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實驗管理
嘉峪檢測網 2021-03-16 23:45
我們首先將允差分為判定允差和測試允差,其中判定允差一般是依據GB/T 29862-2013《紡織品 纖維含量的標識》將產品明示的成分含量同實測含量進行允差計算和判定,而測試允差則是依據測試方法對樣品進行重復測試得到的允差,其允差大小要求同方法標準精確度相關,而測試允差一般受以下幾個方面影響:
01、同選用測試方法標準精確度有關。
一般常規檢測來說,纖維成分測試按測試手段可分為:
① 物理拆分法。常用的標準如FZ/T 01101-2008《紡織品 纖維含量的測定 物理法》,其原理是對于能分辨目測區分的纖維,采用手工拆分、烘干、稱量,從而計算出纖維質量的含量,其測試操作過程簡單、無使用化學試劑,對無損傷,方法精確度高,但是測試效率較低,依賴檢測人員技術水平,且無法批量操作。平行樣測試允差范圍要求≤1.0%,超出范圍應增加測試數量。
② 鏡檢法。常用的標準如GB/T 16988-2013 《特種動物纖維與綿羊毛混合物含量的測定》,其原理是根據特種動物纖維與綿羊毛的鱗片結構特征,借助顯微鏡成像設備分辨出各類纖維,并分別記錄其根數,測量其直徑,通過計算公式計算出特種動物纖維、綿羊毛及其混合物的質量百分比。該方法對檢驗人員技術要求很高,主要依賴與檢驗人員的目光穩定性,測試效率極低,平行樣測試允差范圍要求≤3.0%,超出范圍應增加測試數量。
③ 化學法。常用的標準如GB/T 2910系列標準,其原理是用某種化學試劑將其中一種纖維從已知干燥質量的混合物中溶解去除,收集殘留物、清洗、烘干和稱重,結合修正系數計算出混合物中各組分纖維質量百分比。該方法可批量操作,效率較高,但是存在化學試劑污染,且化學試劑對剩余纖維有一定損傷,其修正系數同實驗室方法確認有關,不同實驗室、不同技術人員、不同設備、不同操作手法都可能對修正系數造成較大影響,且不同纖維混合,修正系數和允差要求均有差異。例如GB/T 2910.22-2009 《紡織品 定量化學分析 第22部分:粘膠纖維、某些銅氨纖維、莫代爾纖維或萊賽爾纖維與亞麻、苧麻的混合物(甲酸 氯化鋅法)》,標準中平行樣允差范圍為≤3.0%,超出范圍應增加測試數量;而GB/T 2910.11-2009 《紡織品 定量化學分析 第11部分:纖維素纖維與聚酯纖維的混合物(硫酸法)》平行樣允差范圍為≤1.0%,超出范圍應增加測試數量。由此可見,不同化學法測試結果精確度要求也是不同的。
④ 其他方法。如紅外光譜法、DNA檢測法等,其檢測精度同測試設備精確度、人員技術水平、方法成熟性都有密切關系。
02 、同實驗室能力條件有關
實驗室的獨立性、實驗室資質范圍、人員技術能力水平、測試設備、試驗條件的符合程度都會影響到測試結果的精確度。
03 、同樣品均勻性有關
一方面無規律的提花產品、爛花產品、花式紗線產品、酶洗牛仔產品其產品特性決定了纖維成分平行樣測試或前后測試可能存在較大差異,另一方面紡織產品因為其紡、織、染、后整理等工序的技術條件限制,樣品要做到完全均勻難度非常大,因此政府監管部門在制訂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實施規范時也會考慮到樣品均勻性問題,對于纖維成分項目的測試結果允差要求除了符合GB/T 29862-2013《紡織品 纖維含量的標識》外,也會給出相應的豁免條件,如CCGF 102.4—2015 《西服、大衣》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實施規范7.2.5條款:
來源:Inte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