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科研開發
嘉峪檢測網 2023-04-06 15:21
本文適用于牙體充填修復、修復體修復粘接的牙科粘接劑產品。根據《醫療器械分類目錄》,分類編碼為17-05-02,管理類別為Ⅲ類。
一、牙科粘接劑的風險管理
開發人需對產品全生命周期實施風險管理,參照GB/T 42062《醫療器械風險管理對醫療器械的應用》,充分識別產品的設計、原材料、制造過程、產品包裝、滅菌、運輸、貯存、使用等產品生命周期內各個環節的安全特征,從生物學危險(源)、環境危險(源)等方面,對產品進行全面的風險分析,并詳述所采取的風險控制措施。
二、牙科粘接劑的性能研究實驗要求
1、性能指標
1.1外觀。
1.2薄膜厚度。
1.3粘接強度及粘接耐久性。粘接強度及粘接耐久性包括剪切粘接強度、拉伸粘接強度,開發人需根據產品特點選擇剪切粘接強度或拉伸粘接強度其中之一進行測試。
1.4對環境光線的敏感性(光固化、雙固化粘接劑適用)。
1.5工作時間(化學固化、雙固化粘接劑適用)。
1.6固化時間(化學固化、雙固化粘接劑適用)。
1.7其他。含氟化物粘接劑的氟離子釋放性能、自酸蝕粘接劑pH值等。
2、物理和機械性能研究
根據產品特性及臨床預期風險,開展物理和機械性能驗證,可參考YY/T 0518、YY/T 0519相關標準,選擇適用的項目進行研究驗證,包括但不限于如下研究項目:
2.1產品外觀及包裝形式。
2.2薄膜厚度:薄膜厚度主要影響修復體的就位和固位,開發人需開展產品薄膜厚度研究。
2.3對環境光線敏感性研究:對于光固化粘接劑、雙固化粘接劑產品,需開展對環境光線敏感性研究,產品應保持物理均勻性。
2.4工作時間研究:對于化學固化粘接劑、雙固化粘接劑,需開展產品工作時間研究,明確產品具體工作時間。
2.5固化時間研究:對于化學固化粘接劑、雙固化粘接劑,需開展產品固化時間研究,明確產品具體固化時間。
2.6粘接強度及粘接耐久性研究:需明確粘接系統的粘接界面狀況,粘接是在粘接界面處發生的復雜的物理、化學過程,通常粘接界面分為兩種情形,一種是牙齒缺損直接充填修復,主要涉及粘接劑與牙齒硬組織及充填材料的粘接,另一種是固定修復體與牙齒的粘接,主要涉及粘接劑與牙齒硬組織及修復體的粘接。開發人需結合產品預期用途、實際應用情況、臨床應用技術,按照說明書制樣要求對粘接劑與不同牙齒硬組織(牙釉質、牙本質)及不同屬性材料(金屬、樹脂、陶瓷等)的充填材料/修復體間的粘接性能及粘接耐久性進行研究驗證。
2.7與牙本質粘接的間隙測量研究:間隙測量是用來評價粘接劑將充填物粘接到牙本質有效性研究,用來評價粘接劑對于充填材料聚合收縮的抵抗力,小間隙代表較好的粘接效果。開發人需結合產品預期用途及產品技術特性,設計相關間隙測量評價研究。
2.8微滲漏研究:微滲漏是用來評價粘接劑對牙本質/牙釉質與修復材料粘接效果的研究。開發人需結合產品預期用途及產品技術特性,對微滲漏進行評級研究。
2.9釋氟性能研究:對于含有氟化物的粘接劑,氟離子在口腔環境中緩慢釋放,開發人需開展氟離子釋放相關研究,明確防齲效果。
3、化學/材料表征研究
明確產品各組成成分及百分含量的確定依據并開展各填料組分分散均勻的研究。
4、生物學特性研究
牙科粘接劑與牙本質/牙釉質(或口腔軟組織)持久接觸,生物相容性評價應遵循GB/T 16886.1《醫療器械生物學評價第1部分:風險管理過程中的評價與試驗》和YY/T 0268《牙科學口腔醫療器械生物學評價第1單元:評價與試驗》相關要求,生物相容性評價可以參考《醫療器械生物學評價指南》,必要時,開展生物學試驗。生物學評價終點一般包括細胞毒性、致敏性、急性全身毒性、刺激或皮內反應(或口腔粘膜刺激試驗)、遺傳毒性、亞慢性全身毒性,特別地,對于牙本質粘接劑或通用型粘接劑,應結合其臨床使用方法,明確是否近髓使用,評估其牙髓刺激性。對于使用蓋髓材料等對牙髓進行保護后再行粘接處理,應結合微滲漏研究對牙髓刺激性進行評價研究,必要時開展牙髓及牙本質應用試驗。
5、動物試驗研究
參照《醫療器械動物試驗研究注冊審查指導原則第一部分:決策原則》確定是否需要在活體動物上進行動物試驗。如經決策分析需開展動物試驗研究,可參照《醫療器械動物試驗研究注冊審查指導原則第二部分:試驗設計、實施質量保證》中相關要求進行。一般對于工作機理明確、設計定型,生產工藝成熟,且不改變常規用途的粘接劑產品不需要進行動物試驗研究。
6、穩定性研究
6.1貨架有效期
開發人可參照適用的國內、國際標準或《無源植入性醫療器械穩定性研究指導原則》中適用部分進行產品貨架有效期的驗證。醫療器械貨架有效期的驗證試驗通常可包括加速穩定性試驗、實時穩定性試驗等,需根據醫療器械產品特性選擇驗證方式。無論加速穩定性試驗還是實時穩定性試驗,均需明確測試項目、測試方法及判定標準。在有效期研究中需監測整個有效期內確保產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關鍵參數,除對產品基本屬性進行驗證,如外觀等,還需對產品粘接有效性指標進行驗證,如粘接強度等。
產品包裝驗證可依據有關適用的國內、國際標準和驗證方案進行,開展產品的包裝驗證。包裝材料的選擇建議考慮以下因素:包裝材料的物理化學性能;包裝材料與產品的適應性;包裝材料與成型和密封過程的適應性;包裝材料所能提供的物理、化學保護;包裝材料與標簽系統的適應性;包裝材料與貯存運輸過程的適合性。其包裝驗證的內容應與包裝說明中給出的信息相符。對于不適用的因素應明確不適用的依據。
對于包裝的有效期驗證,建議開發人開展最終成品初包裝的初始完整性和維持完整性的檢測。
6.2運輸穩定性
開發人需開展運輸穩定性驗證,證明在規定的運輸條件下,運輸過程中環境條件(例如:震動、振動、溫度和濕度的波動)不會對醫療器械的特性和性能,包括完整性和清潔度,造成不利影響。
來源:嘉峪檢測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