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收縮性
當TPE從熔融狀態開始冷卻時,其分子會相互對齊,從而使模塑工件的總體尺寸發生收縮。雖然這種收縮通常只是在千分之幾英寸的范圍內,但卻能顯著地影響工件的模塑和脫模,以及成品工件的外觀。如果收縮不均勻,一件本應是平整的工件可能會發生彎曲或翹曲。此外,在對允許誤差要求比較嚴格的應用中,出乎意料之外的收縮可能會影響某個零件與整體組裝件的匹配性。由于這些原因,在生產過程中通常必須將收縮性考慮在內。
2、工件脫模
當工件含有型芯或鏤空部分時,隨著彈性體的收縮,它會緊緊地裹住模具的這些部位,使工件脫模變得很困難。模具設計、模具表面光潔度以及加工條件都能夠縮小這種影響,甚至使自動化脫模也成為可能。
3、模塑條件
模塑條件能顯著地影響收縮的程度和本質。若從高應力狀態很快地變為低應力狀態,收縮的程度將會增加。工件的迅速冷卻以及很高的注射速度或壓力,也能影響收縮性。
4、設計方面的考慮
考慮到收縮性,模具必須加工得比工件所需的尺寸稍大些。通常,實際收縮值只有等到具體工件成型時才能得知。如同彈性體的各種其它性質,收縮性往往隨聚合物流動方向而異。澆口的位置將決定熔體流入模具的方向,從而也將決定收縮性的方向。再者,某些TPE比其它TPE更為各向異性,其意思就是也許會在某一方向收縮得比另一方向更多些。當設計模具時,這一因素必須要考慮在內。
真實案例
在開一款新的TPE產品模具時,材料的縮水率是必須要知道的一個參數,尤其是一些對產品尺寸精度較高的產品而言。縮水率的把握顯得尤為重要。
客戶咨詢問有沒有縮水率在2.0%左右的TPE(硬度60度)。對TPE來說,不管何種基材,這種硬度,縮水率一般都在1.5%以下。客戶要2.0%縮水的TPE,自然是無解了。
究其原因,是因為客戶聽一些TPE供應商的建議,自己也在網上查詢相關知識,綜合考慮后,模具按照縮水1.5%來做,結果,做出來的產品尺寸偏大。于是想找縮水率大一些的TPE,好使產品尺寸符合要求。一般給客戶的建議,也只能是改模具了。
關于主要TPE的縮水率,目前比較確認的一些數據如下:
TPE(SEBS,SBS基材),縮水在1.2~1.4%(硬度高,無機填充多的TPE,縮水為下限),TPU和軟質PVC,縮水在1.1%以下。關于其他彈性體材料TPV,TPEE的縮水,暫時沒有實際經驗數據。網上的縮水率數據:TPV:1.5~2%,TPO:1.8~2%,TPEE:0.6~1.5%等數據,僅供參考。
熱塑性彈性體新產品開模縮水率設置建議
網上提供的一些關于TPE的縮水率,很多都是反復復制的數據,真正源于實際操作經驗的信息比較少。而且究竟用哪個數據更準確,用戶也無從辨別。如果產品對尺寸精度有一定要求,建議可以用一套簡易模,打一些TPE樣板,待TPE樣板冷卻24小時后,測試其尺寸,再根據模具尺寸,算出其縮水率,然后根據算出的縮水率再開新的模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