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科研開發
嘉峪檢測網 2022-08-05 22:26
有關物質的研究與控制是國內仿制藥研發工作中的主要薄弱環節之一。本文分析總結了仿制藥有關物質研究工作的特點,進而對研究工作的總體思路、主要環節涉及的研究方法、研究目標、基本技術要求等進行了討論,供藥品注冊申請人進行相關研究工作時參考。
藥物中的雜質指任何影響藥物純度的物質,包括有機雜質、無機雜質和殘留溶劑。無機雜質和殘留溶劑的研究及檢測方法相對比較成熟,方法的通用性比較強,控制標準也比較明確,從技術審評實踐來看,無機雜質和殘留溶劑在申報注冊藥物中已得到了較好的研究與控制。與無機雜質及殘留溶劑比較,有機雜質(即有關物質)的研究與控制要復雜得多,在雜質的分離鑒定、雜質來源分析、雜質安全性研究、雜質限度確定等方面,都需要結合藥物的結構特點、制備工藝、貯藏穩定性、臨床應用特點等進行大量的深入細致的研究工作。
1.仿制藥有關物質研究的特點
已頒布的雜質研究指導原則重點是針對創新藥有關物質研究進行討論的,但該指導原則涉及的一般性原則和要求同樣適用于仿制藥。也就是說,仿制藥的有關物質研究,同樣包括以下重要內容:①根據工藝、結構特征和降解途徑對雜質譜進行分析;②研究建立可靠的檢測方法,方法的靈敏度(檢測限)、專屬性、定量限、線性、耐用性等應符合要求;③對雜質檢查結果進行綜合分析,確定進一步工作目標和措施;④結合指導原則對報告限度、鑒定限度、質控限度的要求,確定合理的雜質控制限度;⑤重視雜質研究與其他研究工作的聯系。
除上述一般性要求外,仿制藥的有關物質研究還有與創新藥不同的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可以利用被仿產品的相關可獲得信息(如已公開的質量標準中對雜質的控制、被仿產品雜質的實測結果等),從而簡化部分研究工作;②仿制藥雜質控制目標從一開始就比較明確,就是其雜質水平應不超過被仿產品。不過,這里有個問題需要引起研究者注意,就是一些早期上市的藥品其研究基礎較差,當時的基礎研究和臨床研究均不夠嚴謹和規范,雜質控制的合理性和臨床應用的安全有效性并未得到科學的驗證。對于這種情況,研發中僅以上市產品的雜質水平作為其合理性的參照顯然是不夠的。
所以,對于仿制藥,應結合雜質研究指導原則的一般性要求、被仿藥品的可獲得信息開展有關物質研究工作。由于被仿藥品是仿制藥研發的標桿與基礎,因此,當有不止一家企業的同品種已上市時,應選擇原研產品作為研究工作的參比品,以保證仿制藥達到與原研藥一致的要求。在原研藥難以獲得的情況下,就應當對可獲得的市售品進行質量對比考查,擇優選用作為參比品,以確保參比基礎的可靠性。
2.雜質譜分析
2.1 原料藥雜質譜分析
2.1.1 通過合成工藝及結構特征進行分析
原料藥的雜質包括工藝雜質和降解產物。工藝過程中引入的雜質包括反應物、中間體、副產物等,這部分雜質直接與原料藥的制備工藝相關,通過對制備工藝的分析,基本可以確定工藝雜質的情況。降解產物則與藥物的結構特征密切相關,如藥物結構是否容易水解、氧化、開環、異構化等,通過對結構特征的分析,可預知可能的降解產物。
2.1.2 通過強制降解試驗進行分析
通過強制降解試驗,考察藥物在酸、堿、高溫、高濕、光照、氧化等因素影響下的降解產物;必要時可進行以上因素綜合存在時的強制降解試驗,進一步分析藥物可能產生的降解產物。
2.1.3 通過被仿藥品質量標準進行分析
部分品種的國家標準中有已知雜質檢查項,提示了藥品中可能存在的雜質。收入國外藥典的品種,通過其質量標準,可得到更多的已知雜質信息。如英國藥典(BP)收載的酒石酸美托洛爾質量標準中明確了12 個已知雜質,其中既有工藝雜質,也有降解產物,基本涵蓋了酒石酸美托洛爾在常用制備工藝和貯藏條件下可能出現的雜質。
2.1.4 通過被仿藥品實際測定結果進行分析
采用適當的檢測方法(如LC/MS 等),對被仿藥品進行實際測定,對其雜質情況(雜質種類、雜質含量)進行研究,也是仿制藥雜質譜分析的重要方法。
2.2 制劑雜質譜分析
制劑中的有關物質除原料藥引入的雜質外,還有制劑制備和貯藏過程中產生的降解產物,后者為制劑有關物質研究的重點。
制劑中的降解產物,除原料藥單獨存在時的降解產物外,還要關注藥物與輔料間是否發生相互作用引起藥物的降解,以及制劑制備過程可能引起的降解。另外,對于復方制劑,還要關注各主藥間是否會發生相互作用。
在原料藥進行強制降解試驗的基礎上,用制劑進行強制降解試驗,可進一步了解藥物與輔料之間的相互作用。另外,比較考察制劑制備前后雜質情況的變化,可明確制劑制備過程產生的雜質。通過考察穩定性試驗樣品(加速試驗及長期試驗)的雜質情況,可明確制劑在貯藏條件下產生的降解產物。關于復方制劑中雜質來源分析,此處不再詳細討論。
與原料藥一樣,被仿制劑已公開的質量標準提供的信息,以及對被仿品的實際測定結果,也是分析制劑雜質譜的重要參考依據。由于貯藏時間不同,其雜質含量可能不同,因此分析檢測被仿制劑時,除應選擇有良好研究基礎的原研廠產品外,還應關注其貯藏時間。
3.雜質檢查方法建立
關于有關物質研究中雜質檢查方法的建立與驗證,雜質研究技術指導原則中已有較詳細的討論,相關的研究思路、技術要求同樣適用于仿制藥,此處不再贅述。另外,如果被仿藥品已公開的質量標準中收載了有關物質檢查項,其中的檢查方法及限度要求等可作為仿制藥雜質檢查方法建立的重要參考依據。在參考被仿品檢查方法的基礎上,還應進行有針對性的方法學驗證研究,以考察被仿藥品的雜質檢查方法是否適用于試制藥品。
4.雜質對比研究
雜質對比研究是仿制藥有關物質研究工作的重要環節。通過對比研究,比較試制品及被仿藥品的實測結果,考察雜質種類是否一致,是否有新的雜質出現,雜質含量是否超過被仿藥品,以確定后續進一步的研究工作方向。
4.1 原料藥雜質對比研究
一般來說,原料藥的雜質對比研究結果可能出現以下幾種情況:
4.1.1 雜質水平不超過被仿品
對比研究結果顯示雜質譜與被仿品一致或雜質種類較被仿品少,各雜質含量不超過被仿品,無含量超過鑒定限度的新雜質。這種情況說明試制品的雜質控制達到了預期目標。
4.1.2 雜質譜與被仿品一致, 但雜質含量超過被仿品
雖然雜質譜與被仿品一致或雜質種類較被仿品少,沒有含量超過鑒定限度的新雜質出現,但一個或多個已知雜質的含量超過了被仿品。這種情況下,應當通過改進完善制備工藝,降低雜質的含量。
4.1.3 已知雜質水平未超過被仿品, 但出現新雜質
雖然已知雜質含量不超過被仿品,但雜質譜與被仿品不一致,出現含量超過鑒定限度的新雜質。這種情況下,首先需要鑒定新雜質的結構,可采用合成或分離技術獲得雜質樣品,再通過適當的測試手段對雜質的結構進行綜合分析,以確證雜質的結構。在獲得雜質的結構信息后,進一步分析產生新雜質的原因,通過改進工藝降低其含量至鑒定限度以下。
若通過改進工藝,新雜質含量仍不能降至鑒定限度以下,則應參照雜質研究指導原則中雜質研究決策樹進行后續的研究,必要時應提供雜質安全性的試驗研究資料。但一般情況下,提供額外的安全性論證資料,往往不如通過改進工藝把雜質水平控制在限度值以下更為簡便。
4.1.4 雜質譜與被仿品不一致, 且已知雜質含量亦超過被仿品
對比研究結果若顯示雜質譜與被仿品不一致,有含量超過鑒定限度的新雜質,而且已知雜質含量亦超過被仿品,說明仿制品的制備工藝存在較大缺陷,需要對工藝路線、起始原料及中間體質量控制、反應條件控制、精制方法等進行系統的優化改進,降低雜質含量至合理水平。
4.2 制劑雜質對比研究
制劑雜質對比研究結果的分析及后續研究方向的考慮與原料藥基本一致,不再贅述。另外,在研究工作中還應關注制劑雜質限度要求與原料藥的區別;關注制劑所用原料藥的質量;關注制劑處方及制備工藝的合理性。若原料藥雜質含量不符合目標要求,則制劑的雜質水平必然偏高。在原料藥雜質符合要求的前提下,制劑處方工藝是否合理完善,就成為決定制劑中雜質水平的關鍵因素。
5.雜質限度確定
雜質限度的確定要綜合考慮指導原則要求(雜質的報告限度、鑒定限度、質控限度)、被仿品質量標準(同時應關注該質量標準是否完善)、被仿品實測結果(雜質種類、雜質含量)、試制品研究結果(雜質種類、雜質含量)、以及相關文獻資料等信息。一般來說,仿制藥雜質限度確定可有以下幾種方法:
5.1 直接采用被仿品質量標準中的限度
若被仿品質量標準中雜質控制方法規范、完善,經方法學驗證顯示檢測方法適用于在研藥品,在研品雜質水平(雜質種類、雜質含量)不超過被仿品,可直接采用被仿品質量標準中的限度。
5.2 以被仿品質量標準中方法及限度為基礎, 增加對單一雜質的控制
若被仿品質量標準中雜質控制方法規范、完善,檢測方法經驗證適用于在研藥品;在研品已知雜質水平不超過被仿品,但其中存在含量超過鑒定限度的新雜質,經對工藝等進一步研究后仍未降至鑒定限度以下,但已確證結構,有安全性數據支持。這種情況下,可根據樣品實際的雜質水平、安全性資料可支持的雜質水平,在被仿品質量標準基礎上增訂新的單一雜質限度。不過,仿制藥總的雜質水平不應與被仿品有較大差距。
5.3 根據指導原則、對比研究結果確定限度
若被仿品質量標準中雜質控制方法不完善或者無有關物質檢查項,或者在研藥品雜質譜及雜質含量與被仿品有較大差異,這種情況下,仿制藥的雜質限度確定原則就與新藥的雜質限度確定原則一致,應根據指導原則中限度控制要求、樣品實際的雜質水平、安全性資料可支持的雜質水平綜合考慮,確定各特定雜質(包括已知雜質和特定的未知雜質)、其他未知雜質、總雜質的限度。
6.有關物質研究與其他研究工作的關系
仿制藥有關物質研究是一項系統工程,它與原料藥制備工藝研究、制劑處方工藝研究、穩定性研究等存在著密切關系。
原料藥的制備工藝決定了其雜質水平(雜質種類、雜質含量),雜質研究結果同時對制備工藝的可行性提供驗證,也為優化制備工藝提供重要信息。另外,雜質檢查方法的驗證也需要制備工藝中相關信息的支持。
制劑處方工藝對雜質水平有重要影響。在原料藥符合要求的前提下,制劑的處方工藝實際上決定了制劑產品的雜質水平是否可接受。同時,雜質研究也是評價處方工藝合理可行性的重要依據,若制劑中雜質水平超過預期目標,應分析造成雜質增加的因素,針對性地改進完善處方工藝。
有關物質研究(降解途徑、降解產物)是穩定性研究的重要內容,也是貯藏條件選擇的重要依據。另外,穩定性研究中雜質考察結果也是評價制劑處方工藝合理可行性的重要依據。
7.小結
仿制藥的有關物質研究工作應結合雜質研究指導原則的一般要求、被仿藥品的具體特點來進行。研究工作一般包括雜質譜及雜質來源的分析、雜質檢查方法的建立、被仿品雜質的分析、雜質對比研究、雜質限度的確定等內容。經方法學驗證,專屬性、靈敏度等符合要求的研究方法是雜質研究結果可靠性的前提。
在研究工作中要注意充分收集、分析、利用被仿產品的相關公開信息,要特別關注與被仿產品的雜質對比研究。此外,還要關注雜質研究與其他研究工作之間的聯系。若雜質種類或含量超出預期,建議首先考慮完善原料藥制備工藝或制劑的處方工藝,降低雜質水平。雜質限度的確定要綜合考慮指導原則要求、被仿品質量標準、被仿品實測結果、在研藥品實際測定結果等,在充分的研究工作基礎上確定合理的雜質限度。
來源:Inte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