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氣化是煤化工及煤制油流程中的第一步, 煤氣化裝置中排渣系統的閥門具有耐磨損、耐沖刷、防結垢、防結疤、快速切斷等特性。煤氣化爐鎖渣閥是煤化工裝置中關鍵的主力控制閥門,其啟閉頻繁、口徑大,且在高壓條件下具有嚴格的密封性,因此在設計和制造該類閥門的過程中存在諸多技術挑戰。
煤化工專用鎖渣、鎖斗閥及沖洗閥中的高溫渣水對閥體的流道具有較大的沖蝕作用,對閥門球體及閥座等部件及密封面的沖蝕和磨蝕程度更大,因此要求對閥內件進行特殊的硬化處理,使閥門具有較高的耐磨性能。集渣和排渣的周期短,正常生產中閥門頻繁開關,導致閥門的壓力和溫度變化很大,因此要求閥門具有較長的使用壽命和較高的密封等級。此外,閥門具有較高的密封比壓、球體表面硬度、噴焊層結合強度,導致其設計和制造困難,通常采用不銹鋼為基體材料,然后用等離子堆焊在基體表面制備一層高硬度的耐磨硬質涂層,從而延長其使用壽命。
為了滿足苛刻的工況要求,鎖渣閥基體為雙相不銹鋼,雙相不銹鋼中Cr元素的質量分數為17%~30%,Ni元素的質量分數為3%~13%,還含有少量的Cu、N、Mo、Nb等其他元素。雙相不銹鋼含有較多的Cr元素以及其他對耐腐蝕性有利的合金元素,所以其耐腐蝕性能較好,尤其是在抗點腐蝕、縫隙腐蝕和應力腐蝕開裂方面。F51雙相不銹鋼即0Cr22Ni5Mo3N鋼,是中合金雙相不銹鋼的一種,鋼中的N 元素提高了奧氏體的穩定性,使其在較高溫度下仍能保持一定量的奧氏體。
為了進一步提高密封表面的耐磨性,需要在雙相鋼表面堆焊高硬度合金層,Ni55粉末價格適中,具有良好的韌性、潤濕性、耐磨性、耐腐蝕性、耐沖擊性和耐熱性,并且在高溫下具有自潤滑作用,是激光熔覆材料中研究和使用最廣泛的材料之一,主要用于制作有局部耐磨、耐腐蝕要求的部件。Co112F、Co106F粉末具有良好的高溫硬度、高溫耐磨性、耐熱性與耐腐蝕性能,但價格較高。研究人員用等離子堆焊方法把Co106F、Co112F、Ni55粉末熔覆在F51鋼表面,并對堆焊試樣進行了堆焊層組織結構以及化學成分的研究。
1、 試驗設備和方法
基體選用的是F51雙相鋼,焊粉選用的是Co106F、Co112F、Ni55粉末,利用專用等離子堆焊設備,分別把 Co106F、Co112F、Ni55粉末雙層堆焊在基體上,堆焊工藝參數如表1所示。
表1 堆焊工藝參數
利用線切割機把堆焊試樣切割成15mm×15mm×15mm(長度×寬度×高度)的長方體,然后進行機械研磨、拋光,再用電解草酸溶液腐蝕10s,制備成金相試樣。采用光學顯微鏡進行顯微組織觀察;利用維氏硬度儀測量截面的硬度,載荷為2.94N,保壓時間為15s;采用掃描電子顯微鏡(SEM)對截面進行線掃描分析。
2、試驗結果與討論
2.1 金相檢驗



Co106F、Co112F、Ni55堆焊試樣在光學顯微鏡下的低倍顯微組織形貌如圖1~3所示。由圖1可知:Co106F堆焊試樣的熔合區位于堆焊層與基體之間,呈規則、整齊的白亮帶狀;熔覆層與基體的交界處生成樹枝晶,堆焊一層中,樹枝晶垂直于熔合線生長,堆焊一層與二層交界處的組織發生明顯變化,出現無規則的樹枝晶與分布不均的柱狀晶,其組織主要是枝晶間共晶組織和枝晶狀固溶體;堆焊二層中部出現了細小等軸晶;堆焊二層頂部處的組織為不規則細小樹枝晶,在堆焊過程中該位置散熱比較快,組織來不及長大就發生凝固,晶粒不易長大,而堆焊層與基體的交界處散熱較慢,晶粒易長大。
由圖2可知:Co112F堆焊試樣在堆焊一層與二層交界處有著明顯的組織變化,可見雜亂無章的樹枝晶;堆焊二層頂部的等軸晶比較明顯。
由圖3可知:Ni55堆焊試樣熔覆層與基體的交界處生成了平面晶、胞狀晶,還有少量的樹枝晶,組織呈平面狀、胞狀;在堆焊一層中部、堆焊一層與二層交界處可見顆粒相、胞狀晶和平面晶;堆焊二層中部出現了大量的粗大柱狀晶和一些胞狀晶,但仍以樹枝晶為主;堆焊二層頂部出現了一些比較細小的等軸晶與樹枝晶。
綜上可知:Co106F、Co112F堆焊試樣的堆焊層沒有明顯區別,都是由樹狀晶和共晶組織組成的,Co106F、Co112F堆焊試樣的堆焊層比Ni55堆焊試樣的堆焊層更緊密,組織特征更明顯。



圖4~6是Co106F、Co112F、Ni55堆焊試樣在光學顯微鏡下的高倍顯微組織形貌。由圖4,5可知:Co112F、Co106F堆焊試樣中的粉末結晶處呈平面晶形態,平面晶界面不穩定,液相溫度梯度減小,成分過冷明顯,在熔合區附近出現胞狀晶;隨著與熔合區的距離變大,成分過冷程度顯著增強,形成粗大的樹枝晶;溫度梯度與成分過冷的存在,使堆焊層出現明顯的分層現象,其組織主要為枝晶間的共晶組織和枝晶狀固溶體;在堆焊一層與二層交界處出現了胞狀晶以及樹枝晶,堆焊一層與二層的化學成分差異不大,經過二次加熱,堆焊一層與二層交界處出現柱狀樹枝晶,且在堆焊二層頂部出現了一些等軸晶。
由圖6可知:Ni55堆焊試樣在堆焊一層與基體的交界處、堆焊一層中部、堆焊一層與二層交界處的組織形貌比較緊密,沒有太大的氣孔,以樹枝晶為主;堆焊二層形成了粗大的柱狀晶及樹枝晶;堆焊層頂部形成了細小的樹枝晶。
2.2 線掃描分析
為了研究不同粉末堆焊到基體后,從基體到堆焊層的元素分布情況,對Co106F、Co112F、Ni55堆焊試樣熔合線0~90μm的范圍內進行線掃描分析,結果如圖7~9所示,其中從熔合線到基體為負,反之為正。
由圖7可知:Co106F堆焊試樣中的 Co元素含量在堆焊層處比較高,從堆焊層到基體,Co元素含量緩慢下降,說明在堆焊時Co元素向基體進行了擴散,擴散深度約為45μm;Cr元素含量在堆焊層的波動比較大;從熔合線到堆焊層,隨著熔深的增加,Fe元素含量先上升后下降,從基體到熔合線,Fe元素含量下降,靠近熔合線時達到最小值,擴散深度約為60μm;從堆焊層到基體,Ni、Mo元素含量都較低,從熔合線到基體,Mo元素含量有輕微升高,從基體向堆焊層,Mo元素含量降低,擴散深度約為45μm,Ni元素含量無較大波動;W元素含量有輕微下降,從堆焊層向基體進行了擴散,擴散深度約為30μm。Cr元素含量波動較大處一般有樹枝晶分布,柱狀組織分布的元素主要是Cr元素,因此在掃描堆焊層時,Cr元素含量有著明顯的波動。
由圖8可知:Co112F堆焊試樣從堆焊層到基體,Cr、Co、W、Mo元素的含量變化趨勢與Co106F堆焊試樣相似,而從熔合線到基體,Ni元素含量有明顯上升的波動,說明Ni元素向基體進行了擴散,擴散深度約為55μm;從基體到熔合線,Fe元素含量緩慢下降,擴散深度約為50μm。
由圖9可知:Ni55堆焊試樣從堆焊層到基體,Si、B元素總含量較低,Si元素含量有所下降,說明Si元素從堆焊層向基體發生了擴散,擴散深度約為80μm,B元素沒有明顯的變化,Ni元素含量呈下降趨勢,擴散深度約為90μm;從基體到堆焊層,Fe元素含量呈下降趨勢,說明發生了擴散,擴散深度約為60μm,Cr元素含量呈緩慢上升的趨勢,但在堆焊層內Cr元素含量起伏明顯,說明Cr元素從基體向堆焊層進行了擴散,擴散深度約為70μm。
2.3 硬度測試
表2 Co106F、Co112F、Ni55堆焊試樣截面的硬度測試結果
表2為Co106F、Co112F、Ni55堆焊試樣截面的硬度測試結果。從表2可以看出:Co106F、Co112F、Ni55堆焊試樣基體的平均硬度分別為278.66,281.56,258.76HV,Co106F、Co112F堆焊試樣的基體硬度比較相近,Ni55堆焊試樣的基體硬度較低。

圖10是Co106F、Co112F、Ni55堆焊試樣截面的硬度變化曲線。由圖10可以看出:Co106F堆焊試樣的硬度曲線呈先上升后平穩的趨勢,硬度約為423.8HV,在與熔合線的距離為-25μm 時,硬度開始上升,在與熔合線的距離為25μm時,達到最大硬度477.7HV;Co112F堆焊試樣的硬度曲線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在與熔合線的距離為-25μm時,硬度開始增大,在與熔合線的距離為150μm時,硬度達到最大(503.2HV),堆焊層的平均硬度為463.3HV;Ni55堆焊試樣的硬度曲線呈先上升后平穩的趨勢,最大硬度為454.1HV,在與熔合線的距離為-25μm時,硬度開始增大,在與熔合線的距離為25μm時,硬度趨于穩定。
表3 Co106F、Co112F、Ni55堆焊試樣的表面硬度測試結果
表3為Co106F、Co112F、Ni55堆焊試樣的表面硬度測試結果。從表3可以看出:Co106F、Co112F、Ni55堆焊試樣的表面硬度比較均勻,Ni55堆焊試樣的表面硬度最大,Co106F堆焊試樣的表面硬度最小。

3、結語
(1)Co106F、Co112F、Ni55堆焊試樣的堆焊層與基體有明顯交界,Co106F、Co112F堆焊試樣的顯微組織形貌沒有明顯的區別,均由樹枝晶組成;Ni55堆焊試樣的組織分布較為緊密,在堆焊一層與二層交界處出現無序的柱狀晶,為過冷所致。
(2)Co106F、Co112F堆焊試樣的堆焊層中,在堆焊時Co元素向基體發生了擴散,Cr元素含量在堆焊層中的起伏較大,Fe元素由基體向堆焊層發生擴散;Ni55堆焊試樣的堆焊層中,Si、Ni元素由堆焊層向基體擴散,擴散深度分別為80,90μm,Fe、Cr元素從基體向堆焊層擴散,擴散深度分別為60,70μm。
(3)Co106F、Co112F、Ni55堆焊試樣堆焊層的平均硬度分別是基體硬度的1.5,1.6,1.62倍;Co106F、Co112F、Ni55堆焊試樣的硬度都在與熔合線距離為-25μm處開始上升,在與熔合線距離為25μm時,Co106F堆焊試樣達到最大硬度;在與熔合線距離為150μm 處,Co112F堆焊試樣達到最大硬度;在與熔合線距離為0~25μm時,Ni55堆焊試樣的硬度趨于穩定,在與熔合線距離大于25μm時,Ni55堆焊試樣的硬度再一次增大。Co106F、Co112F、Ni55堆焊試樣的表面硬度比較均勻,Ni55堆焊試樣的表面硬度最大,Co106F堆焊試樣的表面硬度最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