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科研開發
嘉峪檢測網 2025-07-03 22:30
心航路醫學(EnChannel Medical)近日宣布正式啟動MAP-AF I臨床研究,其自主研發的DipperStar超高密度網籃形標測導管正式進入人體試驗階段。作為全球首款配備176個電極的心臟電生理標測導管,DipperStar采用獨創的內外雙層電極排布結構,在有限的導管空間中實現了前所未有的超高密度電極分布。
DipperStar聯合心航路自主研發的DePolar五維導航標測系統,結合創新的動作電位重建算法,實現了對復雜心律失常的“單跳全心腔”標測。該系統不僅顯著提升了信號采集的空間和時間精度,更在機制解析層面實現了從“電壓信號”向“動作電位”這一電生理本源的跨越。
DipperStar的臨床應用標志著非接觸式動作電位標測進入“五維精準治療”探索的新階段,為房顫等復雜性心律失常提供了機制識別,靶向治療與個體化消融的顛覆式的解決方案。
一、臨床需求驅動:房顫精準治療催生標測技術革新
房顫是全球最常見的心律失常,影響人數超過5500萬,具有進行性惡化的特點,嚴重時可導致心力衰竭、中風等致殘或致死的并發癥。盡管射頻、冷凍和脈沖消融等導管消融手段已被廣泛驗證有效,但由于缺乏高精度的房顫標測工具,目前的消融策略仍難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個體化治療。
傳統接觸式標測系統通過導管逐點接觸心臟組織多個小區域,依次采集電信號,在多個心動周期內生成局部電活動圖,并最終拼接成整個心房內表面的標測圖像。該方法在標測規律性心失常時較為有效,但操作耗時,并且在面對房顫這類復雜、不規則激動模式時,難以捕捉心房電活動的動態變化。
相比之下,非接觸式標測通過分布于心房腔內多個電極陣列,實時感測心腔內電信號,可在單次心跳內重建整個心房的完整電活動。該技術不僅顯著提升了標測效率,更能夠清晰呈現包括包括房顫內的復雜不規律激動模式,保留其完整的時空動態特征,為精準診斷和個體化消融奠定了基礎。
非接觸式標測的空間分辨率與測量電極的數量密切相關。早期的網籃導管受限于電極的數量,包括Abbott的Ensite Array 導管(64個電極),Acutus的AcQMap 導管(48個電極)。心航路醫學通過自主研發的DipperStar導管,在導管工藝上實現突破,采用獨創的內外雙層電極結構專利,實現高達176個電極的超高密度分布,顯著提升了非接觸式標測的空間精度,為精準識別房顫機制與靶向消融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二、DipperStar導管:重新定義非接觸標測的技術標桿
(一)結構設計:融合安全性、精度與操作靈活性的工程創新
DipperStar的網籃型導管在設計上充分體現了“高密度,低風險,強兼容”的理念:
無導頭網籃設計:遠端8個花鍵外展形成網籃結構,既擴大了頭端接觸面積,又有效降低局部壓力,避免心房穿孔風險。
超高密度電極排布:176個單面印刷電極以1.5mm中心間距排布(邊到邊僅0.5mm),單個電極面積僅0.5mm2。
磁電雙定位導航:遠端/近端雙磁傳感器結合電場導航,實時追蹤網籃直徑變化和自旋轉,精確定位每個電極。
(二)臨床優勢:三模態標測系統,覆蓋多類心律失常標測
DipperStar支持接觸式、非接觸式及聯合標測三種模式,靈活適配不同心律失常診療需求:
接觸式標測:逐點高精度采集,適用于房撲等規律性心律失常;
非接觸式標測:單位置全心腔連續采集,適用于房顫等非規律性心律失常;
聯合標測:融合接觸式與非接觸式標測,兼顧局部精度與全局覆蓋,進一步提升標測效率和診斷準確性。
三、技術突破:從電壓測量邁向電生理機制還原
傳統心臟電生理標測依賴雙極或單極電壓信號,其本質是電極間的電位差,易受電極排列、方向、組織異質性及高通濾波等因素的影響,導致信息出現不同程度的失真與空間平滑。
隨著非接觸式標測技術的發展,由第一代的電壓標測過渡到源標測,如第二代非接觸式標測系統AcQMap通過在心房中測量的電壓重建心肌表面的物理源——電荷密度,顯著增強了對復雜心律失常標測的空間分辨率和準確性。
在此基礎上,心航路醫學進一步突破,將非接觸式標測推進至動作電位這一電生理本源信號,首次實現了對心肌細胞除極和復極同步重建,從而高度還原電生理機制,為指導靶向消融提供了依據。
這一技術從“測量電壓”到“機制還原”,標志著心臟電生理從感知信號邁向理解機制,開創了機制導向精準治療的新篇章。
圖注:心臟電生理源和信號金字塔
四、行業意義:中國高端醫療器械實現系統性引領
DipperStar的發布標志著中國企業在心臟電生理領域實現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雙重突破”:
技術突破:全球領先的176電極非接觸式標測導管、CAP-Map動作電位重建算法,填補了復雜性心律失常標測在空間精度和生理還原方面的技術空白;
生態突破:與自主研發的脈沖消融導管協同構建“標測-消融”閉環體系,推動中國電生理診療邁向機制驅動、個性化消融的新范式。
未來,隨著MAP-AF 系列研究在仿真模擬、動物實驗及人體臨床中的持續推進,DipperStar有望在房顫機制識別與個體化消融策略中展現更廣泛的臨床價值,為中國高端醫療器械參與全球技術競爭注入全新動能,加速中國智造在電生理領域實現從“跟跑”到“領跑”的戰略躍升。
來源:MedT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