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法規標準
嘉峪檢測網 2019-12-12 16:29
原子時代的第一金屬——鋯
鋯位于元素周期表的ⅣB族,在862℃發生同素異構轉變,由低溫時的密集六方結構α相轉變成高溫時的體心結構β相。
鋯的熱中子吸收截面積只有0.18x10-28m2,在300-400℃的高溫高壓水蒸氣中有很好的耐腐蝕性能,在核電站的堆內有相當好的抗中子輻照性能,鋯合金還有適中的力學性能,主要用于燃料的包殼材料、壓力管、活性區支撐部件的核燃料芯體等,鋯合金是核電站中不可缺少的材料,被譽為“原子時代的第一金屬”。
工業規模生產的鋯合金有兩個系列:鋯錫系和鋯鈮系,常見核電用鋯合金牌號及名義成分如表1所示。
目前,相變點的測定方法主要有:
(1)膨脹法;
(2)X射線衍射儀法;
(3)熱分析儀法;
(4)電阻法;
(5)金相法。
金相法測量相變點已經廣泛使用于鈦合金的生產過程中,其原理是高溫β相淬火后生成針狀馬氏體,在相變點附近淬火,然后觀察組織變化,確定合金相變溫度范圍。嘗試用金相法測試相變溫度Tα+β→β,為建立鋯合金金相法測試相變溫度奠定基礎。
試驗原料
試驗用料為鋯錫系的典型鋯合金Zr4和鋯鈮系的新合金N36進行試驗,它們的化學成分如表2、原始組織形貌如圖1和圖2。由于N36的原始組織識別不便,所以將材料熱處理調制為圖3所示等軸α加共析轉變組織。
圖1 Zr4合金原始組織
圖2 N36擠壓管坯原始組織
圖3 N36熱處理后組織
試驗方法
1 試樣的熱處理
參照HB 6623.2-1992《鈦合金β轉變溫度測定方法 金相法》
2 金相試樣的制備
去除2mm的氧化層,再按GB/T 13298 - 2015的規定制備金相試樣;使用化學方法拋光,化學拋光,拋光液可選擇體積比為10:45:45的HF+HNO3+H2O溶液或體積比為10:45:45的HF+HNO3+H2O2溶液;拋光后的試樣選用體積比為10:45:45的HF+HNO3+H2O溶液、體積比為30:15:30的HF+HNO3+HCl溶液或是體積比為10:30:90的HF+HNO3+H2O溶液。若經化學腐蝕后組織不清楚時可采用陽極氧化鍍膜,在偏光下觀察。腐蝕后的試樣在OLYMPUS GX51型倒置金相顯微鏡偏光或明場下觀察。
試驗結果
Zr4鋯合金和N36鋯合金不同溫度淬火后的顯微組織形貌分別如圖4和圖5所示。
(a)830℃,α相含量80%
(b)930℃,α相含量20%
(c)970℃,α相含量1%
(d)980℃,α相含量0%
圖4 Zr4合金不同溫度淬火金相組織
(a)830℃,α相含量35%
(b)890℃,α相含量0.5%
(c)900℃,α相含量0%
圖5 N36 鋯合金不同溫度淬火后顯微組織形貌
分析與討論
由鋯-錫系相圖可知:鋯錫合金在1590℃發生共晶反應:由液態生成含錫21%的β相和Zr5Sn3化合物;在1325℃發生包析反應:β相和Zr5Sn3形成Zr4Sn;在980℃,Sn為9%左右,又發生包析反應:β相和Zr4Sn形成α-Zr。
Zr4合金錫含量在1.2%~1.7%,從β相區爐冷或空冷,生成的組織為單一的α相;從β相區淬火會發生切變型馬氏體轉變,在經α相時效處理和一系列加工再結晶熱處理,可使Zr4Sn相質點呈彌散分布析出,這種組織形態使材料的機械性能得到很大改善。
因此,Zr4合金的常見組織形態為等軸的α相加析出的強化的Zr4Sn相如圖1。
鋯-鈮系相圖在590至600℃,Nb含量為0.6%,發生共析轉變,βZr
鋯鈮系合金采用淬火時效熱處理,時效后組織為α加彌散分布的βNb質點如圖2;合金加熱到共析溫度上爐冷則形成初生α加(αZr+βNb)共析體如圖3。
從圖4(a)中可以看出在830℃淬火的樣品組織為等軸α加高溫β相轉變的馬氏體,隨著溫度的升高,高溫轉變的β相越來越多,馬氏體相含量變多,α相越來越少,見圖4(b)(c),Zr4在980℃以上全部轉變為馬氏體,見圖4(d)。
N36在830℃淬火的組織為等軸α加高溫β相轉變的馬氏體見圖5(a),在900℃點以上全部轉變為馬氏體圖5(c),由于鋯合金Tα+β→β相變點溫度高,相變點上加熱組織會異常長大,為了保證熱處理組織不過熱,相變溫度取α相未完全轉變和完全轉變的溫度區間的下限值,所以Zr4的相變溫度測試結果為970℃,N36相變溫度為890℃。
鋯合金和鈦合金一樣,隨著溫度的升高,合金中的β相的含量越來越多,達到某一相變溫度Tα+β→β后,全變轉變為β相組織,在該溫度下保溫一定時間后快速淬火,可以得到沒有α相針狀馬氏體,通過觀察淬火試樣的金相組織,就可以判斷相變溫度Tα+β→β。
從圖4和圖5還可以看出:,Zr4合金從α含量20%減少到0%,需要升高60℃,N36合金從α含量35%減少到0%,需要升高70℃,對于鈦合金α含量30%減少到0%一般只需要升高30-40℃,同樣組織量的變化,鋯合金比鈦合金的加熱溫度區間要大,需要熱處理的試樣數量大,檢驗周期長,為了提高檢驗效率,在保證生產工藝對相變溫度的精度要求(±10℃)下,合理的熱處理加熱溫度間隔選擇為10℃。
結論
1.鋯合金的相變溫度可以通過金相法測定。
2.對于鋯合金相變溫度的測定,其合理的熱處理溫度間隔為10℃。
3.鋯合金相變溫度取α相未完全轉變和完全轉變溫度區間的下限值,試驗測得Zr4鋯合金的相變溫度Tα+β→β為970℃,N36鋯合金的Tα+β→β為890℃。
αZr+βNb。
來源:馬紅征理化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