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實驗管理
嘉峪檢測網 2021-03-23 11:04
濾膜最重要的功能是啥?
答:分析系統的大門,保護作用!
微孔濾膜是利用高分子化學材料,致孔添加劑經特殊處理后涂抹在支撐層上制作而成。主要用于色譜分析中流動相及樣品的過濾,對保護色譜柱及輸液泵管系統和進樣閥等不被污染具有良好的作用。
1.過濾以后的溶劑和樣品,會對色譜柱和液相進樣系統起到保護作用。
對色譜柱的影響:
由于填料顆粒很細,色譜柱內空隙極小,溶劑和樣品中的細小顆粒會使色譜柱和篩板堵塞。
對液相進樣系統的影響:
溶劑和樣品中的細小顆粒會增加進樣閥的堵塞和磨損,同時也會增加泵頭內的藍寶石活塞桿和活塞的磨損。
2.消除由于污染對分析結果的影響。
對于常用的紫外檢測器和二極管陣列檢測器,如果樣品濃度比較低,顆粒會造成噪聲比較大,基線不穩,感染正常信號,影響檢測結果。
圖片
常用濾膜類型
常用濾膜分為水系和有機系兩種。
水系膜
水系濾膜通常為混合纖維素酯濾膜,使用前常需進行水浸處理,防止濾膜使用時未壓緊有氣泡入內,同時水浸可以使膜充分溶脹。
有機膜
有機系濾膜有尼龍濾膜、聚偏氟乙烯濾膜、聚四氟乙烯濾膜等,使用前不需預先濕潤,幾乎能與全部溶出介質相容。使用過程中,根據所過濾樣品選擇合適的濾膜。
聚四氟乙烯膜(PTFE)/聚偏氟乙烯膜(PVDF):
惰性較強,適用于所有溶劑,酸和鹽,并無任何可溶物。
尼龍濾膜(N6、N66):
通用型,滿足純水樣品和水/有機混合樣品。適用于絕大多數有機溶劑和水溶液,可用于強酸,70%乙醇,二氯甲烷,不適用于二甲基甲酰胺。
再生纖維素膜(RC):
適用于水溶性樣品和有機溶劑。
聚醚砜濾膜(PES):
適用于水溶性樣品的過濾,不適用于酮類、酯類、油類等極性溶液及高濃度的酸溶液。
混合纖維素酯膜(WX):
適用于水溶液,不耐酸、堿、有機溶劑。
偏氟膜(F膜):
適用于有機溶劑及空氣過濾,可用于有機溶劑除微粒,提高試劑級別等。
如何選擇濾膜
對于濾膜選擇主要從材質和孔徑兩方面來來考慮:
材質的篩選
有機系濾膜:
用于有機相或者有機相溶液的過濾,如過濾水溶液錯選了有機膜,會導致過濾流速極低或者干脆無法過濾。
水系濾膜:
只能過濾水溶液,過濾有機相溶液時,濾膜會溶解掉,溶有濾膜的溶劑會對液相儀器以及色譜柱造成嚴重損傷。
水/有機混合流動相的過濾,首選有機相濾膜。
如果混合流動相中有機相的比例偏少,可先用有機溶劑(甲醇或乙腈)將濾膜潤濕以后再進行流動相的過濾。
過濾溶劑或者流動相一般用溶劑過濾器+膜過濾。
過濾樣品一般用針式過濾器,膜直徑為13mm,可以過濾0.5-2ml的樣品,如果樣品量更大,可以選擇直徑為25mm的。
孔徑的選擇
常用濾膜的過濾原理一般為機械截留,即截留比它孔徑大或孔徑相當的微粒等雜質。因此,濾膜的孔徑直接決定了選擇性。
常用濾膜的孔徑從0.1μm到10μm不等。
溶出、紫外、液相等分析檢測常用濾膜的孔徑通常為0.22μm、0.45μm和0.8μm。
0.22um:
去除樣品,流動相中極細顆粒,適用于要求較高的溶劑和樣品的處理,如色譜用離子對試劑、超純水、質譜分析溶劑的樣品等的過濾。
0.45um:
能濾過大多數微生物,適用于常規樣品、流動相的過濾,能夠滿足一般色譜要求。
0.8um:
去除大多數不溶性微粒,適用于紫外等對樣品要求相對較低的分析檢測,尤其適用于難溶性輔料多、混懸劑和粘合劑用量大、且使用紫外檢測的口服固體制劑溶出檢測。
針式過濾器使用竅門
針式過濾器是大家做溶出、和液相樣品前處理最常用的。一天不知道會有多少次,小編今天就講一些大家平時很少注意的小竅門。
1.在吸入樣品前,先向注射器中吸取約1ml的空氣,可以使液體殘留量最小;
2.樣品吸入注射器中,倒置注射器并將頂端的殘留物擦凈,將針式過濾器連接到注射器上,輕輕擰緊保證良好密封;
3.將注射器內的樣品過濾后注入進樣瓶中;
4.取下過濾器,將空氣吸入注射器,重新連接過濾頭,按下推桿過濾出所有殘余樣品。最大程度提高樣品回收率。
溫馨提示:在過濾過程中,最好不使用小于10ml的注射器,以免壓力過高引起液體崩漏。
濾膜吸附試驗的設計
濾膜使用前需進行考察,明確是否對待測成分有吸附作用。
無論溶出度,還是含量、有關物質,如果濾膜有影響會導致后續產出的結果都是錯的。
無論藥物結構如何,在試驗開始之前考察一下總是對的。
針對不同的分析檢測項目,判斷濾膜吸附及驗證的方法略有不同。
溶出度測定
開始溶出試驗前,濾膜吸附試驗是必須進行的。
濾膜吸附試驗方法如下:
(1)取對照品溶液按規定的方法,對比未過濾直接進樣和過濾后的吸光度/峰面積值。
(2)或采用原料加空白輔料的方式配置溶液。分別用高速離心和濾膜過濾的方法處理。對比離心上清液和過濾后溶液的吸光度/峰面積。
(3)分別棄去不同體積的初濾液的考察,參考下表。
以上方法僅供參考,實際項目不同操作方法不同,請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 判定標準
濾膜吸附應在2%以下
按下述公式計算回收率或吸附率
回收率Recovery% = A(過濾) / A(過濾前或離心) ×100%
吸附率= 100%-Recovery%
其中:A為UV吸光度或HPLC峰面積值。
若回收率在98%~102%之間,即吸附率不超過2%,濾膜吸附作用可忽略不計。
◆ 濾膜吸附過大處理方法如下:
(1)將濾膜在水中煮沸1h以上后再次嘗試;
(2)更換濾膜材質或者品牌。或者采用進口濾膜。
不同的濾膜、不同的處方工藝生產的產品,其吸附作用不盡相同,應通過實驗得出正確結論。若濾膜對原料藥不存在吸附現象,但是樣品溶出度偏低,可以考慮是否存在輔料吸附API然后被濾除的現象。
對于具有明顯吸附的品種,應在內控標準中標明所用濾膜的材質、品牌和規格,以及需要棄去初濾液的體積,以確保檢測結果準確,可重現。
◆ 什么樣的樣品容易產生濾膜吸附現象
發生吸附的品種,往往是主藥均難溶于水,制成制劑時進行過微粉化等處理。
這時原料藥粒徑變小,比表面能變大,靜電吸附能力增強,所以與濾膜的吸附作用會比較明顯。
一些小規格制劑溶出液中主藥濃度低,達到飽和所需的初濾液體積明顯增加,干擾也會變大。
含量測定、有關物質測定
含量和有關物質使用的溶劑一般都能使樣品中主藥完全溶出,因此使用樣品溶液考察吸附性即可。
而對于有關物質檢測,如果所用溶劑中有機相比例較高,更需要關注濾膜過濾后是否會產生新的雜質。
來源:Inte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