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預警 > 欄目首頁
中醫和中草藥在疾病治療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本研究結合傳統中藥腐婢(Premna microphylla)和積雪草(Centella asiatica)提出了一種純中藥微針補片。該補片具有抗菌,抑制炎癥,促進膠原蛋白沉積和新血管生成的作用,在創面修復方面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并有望推動中醫和中草藥在現代醫學中的發展。
2021/10/29 更新 分類:科研開發 分享
隨著越來越多可供應用的有效藥物出現,療效有突破的新藥越來越少,藥物臨床研究的目的因此發生轉變。在陽性對照試驗中,更多的是在探求新藥與標準的有效藥物相比,其療效是否不差或療效相等,而并不一定要知道新藥是否優于標準藥,因此提出非劣效性/等效性試驗(noninferiority/equivalencetrials)。
2022/05/25 更新 分類:科研開發 分享
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簡單直接的策略,通過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批準的一種生物相容性好的氨基酸表面活性劑——乙基月桂酰精氨酸鹽酸鹽(LAE)誘導SF的超快速凝膠化。
2022/08/29 更新 分類:科研開發 分享
近日,李建樹教授、羅珺副研究員團隊通過綠色便捷的一步法,構建了一種基于天然生物小分子(α-硫辛酸)的生物粘結劑(簡稱LTF),并將其應用于促進傷口閉合,尤其是促進細菌感染性傷口的愈合
2022/11/28 更新 分類:科研開發 分享
最近,江南大學紡織科學與工程學院非織造課題組通在海洋貽貝超強粘附性的啟發下,通過將季銨鹽殼聚糖(QSC)、多巴胺(DA)、槲皮素(QT)等成分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構建了一種兼具粘附性、自愈合、抗菌、抗氧化等多種優異功能的復合水凝膠敷料。
2023/04/03 更新 分類:熱點事件 分享
近日,加州理工學院高偉教授團隊開發了一種可穿戴生物電子系統,該系統通過定制開發的多路復用多模式電化學生物傳感器陣列無線連續監測傷口的生理狀況,并通過受控抗炎抗菌治療和電刺激組織再生進行無創聯合治療。
2023/04/06 更新 分類:熱點事件 分享
暨南大學化學與材料學院以改性木材作為基體,通過聚多巴胺在其表面上修飾殼聚糖季銨鹽和二甲基草酰甘氨酸,開發了一種具有各向異性多孔結構、高彈性、以及良好的抗菌、成骨和血管生成活性的木材衍生復合支架。
2023/05/16 更新 分類:熱點事件 分享
醛類化合物是醫藥行業中常見的起始原料,例如甲醛是抗菌藥鹽酸四環素、抗血小板藥氯吡格雷重要的合成原料;用于生產甲硝唑等藥物的中間體2-甲基咪唑用到乙醛和乙二醛作為起始原料。醛類化合物也是多種醫藥產品的合成中間體,如鄰硝基苯甲醛作為有機合成中間體用于制造抗心絞痛藥物硝基吡啶(心痛定);3-噻吩甲醛是殺菌劑、雄性激素抑制劑等藥物的重要中間體;3,
2020/08/28 更新 分類:科研開發 分享
本研究旨在制備具有骨誘導及抗菌雙重功能的多孔支架。我們首先是通過基因工程技術構建多西環素(DOX)控制BMP2表達的骨前體細胞,再生物3D打印含活細胞的支架。支架可緩釋DOX并殺滅定植細菌,防止感染的發生;BMP2的控制表達可誘導細胞的成骨分化和裸鼠體內異位成骨,并防止BMP2過度表達的不利效應。
2020/12/25 更新 分類:科研開發 分享
本文將分享一種能夠改善3D打印聚酰胺零件抗菌性能的新型表面處理方法。在依據此方法所開展的相關研究中,經過表面處理的3D打印零件與未經過處理的3D打印零件經過了微生物生長情況比對分析。
2021/04/22 更新 分類:科研開發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