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科研開發
嘉峪檢測網 2020-08-11 10:05
納米復合材料的宏觀性能取決于納米顆粒的性質。盡管顆粒形態已被認為是至關重要的參數,但迄今為止,不同形狀納米顆粒的開發任然受到限制。本文作者證明了納米顆粒的形狀是確定納米復合水凝膠性能的關鍵因素。
背景
生命系統的特征是形狀多樣的。從球形HIV病毒到構成我們身體的桿狀煙草花葉病毒,星形細菌和多形細胞,不同形態賦予特定功能,例如與表面的相互作用、被動擴散和主動運動。為了模仿自然界的完美,科學家們設計了各種各樣的納米顆粒,從碳基或聚合物到無機或金屬基材料。精確控制聚合物納米顆粒的物理化學性質(如形狀、尺寸和表面化學性質)為這些納米結構應用提供更多機會。例如,納米顆粒形態是調節細胞攝取速率、機制以及細胞內轉運的主要因素之一。
受到納米顆粒形狀對各種生命表現(藥物遞送、細胞-納米顆粒的相互作用和內在化速率、干細胞的細胞行為或分化)影響的啟發,團隊假設水凝膠材料之間的機械性能和粘附力可以通過調整納米顆粒的形狀來控制。先前報道已將多種納米顆粒成功地與聚合物網絡結合,獲得納米復合(NC)水凝膠的機械性或對表面的附著力能有所提高,從而改善了它們在生物環境中的相互作用和性能。迄今為止,對于這些應用僅研究了球形納米顆粒??紤]到納米粒子形態對其行為有很大影響,團隊推測形狀差異會導致與凝膠基質的相互作用不同,作者以結晶驅動自組裝(CDSA)制備聚合物納米顆粒,并探究納米顆粒形狀對材料性能的影響,該方法可對粒度、形態和表面化學進行高度控制。與0D球形或1D圓柱形對應物相比,2D血小板在摻入聚合物網絡時會顯著提高水凝膠表面之間的粘附力和材料的機械強度。
結果
1.PLLA35納米顆粒的制備
作者以聚L-丙交酯的嵌段共聚物制備中性、陽離子、陰離子和兩性離子2D血小板和陽離子1D圓柱體。通過溶劑轉換法制備球形膠束,同時保持與其他顆粒相同的化學性質(圖1a)。這種方法可以制得不同形態、形狀及尺寸的納米顆粒。假設不同納米顆粒形態具有不同的親和力和干擾網絡鏈的能力,作者研究不同納米顆粒形狀對藻酸鹽凝膠粘合性能的影響。
圖1:不同形態PLLA35納米顆粒的表征。(a)PLLA35-b-PDMAEMA315球形膠束的TEM圖片,(b)PLLA35-b-PDMAEMA315血小板的TEM圖片,(c)PLLA35-b-PDMAEAm400圓柱形膠束的TEM圖片。
2.海藻酸鈣水凝膠的粘合性能
作者將藻酸鹽(1.5 wt%),碳酸鈣和D-葡萄糖酸-δ-內酯(GDL)混合在一起制備鈣-藻酸鹽水凝膠以探索其NC特性。作者以10µL季銨化的(陽離子)血小板水分散液用作粘合劑,將兩個海藻酸鈣水凝膠塊粘合在一起(圖2a-d),水凝膠在10分鐘內粘附。以相同的方式可粘貼多塊水凝膠(圖2b),而對照組觀察到的粘合力可忽略不計,這表明在界面處存在季銨化血小板是粘合的原因。當關節浸入過量的水中并膨脹時,仍會保留粘附力。作者進一步評估了尺寸和表面電荷對血小板粘附特性的影響(圖2f,g)。與中大型血小板相比,小型血小板具有更高的粘附強度(圖2f)。作者認為這種與尺寸有關的行為是小血小板既位于凝膠表面輪廓上又彼此不相互作用形成比大血小板更好的粘合層的能力的結果。與陰離子、兩性離子和中性血小板相比,陽離子季銨化血小板具有更高的粘附能(圖2g),作者認為這是它們與藻酸鹽基團中陰離子相互作用所致。
作者接著將這些血小板顆粒的粘附能與0D球形和1D圓柱形形態進行比較。與相應的球形和圓柱形顆粒膠凝體相比,血小板膠凝體在破裂前可承受的應力分別增加了133%和600%(圖2c)。此外,2D血小板納米顆粒的單軸拉伸粘合能是球形顆粒的9倍,圓柱形膠束的4倍(圖2c,d)。與球形和圓柱形膠束相比,血小板具有優越的粘合性。
圖2:不同形態PLLA35納米顆粒的海藻酸鈣水凝膠塊粘合特性。(a)用季銨化血小板粘附海藻酸鹽水凝膠的示意圖。(b)多塊粘合在一起的水凝膠。(c)剪切應力行為。(d)水(對照)、血小板、圓柱或球形膠束的藻酸鈣凝膠塊的整體剪切的粘合能。(e)整體剪切粘合示意圖。不同尺寸(f)和電荷(g)對粘附能的影響。
3.NC藻酸鹽水凝膠的力學性能
作者接著探討納米顆粒形態對相關藻酸鹽NC機械性能的影響。振蕩流變學的研究表明含2D血小板凝膠的凝膠應變顯著增加(圖3a–d),說明該凝膠在斷裂前它能夠承受更高的剪切應變。此外,隨著血小板含量的增加,屈服應變(G'的初始下降)也隨之增加(圖3a),這在球形或圓柱形膠束樣品中未觀察到(圖3d)。這可歸因于2D血小板與藻酸鹽水凝膠的相互作用更高,因此,凝膠中摻入的血小板越多,流動點的應變就越高。2D形態的血小板具有更大的表面積,更易于與水凝膠的聚合物鏈相互作用,因此與球形和圓柱形形態相比,藻酸鹽凝膠的機械性能進一步提高。隨著片狀、球形或圓柱形結構含量的增加,線性粘彈性范圍內的G'并沒有發生實質性變化,這可避免由于添加劑而造成的材料脆性。此外,即使在總表面積相似的情況下,小型血小板與大中型血小板相比,其材料性能也有所提高,這是因為小型血小板更好地分散在水凝膠結構中(圖3e)。
圖3:富含不同形態的PLLA35納米顆粒的海藻酸鈣水凝膠的流變特性。
為了證明納米顆粒形狀的變化只影響機械強度(屈服強度和斷裂強度),而不影響水凝膠材料的剛度,作者研究了非共價交聯劑的可逆剪切變稀和自修復行為聯的水凝膠。盡管添加血小板后強度有所提高,但在施加切應力下仍能完全可逆地誘導流動,并在應力松弛后迅速自我修復(圖4a,b)。這些特性以及抗屈服性和斷裂性克服了海藻酸鈣水凝膠在組織工程中廣泛研究的主要障礙之一。
圖4:含PLLA35-b-PDMAEMA315血小板的海藻酸鈣水凝膠的自愈特性。
4.NCs的細胞相容性與組織黏附
含血小板顆粒的海藻酸鈣水凝膠在3天和7天后的細胞活力與無顆粒海藻酸鈣水凝膠相似,表明材料具有高度的細胞相容性(圖5c)。此外,作者還研究了血小板在生理條件下載細胞水凝膠的粘附能力,當水凝膠在37℃浸入細胞培養基中膨脹后,粘附部位保持完整且沒有觀察到細胞從細胞層遷移到脫細胞層(圖5a),表明該系統可用于密封不同組織、確保傷口愈合和組織再生的基本特性。作者用染料標記也未在兩層細胞之間觀察到細胞遷移(圖5b)。這表明以血小板顆粒作為黏合劑,利用海藻酸鈣水凝膠進行不同組織的再生,為構建復雜的組織工程模型提供了一條有前途的途徑。最后,作者還利用牛軟骨組織探討了血小板作為黏合劑的能力。結果顯示該系統的粘附能高于臨床的最低閾值,也高于PEG-DOPA和商用纖維蛋白粘合劑Tisseel的粘附能。
圖5:海藻酸鈣NCs的細胞相容性和PLLA35-b-PDMAE315血小板的軟骨組織粘附。
結論
顯然,納米顆粒的形狀在水凝膠材料的合成特性的定義中起著關鍵的作用,在用作膠水時也起著粘合強度的作用。事實上,利用CDSA作為一種簡單而通用的工具來控制納米顆粒的形狀、大小和化學性質,為調節水凝膠的力學性能提供了許多機會。含有聚合血小板顆粒的NCs能夠增強海藻酸鈉凝膠的強度、自我修復性能以及粘附性,這表明海藻酸鈣水凝膠在體內的性能有很大的提高,并可作為一種自修復膠接接頭的方法。其生物相容性為組織工程和藥物傳遞等的廣泛應用提供了巨大的潛力。
來源:Inte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