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實驗管理
嘉峪檢測網 2022-06-17 23:07
01、實驗室儀器設備的管理規定
一.所有對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和有效性有影響的儀器設備的計量檢定都必須可溯源到國家的計量標準。
二.儀器設備在使用前都應進行計量檢定。
三.所有對檢驗結果有影響的負載(如: 非檢定設備),在使用前應進行檢查,在使用中也應定期檢查。
四.編制全年儀器設備計量檢定計劃(周期檢定計劃表),將儀器設備送計量部門檢定。
五.周期檢定計劃表應包括:儀器設備編號、檔案號、名稱、型號規格、技術參數、使用部門、保管人、檢定日期、下次檢定日期、計量檢定單位。
六.品研部于向各試驗室下達計量檢定計劃,并發出儀器設備送檢通知單,實驗室儀器設備管理員及時準備需送檢的儀器設備并送外檢定。
七.所有新購設備先計量后使用,無合格證或超過有效期的儀器設備嚴禁使用。
八.所有經維修過的儀器設備均需經驗證合格或送計量檢定部門檢定合格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
九.計量檢定標簽的使用:
合格證— — 綠色標志— — 由檢定單位提供
停用證— — 紅色標志— — 由本單位提供
準用證— — 黃色標志— — 由檢定單位提供
所有儀器設備經計量檢定后應及時更新計量檢定標簽。
十.儀器設備的維修與保養
應管好、用好、修好、維護保養好儀器設備;會使用、會檢查、會維護記錄: 使用記錄;
維護記錄:
日常維護— —實驗室設備計量管理員— — 記錄在《使用記錄卡》上;
月度維護— —實驗室設備計量管理員— — 記錄在《設備維護、維護手冊》中;
定期維護— —品研部以計劃形式下達任務,每年一次— — 記錄在《設備維修、維護手冊》中。
十一.儀器設備的維修
實驗室應經常對儀器設備進行檢查,有問題的設備立即停止使用并在填寫《儀器設備檢修卡》,維修記錄填在《設備維護、維修手冊》中。維修后的設備應重新進行校準, 出具合格的檢定證書后方可投入使用。所有記錄應存于對應的設備檔案袋中。
十二.儀器設備的采購及驗收
采購程序:
申購——填寫《儀器設備(消耗品)申購單》》——采購——驗收: 開箱驗收/ 質量驗收——存入儀器設備檔案。
十三.儀器設備的檔案管理
所有儀器設備都應建立設備檔案,檔案內容包括:
1.儀器設備申購單、訂貨合同(可為復印件)。
2.儀器設備開箱驗收單(可為復印件)。
3.儀器設備質量驗收單(可為復印件)。
4.設備移交單(可為復印件)。
5.產品說明書(可為復印件)。
6.設備使用記錄卡(可另裝訂成冊)。
7.歷次計量檢定證書(或自檢記錄/ 比對試驗記錄)。
8.操作規程(簡單、常用的儀器儀表,如說明書上有操作規定,可不再編制操作規程)。
9.儀器設備的損壞、故障、調試及維護保養記錄。
02、設備操作規程
一.電熱恒溫鼓風干燥箱操作規程
1.把需干燥處理的物品放入干燥箱內,關好箱門。
2.把電源開關撥至“1”處,此時電源指示燈亮,控溫儀上有數字顯示。
3.溫度設定:當所需加熱溫度與設定溫度相同時不需要重新設定,反之則需要重新設定。先按控溫儀的功能鍵“SET”進入溫度設定狀態,此時SV設定顯示一閃一閃,如需設定溫度150℃,原設定溫度86.5℃,再按移位鍵“?”,將光標移至顯示器百位數字上,然后按加鍵“▲”,使百位上的數字從“0”升至“1”,百位設定后,移動光標依次設定十位、個位和分位數字,使設定溫度顯示位150.0℃,按功能鍵“SET”確認,溫度設定結束,程序進入定時設定。
4.定時設定:當PV窗顯示T1時,進入定時設定,出廠SV窗位0000,表示設定器不工作,如不需要設定時,即可按SET鍵退出,如需設定1小時,可用移位鍵配合加鍵把SV窗設定位0060,定時2小時,設定位0120,以此類推。設定結束后,按SET鍵確認退出。
5.設定結束后,各項數據長期保存,此時干燥箱進入升溫狀態,加熱指示燈亮,當箱內溫度接近設定溫度時,加熱指示燈忽亮忽暗,反復多次,控制進入恒溫狀態。
6.如使用定時功能時,只有第一次PV>SV時,即箱內溫度高于設定溫度時,定時器開始工作,同時SV數碼管末位上的一位小數點閃爍。定時結束,SV窗顯示End,末位小數點熄滅,同時切斷加熱器電源。
7.重新使用定時如需設定定時相同,再SV窗顯示End的狀態下,只要按SET鍵復位即可,反之則重新設定。計時運行中重新設定時間無效。
8.定時運行中,如要觀察溫度設定,按移位鍵“?”即可轉換。
9.干燥結束后,把電源開關撥至“0”處,如馬上打開箱門取出物品,小心燙傷。
二.電熱恒溫培養箱操作規程
1.把電源開關撥至“1”處,此時電源指示燈亮,控溫儀上有數字顯示。
2.溫度設定:當所需加熱溫度與設定溫度相同時不需要重新設定,反之則需要重新設定。先按控溫儀的功能鍵“SET”進入溫度設定狀態,此時SV設定顯示一閃一閃,如需設定溫度37.0℃,原設定溫度26.5℃,再按移位鍵“?”,將光標移至顯示器十位數字上,然后按加鍵“▲”,使十位上的數字從“2”升至“3”,十位設定后,移動光標依次設定個位和分位數字,使設定溫度顯示位37.0℃,按功能鍵“SET”確認,溫度設定結束。
3.設定結束后,各項數據長期保存,此時培養箱進入升溫狀態,加熱指示燈亮。當箱內溫度接近設定溫度時,加熱指示燈忽亮忽暗,反復多次,控制進入恒溫狀態。
4.打開內外門,把所需培養的物品放入培養箱,關好內外門,如內外門開門時間過長,箱內溫度有些波動,這是正常現象。
5.根據需要選擇培養時間,培養結束后,把電源開關撥“0”,如不馬上取出物品,請不要打開箱門。
三.電子天平操作規程
1.使用前檢查天平標準配置是否齊全,標準配置有電源交流適配器、稱盤、稱盤托架、防風罩固定圈、防風罩、保護蓋等。
2.選擇最佳安放地點,確保穩定、無振動的安放位置,盡可能的水平;避免陽光直射;避免劇烈的溫度波動;避免空氣對流等。然后調節四只水平調節螺絲,使水平泡處在中間位置,保持天平水平。
3.將交流電源適配器的插頭插入天平上的交流電源適配器插座,另一端接通電源。
4.開機,讓天平空載并點擊“On”鍵,天平進行顯示自檢,當天平歸零時,天平就可以稱量了。
5.將稱量樣品放在稱盤上,等待,知道穩定狀態探測符“。”消失。讀取稱量結果。
6.去皮稱量:將容器放在天平的稱盤上,顯示該重量,點擊“→O/T←”鍵,顯示數字歸零,給容器裝滿稱量樣品,則顯示凈重。
7.關機,按住“OFF”鍵不放,直到顯示屏上出現“OFF”字樣,再松開鍵。
8.操作結束后,拔掉電源,清理操作臺,將天平放會原處。
四.潔凈工作臺操作規程
1.作業前準備:首先檢查電源插頭是否可靠地插入座中,接通工作臺總電源開關。按動操作面板“電源”開機,對應指示燈亮,風機自動進入“標準”狀態運行,對應指示燈亮。再安東“紫外燈”鍵開啟紫外燈。為實現工作區域自凈,請保持設備在此預備狀態運行二十分鐘后,關閉紫外燈,在開始正式作業。平時要經常用消毒劑將紫外燈表明和工作區內表明擦干凈,保證其滅菌效率。
2.正式作業:正式作業時,按動“照明”鍵,可開啟熒光燈。工作臺出廠時,已將其風速設定在“標準/STD”狀態。即每次按動“電源”鍵開機時,風速自動進入“標準”狀態運行。如遇特殊需求需要調節工作區風速時,可按動操作面板上“高速”或“低速”鍵進行調節。“風速/AIR SPEED”指示LED光排顯示。調節風速分別為“低、標準、高”時,對應“LO、STD、HI”光排顯示段亮(綠色)。
3.結束作業:作業結束時,請保持風機運行十分鐘后再關閉。按住“電源”鍵,即可關閉熒光燈,停止風機運轉。
五.快速混勻器操作規程
1.將儀器放置在較平滑的桌面上,注意吸好吸盤,最好放置在玻璃臺面上,增強混合效果,如吸盤不好,可在吸盤內涂抹少量的水來增強吸附力。
2.插入電源插頭,撥動電源開關至“ON”位置,電源指示燈亮,電機即啟動,手拿試管上端輕按在海綿面上,并給予一定的壓力,試管內溶液產生渦流,即開始混勻。
3.混勻結束后,撥動電源開關至“OFF”位置,電源指示等滅,拔掉電源,將混勻器放回原處。
六.氣流烘干器操作規程
1.使用前,檢查烘干器上干燥管,風管是否堵塞,如若堵塞,及時清理干凈。
2.插上電源,將開關撥至“開”位置,電源指示燈亮,調節溫度按鈕至所需溫度。并將玻璃儀器小心倒掛在干燥管上,開始干燥。100℃-120℃只限特急需要時,臨時使用,連續使用不宜超過1小時。
3.干燥完畢,取下玻璃儀器,將開關撥至“關”位置,電源指示等滅,拔掉電源,將烘干器放回原處。
七.微量可調移液器使用規程
1.將吸咀套在移液器頭上輕輕轉動,以保證密封。
2.使用前應先將移液器吸液和排液幾次,以保證腔內外氣壓相一致。
3.垂直的握住移液器,將按鈕按到第一停止點,并把吸液咀浸入液面下2-3 mm,再緩慢地放松按鈕,使之復位,等待1-2 s后從液體中取出,并避免碰撞任何東西。
4.將吸液咀移至加樣容器壁上,緩慢地把按鈕按到第一停止點,等待1-2 s,再把按鈕完全按到底,排盡全部液體后,吸液咀應延容器壁滑動取出,再放松按鈕,使之復位,即完成一次操作過程。
5.使用結束后,將移液器清理干凈,放回原處。
八.不銹鋼手提式蒸汽消毒器操作規程
1.在容器內加水2 L,由于每消毒一次會消耗一定的水量,故再次使用時應補充額定的水量。
2.將消毒物包扎好后放入消毒筒內,包與包之間應留一定空隙,保證消毒質量。
3.將消毒筒放入容器內,然后將容器蓋與容器上的耳槽對正,并用手略旋緊,使蓋與容器密合。
4.將電源插頭插于電源座上,然后將二閥小手柄扳起。
5.開啟預熱開關,預熱開關加熱指示燈亮,以示開始,待有較急的蒸汽從二閥噴出時再將二閥小手柄扳下,隨著加熱的進行,壓力表的指針會指出消毒器內的蒸汽壓力,待安全閥自動放出蒸汽時關閉預熱開關。
6.將壓力控制旋鈕調節到所需消毒壓力位置(最高點0.14 MPa)。
7.關閉預熱開關,將計時器旋鈕順時針撥至實際需要保溫的時間,開啟計時開關,進入恒溫恒壓狀態,期間加熱指示燈會忽亮忽暗,當達到消毒設定時間,加熱電源會自動關閉,指示燈熄,蜂鳴響,然后關閉計時開關,消毒工作完畢。
8.當消毒終止后扳起放汽閥小手柄排氣,等待壓力表指針回到“0”再開啟容器蓋。(若消毒物品是液態或玻璃盛器,切勿在消毒終止后立即排氣,由于急速排汽,會引起沸騰的溶液溢出盛器甚至爆裂)。
消毒結束后,拔掉電源插頭。終止使用后將容器內的水放出去,將容器內的水及電熱管上的水垢揩去。
九、生物顯微鏡
掌握顯微鏡的操作規程;了解光學顯微鏡的結構及原理;了解顯微鏡的保養方法。掌握臨時水封片的制作。
【用品】顯微鏡、載玻片、蓋玻片、鑷子、吸管、吸水紙。
一、顯微鏡的結構
光學顯微鏡(以下簡稱為顯微鏡),是用來觀察肉眼看不見的微小生物結構的。雖然電子顯微鏡已經問世,但是,在目前一般的科學研究和教學中,顯微鏡仍然是重要的、較為精密的生物觀察儀器。為了正確操作、妥善保管和維護顯微鏡,使之延長使用年限,作為生物學工作者,必須了解顯微鏡的結構和功能。
一架顯微鏡包括光學系統和機械裝置兩大部分。
(一)機械部分
1.鏡筒是一個金屬長筒,筒口上端安裝目鏡鏡頭,下端裝有鏡頭轉換器和物鏡鏡頭。
2.鏡頭轉換器是安裝在鏡簡下端的一個旋轉圓盤。鏡頭轉換器上有3--5 個孔,分別裝有低倍或高倍物鏡鏡頭。
3.粗準焦螺旋位于鏡臂的下方,可以轉動,以便使載物臺能上下移動,從而調節焦距。
4.細準焦螺旋位于粗準焦螺旋外方,它的移動范圍較粗準焦螺旋小,可以細調焦距。
5.鏡座位于鏡臂下方,用以穩固和支持鏡身。
6.鏡臂上接鏡筒,下連載物臺,呈弓曲形。為顯微鏡上的手握之處。
7.載物臺是放置玻片的平臺。其中央具有通光孔,載物臺上有金屬夾片夾,是用來卡住載玻片的夾子,轉動左、右移動尺螺旋還可使切片在載物臺上移動。
(二)光學部分
1.目鏡是插在鏡筒頂部的鏡頭,是由一組透鏡組成的,它可以使物鏡成倍地分辨、放大物像,例如 5×、10×、15×和20×。
2.物鏡安裝在物鏡轉換器的孔上,也是由一組透鏡組成的,能夠把物體清晰地放大。物鏡上刻有放大倍數,例如 (4、10、25、40、100×)等。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是目鏡倍數乘以物鏡的倍數。
3.底光源位于底座上,開關位于底座側方。光線的強度可以調節。
4.在鏡柱前有一個聚光器調節螺旋,它可以使聚光器升降,用以調節光線的強弱,下降時明亮度降低,上升時明亮度加強。
5.虹彩光圈又稱可變光闌,由多數金屬片組成,在較高級顯微鏡上具有此裝置。使用時移動其把柄,可控制聚光器透鏡的通光范圍,用以調節光的強度。虹彩光圈下常附有金屬圈,其上裝有濾
光片,可調節光源的色調。
二、顯微鏡的使用規程
1.實驗時要把顯微鏡放在桌面上,鏡座應距桌沿6~7 cm左右,打開底光源開關。
2.轉動轉換器,使低倍鏡頭正對載物臺上的通光孔。然后用雙眼注視目鏡內,調整光源強度,把聚光鏡上升,把虹彩光圈調至最大,使光線反射到鏡簡內,這時視野內呈明亮的狀態。
3.將所要觀察的裝片放在載物臺上,使被觀察的部分位于通光孔的正中央。
4.先用低倍鏡觀察(物鏡 10×、目鏡 10×)。觀察之前,先轉動粗準焦螺旋,使載物臺上升,使物鏡逐漸接近切片。需要注意,不能使物鏡觸及玻片,以防鏡頭將玻片壓碎。并轉動粗準焦螺旋,使載物臺慢慢下降,不久即可看到玻片中材料的放大物像。
5.如果在視野內看到的物像不符合實驗要求(物像偏離視野),可慢慢移動左右移動尺。移動時應注意玻片移動的方向與視野中看到的物像移動的方向正好相反。如果物像不甚清晰,可以調節細準焦螺旋,直至物像清晰為止。
6.如果進一步使用高倍物鏡觀察,應在轉換高倍物鏡之前,把物像中需要放大觀察的部分移至視野中央(將低倍物鏡轉換成高倍物鏡觀察時,視野中的物像范圍縮小了很多)。一般具有正常功能的顯微鏡,低倍物鏡和高倍物鏡基本齊焦,在用低倍物鏡觀察清晰時,換高信物鏡應該可以見到物像,但物像不一定很清晰,可以轉動細準焦螺旋進行調節。
7.在轉換高倍物鏡并且看清物像之后,可以根據需要調節光圈或聚光器,使光線符合要求(一般將低倍物鏡換成高倍物鏡觀察時,視野要稍變暗一些,所以需要調節光線強弱)。
8.觀察完畢,應先將物鏡鏡頭從通光孔處移開,然后將
顯微鏡復原。并檢查零件有無損傷(特別要注意檢查物鏡是否沾水,如沾了水要用鏡頭紙擦凈),檢查處理完畢后即可放回原處。
三、顯微鏡的維護
1.必須熟練掌握并嚴格執行使用規程。
2.取送顯微鏡時一定要一手握住鏡臂,另一手托住底座。顯微鏡不能傾斜,以免目鏡從鏡筒上端滑出。取送顯微鏡時要輕拿輕放。
3.觀察時,不能隨便移動顯微鏡的位置。
4.凡是顯微鏡的光學部分,只能用特殊的擦鏡頭紙擦拭,不能亂用他物擦拭,更不能用手指觸摸透鏡,以免汗液玷污透鏡。
5.保持顯微鏡的清潔,避免灰塵、水及化學試劑的玷污。
6.轉換物鏡鏡頭時,不要搬動物鏡鏡頭,應轉動轉換器。
7.切勿隨意轉動粗準焦螺旋。使用細準焦螺旋時,用力要輕,轉動要慢,轉不動時不要硬轉。
8.不得任意拆卸顯微鏡上的零件,嚴禁隨意拆卸物鏡鏡頭,以免損傷轉換器螺口,或螺口松動后使低高倍物鏡轉換時不齊焦。
9.在使用高倍物鏡時,不要用粗準焦螺旋調節焦距,以免移動距離過大,損傷物鏡和玻片。
10.保持顯微鏡的干燥。
11.用畢后,必須檢查物鏡鏡頭上是否沾有水或試劑,如有則要擦拭干凈,并且要把載物臺擦拭干凈,按規定放好。
十、游標卡尺
1.游標卡尺的使用
用軟布將量爪擦干凈,使其并攏,查看游標和主尺身的零刻度線是否對齊。如果對齊就可以進行測量:如沒有對齊則要記取零誤差:游標的零刻度線在尺身零刻度線右側的叫正零誤差,在尺身零刻度線左側的叫負零誤差(這件規定方法與數軸的規定一致,原點以右為正,原點以左為負)。
測量時,右手拿住尺身,大拇指移動游標,左手拿待測外徑(或內徑)的物體,使待測物位于外測量爪之間,當與量爪緊緊相貼時,即可讀數,如圖2.3-3所示。
2.游標卡尺的讀數
讀數時首先以游標零刻度線為準在尺身上讀取毫米整數,即以毫米為單位的整數部分。然后看游標上第幾條刻度線與尺身的刻度線對齊,如第6條刻度線與尺身刻度線對齊,則小數部分即為0.6毫米(若沒有正好對齊的線,則取最接近對齊的線進行讀數)。如有零誤差,則一律用上述結果減去零誤差(零誤差為負,相當于加上相同大小的零誤差),讀數結果為:
L=整數部分+小數部分-零誤差
判斷游標上哪條刻度線與尺身刻度線對準,可用下述方法:選定相鄰的三條線,如左側的線在尺身對應線左右,右側的線在尺身對應線之左,中間那條線便可以認為是對準了,如圖2.3-4。
如果需測量幾次取平均值,不需每次都減去零誤差,只要從最后結果減去零誤差即可。
【思考題】
1.游標有20個刻度的游標卡尺游標總長等于19毫米,它的測量精度是多少?測量時如游標的零刻度在尺身的2.4厘米和2.5厘米之間,游標的第16條刻度線與尺身對齊,測量的結果是多少?
2.如果游標卡尺的零誤差為+0.2毫米,這時游標的零刻度在尺身零刻度的那一側?如果由游標卡尺直接讀得的結果為2.45厘米,那么物體的真實刻度為多少?如果零誤差是-0.1毫米,結果又如何?
3.判斷以下測量結果的讀數是否正確:
用精度0.1毫米的游標卡尺測得物長3.251厘米。
用精度0.05毫米的游標卡尺測得物長2.853厘米。
用精度0.02毫米的游標卡尺測得物長1.286厘米。
來源:Inte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