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檢測案例
嘉峪檢測網 2019-03-28 23:04
在過去的50年里,骨釘、骨板、椎間融合器和人工髖、膝關節等骨科植入物置被引入臨床治療,使成千上萬的患者在骨折修復、脊柱損傷、關節替代中得以受益,從而重新擁有正常的生活。然而,不為人所了解的是,這些骨科植入物產品在臨床使用前需要經歷大量嚴格的性能測試與評價,以此判斷它們能否在患者體內安全工作長達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此外,在臨床失效的植入物同樣需要被取出,分析這些產品失效的原因,保護患者不被劣質產品所侵害。
案例1 人工關節磨損測試中的形貌觀測
人工關節置換術是骨科醫學領域的最重要進展之一,人工關節的使用能夠幫助晚期關節嚴重破壞、股骨頭壞死、高齡股骨頸骨折等患者恢復運動功能,達到如同正常人一樣行走的效果(圖1)。然而,人工關節存在一定的磨損,這些磨損會造成人工關節的提早失效,實驗室建立了模擬關節運動的體外磨損實驗機,根據ISO國際標準對人工關節進行長達500~1000萬次的步態模擬,從而預測人工關節在長期使用中的磨損情況。
圖1 人工關節示例
在整個測試中人工關節磨損經歷多個不同階段,以髖關節磨損為例,可觀察到塑料髖臼表面由粗糙到高拋光形貌(圖2),但髖、膝關節樣品表面的具體磨損形貌、樣品磨損后的粗糙度等磨損參數卻不得而知。這給關節表面磨損情況的分析帶來了巨大困難 ,實驗室使用共聚焦顯微鏡出色地解決了樣品微觀形貌分析過程中存在的困難。
圖2 髖臼內襯宏觀形貌
髖臼內襯在磨損測試各階段的具體微觀形貌如圖3所示。實驗室在使用了LEICA DCM共聚焦顯微鏡之后,由于高精度的三維成像分析,實驗結果更具專業性以及準確性,能夠準確分析髖關節內襯和球頭在磨損測試各階段的表面形貌、粗糙度,是人工關節磨損測試與表征中的一大助力。
圖3 500萬次磨損各階段髖臼內襯磨損形貌
案例2 骨細胞可長入的涂層測量與表征
涂層表面含有大量孔隙且十分粗糙,常規的接觸型粗糙度計無法對涂層表面形貌及粗糙度進行精準的測量,實驗室通過使用共聚焦顯微鏡完整地采集涂層表面參數型號,從而進行具體分析。金屬涂層的宏觀形貌以及表面采集到的三維形貌如圖4、圖5所示。
圖4 金屬涂層的宏觀形貌
圖5 LEICA DCM8共聚焦顯微鏡觀測下的金屬涂層三維形貌
對所選取測量范圍圖像的采集與分析,擬合出的涂層表面各項參數如圖6所示。
圖6 LEICA DCM8共聚焦顯微鏡系統的表面擬合參數
金屬涂層切面形貌如圖7所示。
圖7 金屬涂層切面形貌
利用該項技術,實驗室對國內外知名骨科企業所用的涂層進行了大量的評測,形成了一套有效的涂層分析與測量方法。
來源:AnyT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