥物溶液不耐高溫,可考慮在常溫(25℃±1℃)下試驗。研究需采用經過方法學驗證的方法進行。
8.其他
靜脈營養袋已列入《免于進行臨床評價醫療器械目錄》(以下簡稱《目錄》),對于符合《目錄》中分類編碼為14-02-11的,開發人需將產品相關信息與《目錄》所述內容進行對比,具體要求可參照《列入免于進行臨床評價醫療器械目錄產品對比說明技術指導原則》。
來源:嘉峪檢測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