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生產品管
嘉峪檢測網 2025-08-04 08:55
問題:國內制劑注冊,發(fā)補要求訂入放行標準的檢測項目,是不是不用做注冊檢驗單項復核呢(措辭上并沒說訂入注冊標準)?
答:基于發(fā)補要求,該檢測項目要放入制劑的內控標準。評估該項目的風險大小,如風險為小,在原料藥的研究中有充分的數(shù)據(jù)支持,則可不訂入注冊標準。
如發(fā)補項目為內控檢測中增加有關物質檢測,在申請資料中已提交相關的方法驗證數(shù)據(jù)和多批次的檢測數(shù)據(jù),說明已經有充分的數(shù)據(jù)支持該發(fā)補檢測項可以不訂入注冊標準中。
如果發(fā)補檢測項目不滿足以上的要求,缺少充分的數(shù)據(jù)或者是風險較高的檢測項目,則需要在注冊標準同時增加該檢測項,并觸發(fā)二次檢驗。
IND相關問題
問題1:一個仿制藥軟膏,即使BE等效,也要適當做一些IVRT和IVPT研究吧?
答:需要的。
問題2:上市申請前溝通交流會申請,準備資料的時候,對批件問題的答復一般放在哪個位置寫比較合適呀?
答:1.3.8.6 藥物臨床試驗相關證明文件。
問題3:大家臨床三期和上市申請注冊批的穩(wěn)定性樣品都帶外包裝嗎?常規(guī)是否只有注冊批樣品才有穩(wěn)定性外包裝?大家實操怎么做的。
答:ICH穩(wěn)定性指導原則在末尾強調了一下,穩(wěn)定性樣品是商業(yè)包裝,需要帶外盒。
問題4:創(chuàng)新藥申報上市的時候,1.8.1研發(fā)期間安全性更新報告大家都是怎么提交的啊,寫一下歷次提交的情況說明可以嗎?還需要吧歷次提交的報告都放上嗎?
答:我們沒有交,只提供了1.8.3。
問題5:進口化學藥品,在生產完一批貨后,還未進口到中國前,中國新遞交了一個說明書備案申請,但是已生產完的藥品還用舊包材包裝,請問進口時會不讓進口嗎?
答:不會的。
問題6:工藝驗證批除菌過濾工藝,過濾前含量98.3%,過濾后100.7%,這個結果正常嗎?是否可以解釋為測定誤差?
答:如果三批都是該趨勢,單純的測定誤差可能有點牽強;可以先從檢測端發(fā)起內部自查。
問題7:在IND申報過程中,工藝部分A-B-C-D-E共四個步驟(D-E為產品結晶打漿,,B-C過程為脫保護),在開始生產GMP過程中A-C按照一步進行質控的,B作為中間物料進行監(jiān)控,但是現(xiàn)在由于各種原因想把A-C拆開成兩步描述A-B-C,B的生產過程中有作為未分離中間體的檢測數(shù)據(jù)(LCMS數(shù)據(jù)),沒有做相應的質控標準,不知道這樣拆開描述申報是否可行。
答:可以的,步驟偏少,需要加強起始物料雜質控制,后面工藝路線需要前延。
NDA相關問題
問題8:除菌過濾的無菌溶液,工藝上有2個過濾器(一個冗余、一個除菌),我們工藝驗證的時候3批調配液的微生物都<10cfu/100ml,這種情況下,我們商業(yè)化的中間產品(調配液)標準可以不控微生物限度嗎?
答:不可以。
問題9:有個項目發(fā)補配伍有關物質(末端吸收),注射液濃度1mg/ml(有關物質直接進樣),臨床配伍用葡萄糖和氯化鈉稀釋后250倍和500倍后靜脈滴注,但濃度太低,采用濃縮后恢復到1mg/ml檢測干擾峰比較多,專屬性無法滿足要求;請問可以采用高濃度來做嗎?比如注射液和配伍溶液(1:1)來模擬下配伍實驗?
答:不建議直接采用高濃度模擬配伍,但可通過靈敏度提升(LC-MS/MS)、階梯濃度設計或SPE富集解決檢測難題;采用強制降解數(shù)據(jù)、正交方法對比、加標回收率驗證 。
問題10:劑型為外用皮膚制劑的非無菌API,標準是否有必要參考制劑要求定控制菌呢?
答:正常是會考慮增訂金葡的。
問題11:企業(yè)已經放在放行標準中,CDE是否會要求放注冊標準嗎?涉及到中檢院給不給做標準復核的問題,二次復核太花時間。
答:如果資料質量不錯,有信心不做二次藥檢,那么可以考慮主動增訂進去,換時間。
問題12:一個制劑為10片/版,但是包裝為1版/盒,2版/盒,3版/盒。上市后的穩(wěn)定性都需要放置長期穩(wěn)定性嗎?
答:不需要。
問題13:有關物質限度制定依據(jù),有CP/EP/USP/JP標準,不想對比JP,有碰過審評員非要讓企業(yè)符合JP標準的嗎?
答:一般原研是JP的比較容易被提到。
問題14:針對含有3個手性中心的雜質對照品的結構確證,3個手性中心均來自起始物料,首先通過比旋度說明3個手性均是單一構型,再通過合成路線(定向合成,手性中心不翻轉)來說明產品的手性,來說明雜質手性的確證,是否可行?還需要其他說明嗎?
答:雜質對照品結構確證相對要求沒有多嚴格。
問題15:提取物能否按照原料藥登記呢?
答:高純的可以,雜質要求同Q3A。
問題16:A公司有個API產品,工藝分成了4段,前兩段由B公司生產,后兩段由A公司生產,4段工藝在同一個廠區(qū)內不能車間完成,采用A公司的質量體系,如批記錄抬頭都是A公司,檢測放行都是A公司,從生產和質量方面看不出B公司的存在,但是財務上看得出來,比如起始物料是由B公司購買的,前面兩段的生產工人也是B公司的,這種情況算怎么個事,算委托生產嗎?
答:A公司與B公司的合作模式實質為分段生產,但需補充以下:B公司申領中間體生產許可證,簽訂分段生產質量協(xié)議,明確責任邊界;批記錄中標注B公司操作環(huán)節(jié)(如“步驟1-2由B公司執(zhí)行”),保留追溯依據(jù) 。
問題17:國內制劑注冊,發(fā)補要求訂入放行標準的檢測項目,是不是不用做注冊檢驗單項復核呢(措辭上并沒說訂入注冊標準)?
答:有些需要,有些不需要。但是基本上都需要做二次檢驗。
問題18:碰到過這樣的情況嗎?省所抽樣的時候讓調整無菌方法,說不是國標(按照進口標準建立的方法),那豈不是和申報資料不一致了,核查的時候怎么弄?
答:技術審評過程中也會有可能要求修改質量標準的,等注冊檢驗報告到CDE后結合技術審評意見,需要重新遞交更新的質量標準的。現(xiàn)場核查的時候把這些變更記錄和評估給審核員,解釋清楚就可以了。
問題19:根據(jù)2025版藥典變更,新批準藥品的說明書和注冊標準中藥物的分子量,屬于微小變更還是中等變更呢?
答:如果是2025版藥典技術標準更新導致的分子量變更,應該屬于微小變更。
問題20:已批準的品種,后續(xù)生產線名稱發(fā)生了變更,僅名稱變更的情況,許可證也已經變了,還需要就這個工藝信息表上許可證變更的事去省局備案么?
答:無需備案,但需完成許可證變更及注冊信息更新;工藝信息表一般無需修訂,除非名稱關聯(lián)生產場地編碼變更;年度報告中說明變更,保留變更記錄備查。
來源:文亮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