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實驗管理
嘉峪檢測網 2025-07-12 17:04
汽車零部件從設計歸屬上分為兩類:1.主機廠設計的零部件;2. 供應商設計的零部件;主機廠設計的零部件通常的DFMEA設計失效模式分析和DVP設計驗證計劃都是有主機廠工程師來寫的。供應商設計的零部件通常也叫黑匣子件,DFMEA設計失效模式分析和DVP設計驗證計劃都是有供應商來寫的。
主機廠的會有各種系統級和部件級的設計規范和試驗方法。試驗方法里面會有具體的試驗方法要求,試驗設備要求和試驗次數要求。供應商的各類試驗規范和試驗方法要求通常不會直接發給主機廠,尤其國際供應商是DFMEA基本只能到供應商處看。
驗證試驗分為DV和PV,DV是Design Verification設計驗證,此時可以是手工件或者模具件。PV是Product Verification產品驗證,必須是模具件,并從供應商的量產生產線上做出來的零件。PV之后的零件再完成PPAP審核,就具備了量產供貨資格了。
測試要求一般是通過對產品的需求分解而來,這個在整車和部件上都是通用的,這里的需求包含了對市場的預期、國家的法律法規,用戶的需求等等。
整車方面,中國有針對乘用車的強制檢驗標準,大概40余項,對于可以在市場售賣的車輛而言,這些試驗是必須通過的,大家也可以百度的到,這里不去多說。個別廠商也會對產品做一些其他要求,比方說噪音,振動等,所以這些試驗也不可避免。
試驗根據項目階段的不同也分為開發性試驗和批量批準的試驗,兩者或有重疊,但是不完全相同,目的也不同。
零部件方面,根據位置的不同,所處環境的不同,功能要求的不同以及壽命要求的不同,試驗的項目、方法與指標也略有不同。針對車上的每一個零件,都會有經過需求分解,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企業標準)分析后得到的試驗項目列表,下面我試著就幾個方面舉些例子:
A, ECU,發動機控制器這個部件實在是太復雜了,小編也只能是道聽途說。首先是針對功能方面,整個發動機的性能(功率,排放等)都受其控制,那么所有的發動機臺架試驗基本都是在針對ECU中的程序進行,這是其特殊性,另外,因為其安裝位置的關系,可能會接收到較大的振動,并且環境溫度較高(發動機周圍),這里也影響其零部件的穩固及安裝方式的穩固,所以振動,可能是不同溫度下的振動就需要特別關注。
B,車用線束的功能為提供能量及傳遞信號,對于能量而言,例如能量的耗費情況,或者說電壓降就是必須關注的內容,對于信號傳遞而言,減少外界干擾就是重中之重。另外,線束中的塑殼是塑料件,要求阻燃乃至不可燃燒。
C, 以上是一些專用產品的試驗關注方向,主要是一些針對功能及特性的試驗,另外,電子器件還有一些基本上都有遵從的試驗要求:電子電氣試驗以及萬惡的EMC。先說電子電氣方面,因為車輛電源在不同階段(汽車的啟動,怠速,正常運行)存在不同的變換,個別零部件會受到因為發電機帶來的交流變化的影響,另外其他相關負載也可能發生變化,在這些變化中,零部件要求能夠正常工作或者正常復位(根據功能要求確定),所以,大致會有一些躍變啟動,長時高壓,長時低壓,甩負荷,交流影響,負載突降等方面的試驗內容。
D, 再說EMC方面,電磁兼容性EMC(Electro Magnetic Compatibility),是指設備或系統在其電磁環境中符合要求運行并不對其環境中的任何設備產生無法忍受的電磁干擾的能力。因此,EMC包括兩個方面的要求:一方面是指設備在正常運行過程中對所在環境產生的電磁干擾不能超過一定的限值;另一方面是指器具對所在環境中存在的電磁干擾具有一定程度的抗擾度,即電磁敏感性。(引自百度),EMC試驗中包含了防止干擾其他零件以及防止其他零件干擾的試驗,具體可參照標準GB/T4365—1995(電磁兼容術語),CISPR等標準。
對了,還有防塵防水等。
另外,因為所有的產品逃不開材料這個字眼,比方說外飾件或者內飾件的塑料,線束的導線,電子器件的外殼及針腳等。所以,在設計部門定義好材料的要求之后,所有的材料也需要經過材料試驗,比方說強度,韌性,熱形變等等。對于設計金屬的零部件(例如車身,單片機)而言,防腐蝕試驗也是必須的,大多采用中性鹽霧或酸性鹽霧加速試驗。
關于產品的儲存,運輸也有一些試驗標準,總是覆蓋了產品的整個過程。
以上也只是介紹了一些常見的試驗,事實上,每一個零件都有其試驗標準,但是不妨從功能(需求),耐久(壽命),環境(溫度,濕度,光照,振動,電磁,人)等方面進行分析與歸納。
問題二,測試次數或者拓展一下,測試時長是怎么得來的,依我所知有兩種途徑:
A, 從實踐出發,很多企業的企標都是根據其經驗得來,在其公司幾十年甚至幾百年的發展過程中,肯定也會碰到形形色色的問題,廠商也會根據這些問題的一些數據確定之后產品的試驗標準,這也是一家公司的核心啊。
B, 理論計算,舉個簡單的例子,一個開關一天會開關一次,那么一年就是365次,3年就是365*3次。當然,這個數據不會這么簡單的制定,肯定也會摻進去經驗修正的。
來源:Inte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