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科研開發
嘉峪檢測網 2021-03-20 23:31
“首件鑒定”與“首件檢驗”分別是產品科研研制和生產過程中兩個重要的控制環節,是各相關組織共同遵守的用于驗證制造的零(組)件的生產過程滿足工程及設計要求的能力的標準要求。
落實首件鑒定/檢驗既是組織貫徹質量管理體系要求的標準需要,也是組織生產和服務提供過程的控制重點和難點。在實際工作中,仍有不少小伙伴對兩者概念有所混淆,今天,咱們就接著嘮嘮這兩者的區別和聯系。
1、首件鑒定
根據GJB 1405A-2006《裝備質量管理術語》,首件鑒定是:對試生產的第一件 (批) 零部 (組) 件進行全面的過程和成品檢查,以確定生產條件能否保證生產出符合設計要求的產品。GJB 9001C-2017《質量管理體系要求》規定新產品試制應開展首件鑒定,并滿足GJB 908A-2008的規定。
此處劃重點:
對象:試制或批量生產中首次制造的零部(組)件
目的:驗證生產過程是否具備滿足設計要求的過程能力,確定生產條件能否保證生產出符合設計要求的產品,證實規定的過程、設備、人員及環境等生產要素能否持續地制造出符合設計要求的產品[1]。
根據GJB 908A-2008《首件鑒定》要求,首件鑒定適用范圍包括:
① 新產品試制,即在裝備列裝定型或狀態鑒定前試生產中,首次生產的零(組)件,但不包含標準件、借用件;
② 在批生產中產品或者生產過程發生了重大變更之后首次加工的零(組)件,如設計圖樣涉及關鍵和重要特性及影響產品的配合、形狀和功能的重大更改,生產過程或工藝方法、數控加工軟件、工裝或材料方面的重大更改,產品轉廠或轉點生產等;
③ 裝備停產2年以上(含2年),復產時應開展首件鑒定;
④ 顧客在合同中要求進行首件鑒定的項目,如合同中要求當產品出現嚴重或重大質量問題時應開展首件鑒定。
首件鑒定的過程通常包含:首件(批)識別、編制首件鑒定目錄、標識文件及實物、生產過程實施與控制、整理過程記錄、召開鑒定小組會和形成首件鑒定總結等步驟。
2、首件檢驗
根據GJB 1405A-2006,首件檢驗是:對批量加工的第一件產品所進行的自檢和檢驗員專檢的活動。
對象:批量生產中(包括生產開始時和工序要素變化后)所生產的首件 (或) 首批產品;
目的:核查生產條件及其狀態,及早發現質量缺陷,防止成批性質量問題發生。
其適用范圍包括:
首次投產生產出的首件產品;
每個工作班生產出的首件產品;
連續生產交接班后生產的首件產品;
連續生產主要操作者變更后生產的首件產品;
調整或更換工裝后生產的首件產品;
工藝參數或工藝方法改變后生產的首件產品;
原材料、毛坯、半成品改變后生產的首件產品等。
3、兩者對比聯系
兩者詳細區別對比如圖所示:
兩者共同點則在于都是對首件產品加工生產過程中的人、機、料、法、環、測等主導因素進行全面的檢查并對首件的實物質量進行檢驗,其主要檢查內容包括:生產首件的工人是否持證上崗,生產首件的設備、工裝是否符合規定要求;用于生產首件的外購產品 (如原材料、元器件、部件) 是否符合規定的要求;用于生產首件的工藝文件是否完整、有效;生產首件的環境是否符合規定要求;檢驗所用的檢測設備和計量器具是否符合規定要求[2]。
本文整理了一部分相關的探討內容供大家參考。
討論1
劉老師:首件產品檢驗時有一個指標不合格,用戶同意讓步接收,那么在進行首件鑒定時結論應該怎么寫?
侯老師:如實寫讓步接受。如果是首件鑒定出現不合格,要分析原因,采取糾正措施
劉老師:那生產該批次首件的工藝文件可以固化嗎?還是看原因分析結果和糾正措施實施后再固化?
侯老師:如果涉及到工藝文件,肯定是采取糾正措施后再固化
討論2
G老師:請教以下幾個問題:
1)我們的研制項目階段是M樣階段,產品提交客戶試用前公司進行了“產品出廠評審”評審了研制階段總結、驗收試驗報告等文件。請教產品出廠評審可以算是質量評審嗎?還有目前沒有做工藝評審,首件鑒定是不是不具備產品質量評審條件?
2)審核老師對缺少產品質量評審開具不符合項,現有新項目都未到產品質量評審時機
3)對此不符合整改在新項目開發計劃里,把產品質量評審時間要求明確,是否可以?
H老師:研制過程只要產品出廠都要進行產品質量評審。審核老師給你開不符合項是對的。一般設計定型前,初樣交付和正樣交付都要做此事。這是軍標的要求。問題是軍標之間有些不協調,說產品質量評審必須在工藝評審,首件鑒定之后。實際上,如果初樣的產品夠不成小批量,就沒法進行工藝評審和首件鑒定。但是產品質量評審是必須的
G老師:像我們這種情況怎么整改呢,現有項目都做了產品出廠評審,剛立項的新項目還未到產品質量評審時間
H老師:沒有到時間就到了時間再做唄。糾正措施就是修改程序文件,在程序文件上規定評審的時間
G老師:產品在試制前,指的是小批生產嗎?也可認為是試樣及以后階段嗎?
S老師:對武器裝備來說,產品狀態鑒定前的生產是試制,狀態鑒定后小批量生產,用于列裝定型
討論3
范老師:關于8.3.7新產品試制,型號產品是從進入工程階段初樣就要按新產品試制程序進行過程控制嗎?可是這個階段感覺不適合進行首件鑒定。那到試樣再進行新產品試制好像時機也不對,應該怎么把控呢?
侯老師:上一版國軍標唯一不足的就是這里,但是在首件鑒定前,用了「適用時」,我從來都認為初樣設計和正樣設計師時不適用。因為首件鑒定是考核生產線上人機料法環的生產能力的,俗稱「打通生產線」,而初樣和正樣時也就是兩三臺產品,有的是手扣出來的,不能代表生產線的生產能力。這一版標準,問題特別多,唯一進步是在標準的837上加了一個「注釋」。你注意看看。可以在設計定型前小批生產中進行。這時已經構成了生產批量,做首件鑒定。試制前準備狀態檢查才有意義。
當然,有的產品比如螺釘螺帽,鋼材等,初樣和正樣時就是批量生產,那么,就應該在那時候就進行試制前準備狀態檢查和首件鑒定
范老師:可是新產品試制應該是從初樣開始的,不知是否可以這么理解:初樣階段和試樣階段可以使用新產品試制程序控制,但這時的產品不進入首件鑒定目錄,也就是不進行首件鑒定,等到鑒定階段生產時,也還是使用新產品試制程序控制,但這時的產品應該納入首件鑒定目錄并進行首件鑒定!
侯老師:新產品試制包括工程研制階段和設計定型前小批生產階段。不光是初樣和正樣合起來的工程研制階段。標準837的注釋很重要,請留心
范老師:標準中的注解我看到了,您的實戰書我仔細讀了,您用的是“可以”,我之前考慮到是在小批生產階段才進行新產品試制。
侯老師:產品不一樣,首件鑒定的時機也不一樣。我前面已經說過了,像螺釘螺帽,鋼材等,在工程研制階段,一開始就上的是小批量,那當然就應該在工程研制階段進行。單機產品研制就不一樣了。工程研制階段的產品很少,做首件鑒定沒有任何意義。
討論4
W老師:質量體系文件規定:停產兩年(含兩年)必須進行首件鑒定首件鑒定。請問這個兩年時間的起止時間應該如何算起?
夏老師:我的理解是:按最后一批生產時間
W老師:生產完成時間,還是軍檢完成時間?截止時間,是新合同簽訂時間,還是新合同簽訂后現場產品開始生產時間?
夏老師:生產完成時間吧,截止時間是生產部門調試完成的時間。個人理解。
D老師:j檢驗收完成,因為j檢發現問題了,要整改關閉,不能算生產完成
參考文獻
[1]黃海鷗.“首件鑒定”及“首件檢驗”應用分析.2019,(05)
[2]彭寧.淺析首件鑒定與首件檢驗.2015,(13)
來源:融融生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