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科研開發
嘉峪檢測網 2025-06-16 08:29
根據《Nature Communications》最新研究,全球終末期心衰患者年增長達12%,而心臟供體短缺率高達83%。盡管可以植入人工心臟進行等待,但現有人工心臟還存在三大技術瓶頸:1. 血栓風險:硬質材料導致血液湍流,抗凝治療引發出血并發癥。2. 感染隱患:經皮導線感染率高達17-35%。3. 生理失配:連續血流破壞血管內皮剪切力。
圖1:混合心臟設計圖
最近荷蘭研究團隊開發出混合人工心臟(Hybrid Heart)融合三大前沿技術:
仿生驅動結構
氣動人工隔膜:160ml容量的TPU涂層尼龍隔膜
力學傳遞系統:16條不可伸展線∞型纏繞心室
被動充盈機制:舒張期心室折疊提供額外緩沖容積
圖2:體外測試
超分子抗凝涂層
涂層特性:
水接觸角下降40%(增強親水性)
血小板粘附減少83%(SEM驗證)
血管內皮細胞存活率>98%
圖3:生物相容性涂層
無線能量系統
經皮能量傳輸(TET):電磁耦合效率達85%
滯后閥技術:恒定氣流→脈沖壓力(無需電子控制)
封閉氣動循環:植入式氣泵+儲氣罐
圖4:植入式控制系統
研究還用山羊做了急性實驗,持續泵血50分鐘,平均主動脈壓達到了49mmHg。
圖5:山羊體內實驗
臨床轉化路徑通過以下4個設計來進行:1. 材料升級:醫用級TPU替換原型尼龍。2. 折疊優化:仿生褶皺增加20%緩沖容積。3. 液壓驅動:替代氣動系統提升能效。4. 內皮工程:VEGF功能化促進自體細胞被覆
該技術已啟動大動物慢性實驗,預計2030年進入臨床。這項融合軟體機器人、組織工程和無線供能的突破,或將徹底改變心臟移植醫學的格局。
參考文獻: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5-60372-6
來源:CCI心血管醫生創新俱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