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實驗管理
嘉峪檢測網 2025-06-30 08:24
1. 實驗概述
最小抑菌濃度(MIC)和最小殺菌濃度(MBC)是常常被用于衡量抗菌藥物的研發和藥敏試驗的重要指標。通常地最小抑菌濃度(MIC)是指抗菌藥物抑制細菌生長的最低藥物濃度;最小殺菌濃度(MBC)是指抗菌藥物殺死99%以上細菌的最低藥物濃度。
而對于這兩種濃度,通常是先測定最小抑菌濃度(MIC),然后基于MIC結果測定最小殺菌濃度(MBC)。下面是分享測定最小抑菌濃度(MIC)和最小殺菌濃度(MBC)的主要實驗步驟和注意事項:
2.實驗步驟
2.1 準備工作
(1)培養基準備:Middle Brook 7H9肉湯培養基(分枝桿菌)、Middle brook 7H10固體培養基、蒸餾水等
(2)試劑、耗材準備:96孔板、細菌培養皿、試管、錐形瓶、接種環、酒精燈、打火機、高壓蒸汽滅菌鍋、37℃恒溫培養箱、生物安全柜、超凈工作臺、恒溫搖床、移液槍、10/200/1000μL tip頭、酒精或DMSO、麥氏比濁管、0.22μm過濾器等
(3)菌液制備:配置Middle Brook 7H9肉湯培養基、Middle brook 7H10固體培養基使用高壓蒸汽滅菌法121℃、30min進行滅菌處理。
2.2 實驗步驟
(1)將準備的細菌培養皿、試管、錐形瓶、接種環、酒精燈等物品放置在超凈工作臺打開紫外線照射至少30min。
(2)取涂布的平板或是保存在-80℃的菌種在倒好平板上劃線,正置在恒溫培養箱中30min左右后,倒置培養。
(3)待劃線的平板長出單克隆菌落,使用接種環挑取單個菌落,置于液體培養基中培養,通過測定OD600值調整至對數期。
(4)使用麥氏比濁管調整菌液濃度,一般地0.5麥氏濁度標準液大概菌數目約為1.5×108CFU/mL(圖1),稀釋至1×106CFU/mL。
圖1 麥氏比濁管標準管近似濃度(引自https://www.bikeman-bio.com/chanpinzhanshi/8002.html)
(5)稀釋抗菌藥物(以異煙肼、利福平抗分枝桿菌為例):在超凈工作臺以無菌的96孔板為藥物濃度梯度稀釋的容器,在96孔板上做好標記,首先在第一孔加入100μL藥物母液,后續剩余孔加入50μL液體培養基,然后從第一孔吸取50μL母液至第二孔,混勻后依次進行,最終形成藥物的濃度梯度。
(6)接著,接種菌液按照50μL/孔依次加入96孔板,其中菌濃度大約為5×105CFU/mL。
(7)設置陰性對照組(液體培養基+菌液)、陽性對照組(液體培養基)。
(8)培養:置于恒溫培養箱中培養并觀察菌的生長狀態。
(9)分析:根據定義通過肉眼觀察,其中使細菌無明顯生長的藥物濃度即為最低藥物濃度為MIC。
(10)測定MBC:基于MIC,我們選取包括最低藥物濃度MIC孔在內的更高藥物濃度的孔,吸取10~20μL,滴加在固體培養基瓊脂板上,使用涂布棒將其涂勻。
(11)將固體瓊脂板置于恒溫培養箱培養并觀察菌的生長狀態。
(12)分析:根據定義,我們通過技術瓊脂板上的單克隆菌落,尋找與接種菌量相比,生長的菌落數減少量≥99.9%的平板對應孔的藥物濃度即為最低藥物濃度MBC。
3. 注意事項
(1)操作過程中,要保證無菌操作,避免雜菌影響;全程要穿好實驗服、佩戴好手套、口罩。
(2)通常地,溶解抗菌藥物通常使用DMSO、乙醇等無菌溶劑,并過濾除菌后使用。
(3)使用麥氏比濁管的主觀性比較強,因此要充分搖勻麥氏比濁管后使用。
(4)對瓊脂板進行涂布和劃線時需要注意力度,要避免劃破瓊脂板。
(5)要注意設置重復組(通常3個),包括孔板藥物濃度設置,瓊脂板單克隆菌落計數。
(6)對稀釋的藥物濃度做好標記,避免混淆。
來源:實驗老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