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dāng)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科研開發(fā)
嘉峪檢測網(wǎng) 2024-08-18 11:49
1、 術(shù)語和定義
1.1 不銹鋼 stainless steel
以不銹、耐蝕性為主要特性,且鉻含量至少為10.5%,碳含量最大不超過1.2%的鋼。
1.2 奧氏體型不銹鋼 austenitic grade stainless steel
基體以面心立方晶體構(gòu)的奧氏體組織(γ相)為主,無磁性,主要通冷加工使其強(qiáng)化(并可能導(dǎo)致一定的磁性)的不銹鋼。
1.3 奧氏體-鐵素體(雙相)型不銹鋼 austenitic-ferritic (duplex) grade stainless steel
基體兼有奧氏體和鐵素體兩相組織(其中較少相的含量一般大于15%),有磁性,可通過冷加工使其強(qiáng)化的不銹鋼。
1.4 鐵素體型不銹鋼 ferritic grade stainless steel
基體以體心立方晶體結(jié)構(gòu)的鐵素體組織(α相)為主,有磁性,一般不能通熱處理硬化,但冷加工可使其輕微強(qiáng)化的不銹鋼。
1.5 馬氏體型不銹鋼 martensitic grade stainless steel
基體為馬氏體,有磁性,通過熱處理可調(diào)整其力學(xué)性能的不銹鋼。
1.6 沉淀硬化型不銹鋼 precipitation hardening grade stainless steel
基體為奧氏體或馬氏體組織,并能通過沉淀硬化(又稱時效硬化)處理使其硬(強(qiáng))化的不銹鋼。
1.7 耐熱鋼 heat-resisting steel
在高溫下具有良好的化學(xué)穩(wěn)定性或校高強(qiáng)度的鋼。
2、 不銹鋼和耐熱鋼牌號表示方法
2.1 不銹鋼和耐熱鋼牌號由化學(xué)元素符號和表示各元素含量的阿拉伯?dāng)?shù)字表示。
2.1.1 碳含量用兩位或三位阿拉伯?dāng)?shù)字表示碳含量最佳控制值(以萬分之幾或十萬分之幾計)。
2.1.1.1 只規(guī)定碳含量上限者,當(dāng)碳含量上限不大于0.10%時,以其上限的3/4表示碳含量;
2.1.1.2 當(dāng)碳含量上限大于0.10%時,以其上限的4/5表示碳含量。
例如:碳含量上限為0.08%,碳含量以06表示;碳含量上限為0.20%,碳含量以16表示;碳含量上限為0.15%,碳含量以12表示。
2.1.1.3 對超低碳不銹鋼(即碳含量不大于0.030%),用三位阿拉伯?dāng)?shù)字表示碳含量最佳控制值(以十萬分之幾計)。
例如:碳含量上限為0.030%時,其牌號中的碳含量以022表示;碳含量上限為0.020%時,其牌號中的碳含量以015表示。
2.1.1.4 規(guī)定上、下限者,以平均碳含量×100表示。
例如:碳含量為0.16~0.25%時,其牌號中的碳含量以20表示。
2.1.2 合金元素含量以化學(xué)元素符號及阿拉伯?dāng)?shù)字表示,具體表示方法為:平均含量小于1.50%時,牌號中僅標(biāo)明元素,一般不標(biāo)明含量;平均含量為1.50%~2.49%、2.50%~3.49%、3.50%~4.49%、4.50%~5.49%……時,在合金元素后相應(yīng)寫成2、3、4、5……;
注:化學(xué)元素符號的排列順序推薦按含量值遞減排列。如果兩個或多個元素的含量相等時,相應(yīng)符號位置按英文字母的順序排列。
2.1.2.1 鋼中有意加入的鈮、鈦、鋯、氮等合金元素,雖然含量很低,也應(yīng)在牌號中標(biāo)出。
2.2 牌號表示方法示例
2.2.1 碳含量不大于0.08%,鉻含量為18.00%~20.00%,鎳含量為8.00%~11.00%的不銹鋼,牌號為06Cr19Ni10。
2.2.2 碳含量不大于0.030%,鉻含量為16.00%~19.00%,鈦含量為0.10%~1.00%的不銹鋼,牌號為022Cr18Ti。
2.2.3 碳含量為0.15%~0.25%,鉻含量為14.00%~16.00%,錳含量為14.00%~16.00%,鎳含量為1.50%~3.00%,氮含量為0.15%~0.30%的不銹鋼,牌號為20Cr15Mn15Ni2N。
2.2.4 碳含量為不大于0.25%,鉻含量為24.00%~26.00%,鎳含量為19.00%~22.00%的耐熱鋼,牌號為20Cr25Ni20。
3、 不銹鋼和耐熱鋼牌號示例
3.1 奧氏體型:06Cr19Ni10(0Cr18Ni9), 06Cr25Ni20(0Cr25Ni20)
3.2 奧氏體-鐵素體型:022Cr19Ni5Mo3Si2N(00Cr18Ni5Mo3Si2)
3.3 鐵素體型:06Cr11Ti(0Cr11Ti), 10Cr15(1Cr15)
3.4 馬氏體型:12Cr13(1Cr13), 20Cr13(2Cr13), 30Cr13(3Cr13), 14Cr17Ni2(1Cr17Ni2),
13Cr11Ni2W2MoV(1Cr11Ni2W2MoV), 14Cr12Ni2WMoVNb(1Cr12Ni2WMoVNb),
3.5 沉淀硬化型:05Cr15Ni4Cu4Nb(15-5PH), 05Cr17Ni4Cu4Nb(0Cr17Ni4Cu4Nb, 17-4PH), 07Cr17Ni7Al(0Cr17Ni7Al)
來源:質(zhì)量與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