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法規(guī)標準
嘉峪檢測網 2022-04-08 10:24
一、引言
中國藥典集大成于著,這是幾代人的心血,在學習歐美的同時不斷自我消化提升。為趕上歐美日發(fā)達國家藥學水平,奉獻了無數藥學、衛(wèi)生學工作者的青春,在使命和擔當中,為祖國的藥學事業(yè)默默無聞,讓我們致敬前輩和為付出的廣大同行們。
二、藥典概述:
1、中國藥典出版詳細:1953年版、1963年版、1977年版、1985年版、1990年版、1995年版、2000年版、2005年版、2010年版、2015年版、2020年版。
2、從1985年版開始。每5年更新發(fā)行1次。
3、1963年開始一部收載中藥材與中成藥(功能與主治),二部收載化學藥品(作用與用途)。
4、增補本從1985年版開始,英文版也是從1985年版開始的。
5、1985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正式執(zhí)行。
6、1990年版出版從著《臨床用藥須知》第一版。
7、1995年版出版從著《藥品紅外光譜集》第一版。
8、2005年版將生物制品納入藥典三部。
9、2015年版將附錄與藥用輔料整合單獨成藥典四部。
10、1953年版-孟目的,1963年版-湯騰漢,1985年版-錢信忠,1990年版-崔月犁,1995年版-陳敏章,2000年版-陳敏章/鄭彼萸,2005年版-鄭彼萸,2010年版-邵明立,2015年版-桑國衛(wèi)/陳竺/邵明立,2020年版-焦紅。
三、凡例解說
1、《中國藥典》是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組織制定和頒布實施;中國藥典一經頒布,其同品種的上版標準或其原有國家標準即同時停止使用。
2、中國藥典是執(zhí)行標準最低標準。
3、《中國藥典》由:一部、二部、三部、四部、增補本。
4、一部收載中藥,二部收載化學藥品,三部收載生物制品及相關通用技術要求,四部收載通用技術要求和藥用輔料。
5、藥典中要求采用“除另有規(guī)定外”,一般表示在與凡例或通用技術技術要求有關規(guī)定不一致的情況時,除非又品種正文中另作規(guī)定,依據執(zhí)行。
6、凡例是為正確使用《中國藥典》進行藥品質量檢定的基本原則,是對《中國藥典》正文、通則與藥品質量檢定有關的共性問題的統一規(guī)定。
7、正文品種內容包括:品名(中文名、漢語拼音、英文名)、結構式、分子式與分子量與CAS號、來源(化學名稱)、制法、含量或效價規(guī)定、性狀、鑒別、檢查、含量或效價測定、類別、規(guī)格、貯藏、制劑、標示、雜質信息、附圖/表。
8、支撐GMP、GLP、INN、INPUC、WHO。
9、凡例主要內容:總則、正文、通則、名稱與編排、項目與要求、檢驗方法和限度、標準品與對照品、計量、精確度、試液與試藥及指示劑、動物試驗、說明書與包裝及標簽。
10、正文中引用的藥品系指本版藥典收載的品種,其質量應符合相應的規(guī)定。
11、正文中所設各項規(guī)定是針對符合《藥品生產管理規(guī)范》產品而言,必須符合GMP要求;任何違反GMP或未經批準添加物質所生產的藥品,即使符合《中國藥典》或按照《中國藥典》沒有檢測出其添加物質或相關雜質,也不能認為其符合規(guī)定。
四、項目與要求之常用&通用內容解釋說明
(1)性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藥品的質量特性與屬性;性狀有外觀、氣味、溶解度以及物理常數等相關內容。
1、外觀:藥品外在色澤和外表感官的規(guī)定,采用目測法,鼻嗅法以及對比法進行的一項基礎檢查工作
2、溶解度:研究藥品的溶解性以及在某種溶劑中的性能,可供藥品的精制和制備樣品溶液以及溶劑開發(fā)作參考,也為制劑用藥提供給藥配制方案。
①溶解試驗梯度:
序號 |
溶解度級別 |
濃度(mg/ml) |
01 |
極易溶解 |
<1000 |
02 |
易溶 |
1000≤C<100 |
03 |
溶解 |
100≤C<33.3 |
04 |
略溶 |
33.3≤C<10 |
05 |
微溶 |
10≤C<1 |
06 |
極微溶解 |
1≤C<0.1 |
07 |
不溶 |
≤0.1 |
②試驗方法:取其細粉或液體樣品,于25±2℃一定容量的溶劑中,每隔5min珍搖30秒鐘,觀察30分鐘內溶解情況,無目視可見溶質顆粒或液滴,則視為完全溶解。
③操作方法:按上述梯度進行試驗,在25±2℃的水浴鍋上進行30分鐘操作觀察。
④詳細細節(jié)詳見質量研究手冊之“溶解度開發(fā)”。
3、物理常數:相對密度、餾程、熔點、比旋度、吸收系數、凝點、折光率、粘度、酸值、羥值、碘值、過氧化值、皂化值;其測定結果對藥品具有鑒別意義,同時反應藥品純度,是評價藥品質量的主要指標之一。
①能夠反映純度指標:相對密度、餾程、熔點、比旋度;“范圍越窄,純度越高”。
②能夠起到鑒別作用指標:相對密度、吸收系數、凝點、折光率。
③評價質量指標:酸值、羥值、碘值、過氧化值、皂化值。
(2)鑒別:反映物理、化學、生物學特性的試驗,不代表化學結構確證。
1、常見方法:紅外鑒別、液相鑒別、紫外鑒別、晶型鑒別、生化反應、化學反應、TLC鑒別、顯微鑒別;
2、結構確證方法有:MS、HNMR、CNMR、QNMR(定量核磁);
(3)檢查:反映藥用輔料理化性質、安全性和功能性相關指標等的檢查;反應藥品安全性與有效性實驗方法和限度、均一性、純度制備工藝要求。
1、藥典一部(中藥)檢查項目:pH值、密度、水分、總灰分、重金屬及有害元素、農藥殘留、干燥失重等;還有限度雜質檢查,中成藥按照“制劑通則”。
2、藥典二部(化學藥)檢查項目:結晶性、溶液顏色、溶液澄清度、酸堿度、溶解時間、水分、重金屬、熾灼殘渣、有關物質、殘留溶劑等;無機鹽和雜質;化學制劑按照“制劑通則”。
3、藥典三部(生物制品)檢查項目:無菌、異常毒性等。
4、具體內容詳見質量研究手冊之“質量標準研究”。
(4)含量測定:用于測定原料及制劑或成品藥中有效成分的百分含量
1、表示方法:百分含量(%)、標示百分含量(g/片/粒/袋)、效價含量(IU/單位);
2、測定方法:滴定法、色譜法(LC/GC外標法)、WB效價法、質譜(化學)
3、具體內容詳見質量研究手冊之“含量測定方法開發(fā)與研究”。
(5)貯藏標準規(guī)定:遮光、密閉、密封、熔封、陰涼、冷處、常溫
1、遮光:不透光容器,棕色容器或黑色包裝材料包裹無色透明、半透明容器;
2、避光:避免日光直射;
3、密閉:容器密閉,防止灰塵及異物進入;
4、密封:容器密封,防止風化、吸潮、揮發(fā);
5、熔封或嚴封:防止空氣、水分進去;
6、陰涼:不超過20℃;
7、涼暗處:避光且不超過20℃;
8、冷處:2~10℃;
9、常溫(室溫):10~30℃。
10、巧計方法:遮光-全黑、密閉-蓋緊、密閉-加蠟封、熔封-硅質玻璃火封、涼-不超20、冷處-210、常溫-130。
(6)檢驗方法與限度:化學法、儀器方法、生物法
1、《中國藥典》收載的檢驗方法是經過驗證并進行適用性確認通過的。
2、化學法:參照物理常數測定方法0600、限量檢查法0800、特性檢查法0900。
3、儀器方法:光譜法0400、色譜法0500。
4、生物法:生物檢查法1100、生物活性檢查法1200
(7)標準品&對照品:
1、標準品-用于生物檢定或效價測定;
2、對照品-采用理化方法進行鑒別、檢查、含量測定。
(8)計量主要知識:要記住
1、長度換算關系:1米(m)=10分米(dm)=100厘米(cm)=1000毫米(mm)=10000微米(um)=100000納米(nm);
2、體積換算關系:1升(L)=1000毫升(mL)=1000000微升(ul);
3、質量換算關系:1千克(kg)=1000克(g)=106微克(ug)=109納克(ng)=1012皮克(pg);
4、物質的量/濃度:1摩爾(mol/L)=1000毫摩爾(mmol/L);
5、壓力換算關系:1兆帕(Mpa)=1000千帕(kpa)=106帕(Pa);
6、壓力單位:pA、psi
7、密度與體積關系:1立方米=1000升(L)、1立方厘米=1毫升(mL)、1立方米=106立方厘米;
8、滴定液表示:NaOH滴定液(0.1mol/L)-XXX滴定液(YYYmol/L);
9、溶液表示:0.05mol/L甲酸銨溶液;
10、溫度標準規(guī)定:
序號 |
描述 |
溫度值(℃) |
01 |
水浴溫度 |
98~100 |
02 |
熱水 |
70~80 |
03 |
微溫或溫水 |
40~50 |
04 |
室溫(常溫) |
10~30 |
05 |
冷水 |
2~10 |
06 |
冰浴 |
約0℃(冰水混合) |
07 |
放冷 |
室溫 |
11、濃度(%)表示方法:
①固體→溶液:每100ml溶液中含有XXg固體;
②液體→溶液:每100ml溶液中含有XXml液體;
③混合模式:每100g/ml中含有XXXg/ml。
④液體溶液濃度%(mL/mL)-100mL為單位,溫度20℃進行配制。
12、液體的滴:20℃時,1mL的水為20滴。
13、溶液(1→10):1.0g/ml溶質用溶劑溶解稀釋使成10ml的溶液。
14、ppm表示:百萬分比(10-6/1);ppb表示:十億分比(10-9/1)。
15、藥篩標準規(guī)定:
篩號 |
篩孔內徑(um) |
目號 |
1號 |
2000um±70um |
10目 |
2號 |
850um±29um |
24目 |
3號 |
355um±13um |
50目 |
4號 |
250um±3.9um |
65目 |
5號 |
180um±7.6um |
80目 |
6號 |
150um±6.6um |
100目 |
7號 |
125um±5.8um |
120目 |
8號 |
90um±4.6um |
150目 |
9號 |
75um±4.1um |
200目 |
16、粉末分級標準:
等級 |
規(guī)定 |
|
全過($) |
附加過(¥) |
|
最粗粉 |
1號篩 |
過3號≤20% |
粗粉 |
2號篩 |
過4號≤40% |
中粉 |
4號篩 |
過5號≤60% |
細粉 |
5號篩 |
過6號≥95% |
最細粉 |
6號篩 |
過7號≥95% |
極細粉 |
8號篩 |
過8號≥95% |
17、乙醇未說明濃度含量,一般系指95%濃度(mL/mL)。
18、稱量(約):根據數值的有效數位來確定
①稱取0.1g---系指稱量范圍0.06~0.14g;②稱取2g---系指稱量范圍1.5~2.5g;③稱取2.0g---系指稱量范圍1.95~2.05g;④稱取2.00g---系指稱量范圍1.995~2.005g等。
19、精量稱定:精密稱定-準確至千分之一;稱定-準確至百分之一;約--不超過±10%。
20、實驗溫度:25±2℃(一定要控制實驗環(huán)境溫度)。
21、試驗用水:理化試驗-純化水、儀器分析-超純水、生物檢定-純化水。
22、酸堿度檢查所用水:系指新沸并放冷至室溫的水。
23、酸堿性試驗時,如未指明用何種指示劑,均系指石蕊試紙。
24、恒重:除另有規(guī)定外,系指供試品連續(xù)兩次干燥或熾灼后稱重的差異在0.3mg以下的重量;干燥至恒重的第二次及以后各次稱重均應在規(guī)定條件下繼續(xù)干燥1小時后進行;熾灼至恒重的第二次稱重應在繼續(xù)熾灼30分鐘后進行。
25、空白試驗:系指在不加供試品或以等量溶劑替代供試液的情況下,按同法操作所得的結果;含量測定中的“并將滴定的結果用空白試驗校正”,系指按供試品所耗滴定液的量(ml)與空白試驗中所耗滴定液的量(ml)之差進行計算。
五、總結:致敬前輩,砥礪前行!藥學分析工作基礎運用與發(fā)揮,我輩繼續(xù)努力奉獻。
來源:嘉峪檢測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