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科研開發
嘉峪檢測網 2025-10-07 21:05
摘要
在產品研發與質量工程領域,準確評估產品的壽命與可靠性至關重要。然而,對于高可靠性產品,在正常使用條件下進行壽命試驗往往耗時漫長、成本高昂,甚至可能等到試驗完成產品已瀕臨淘汰。加速壽命試驗(Accelerated Life Testing, ALT)應運而生,它通過施加高于正常水平的應力,促使產品在短期內快速失效,再通過數學模型外推并評估產品在正常應力水平下的壽命與可靠性特征。本文旨在系統性地詳細闡述加速壽命試驗的四大類加速方式——應力加速、使用率加速、失效模式加速與樣本量加速,并結合工業界的典型實例進行深入說明,最后探討其數學模型與設計要點,以期為相關領域的工程師與研究人員提供一份全面的參考。
第一章:引言——為何需要加速壽命試驗?
產品的可靠性是其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的核心要素之一。消費者和工業用戶不僅關心產品的功能,更關注其能否在預期壽命內持續穩定地工作。傳統的壽命試驗方法是在模擬實際使用環境(正常應力水平)下,觀測大量樣本直至其失效。對于壽命長達數年甚至數十年的產品(如汽車零部件、航空航天器件、高端電容等),這種方法顯然不具備可操作性。
加速壽命試驗(ALT)巧妙地解決了這一矛盾。其核心思想基于一個基本假設:產品在更高應力下的失效物理機理與正常應力下相同,只是失效過程被加快了。通過分析高應力下的失效數據,利用物理或統計模型,我們可以可靠地預測出產品在正常使用條件下的壽命分布、失效率、可靠度等關鍵指標。
成功的ALT關鍵在于選擇合適的加速方式和建立準確的加速模型。加速方式的選擇直接決定了試驗的有效性和效率,它必須能夠有效地激發與正常使用條件下相同的失效模式,而非引入新的、不相關的失效模式。
第二章:應力加速——最經典與廣泛應用的加速方式
應力加速是最常見、理論最成熟的ALT加速方式。其原理是通過提高施加于產品的單一或多種應力水平(如溫度、電壓、濕度、振動、壓力等),來加速其內部的物理、化學失效過程。
1. 溫度應力加速——阿倫尼斯(Arrhenius)模型
溫度是導致材料老化、化學反應加速、性能退化的最主要因素之一。阿倫尼斯模型是描述溫度與化學反應速率關系的經典模型,其表達式為:
AF = exp[(Ea/k) * (1/T_use - 1/T_stress)]
其中:
AF(Acceleration Factor):加速因子,表示應力下失效速度是正常條件下的多少倍。
Ea(Activation Energy):失效機理的活化能(eV),是模型的關鍵參數,不同失效模式有其典型的Ea值。
k:玻爾茲曼常數(8.617 × 10?? eV/K)。
T_use:正常使用溫度(開爾文K)。
T_stress:加速試驗溫度(K)。
實例:半導體器件與電解電容
半導體器件:其失效大多與介質擊穿、電遷移、腐蝕等化學反應相關。例如,一款汽車級的IGBT(絕緣柵雙極型晶體管)需要在125°C的結溫下保證工作10年。我們無法等待10年進行測試。因此,可將其置于150°C、175°C甚至更高溫度下進行試驗。假設在150°C下,1000小時后觀測到失效,通過阿倫尼斯模型(假設Ea=0.7eV)計算,可推算出在125°C下的壽命可達約10,000小時,從而驗證了其設計壽命。
電解電容器:其壽命主要受電解質蒸發速率的影響,而蒸發是溫度驅動的過程。其壽命計算公式(L = L0 * 2^{(T0-T)/10})是阿倫尼斯模型的簡化形式。例如,一個在105°C下額定壽命為2000小時的電容,在85°C下使用,其預期壽命可延長至 2000 * 2^{(105-85)/10} = 2000 * 2^2 = 8000 小時。
2. 溫度-濕度應力加速——佩克(Peck)模型
對于非氣密性封裝的產品,濕度是導致腐蝕、枝晶生長、金屬化遷移等失效的主要元兇。佩克模型綜合了溫度和濕度的影響:
AF = (RH_stress / RH_use)^n * exp[(Ea/k) * (1/T_use - 1/T_stress)]
其中RH為相對濕度,n為濕度加速指數(通常為2~3)。
實例:PCB與IC封裝
手機主板在東南亞高溫高濕環境中(如40°C/95%RH)容易發生腐蝕。為了在短期內評估其可靠性,可進行HAST(高加速應力試驗)或THB(溫濕度偏壓試驗),將樣品置于更嚴苛的環境(如85°C/85%RH甚至110°C/85%RH)下,并施加工作偏壓,極大加速腐蝕過程。通過幾百小時的測試,即可預測產品在數年實際使用中的表現。
3. 電壓/電應力加速——逆冪律(Inverse Power Law)模型
對于電介質擊穿、疲勞裂紋擴展等失效模式,電壓或電場強度是主要的加速應力。逆冪律模型表示為:
AF = (V_stress / V_use)^n
其中V為電壓,n為電壓加速常數(對于電容介質擊穿,n值可能很大)。
實例:LED與MLCC(多層陶瓷電容)
LED芯片:其光衰與施加的電流密度密切相關。在進行ALT時,常采用加大驅動電流的方式(如額定電流為350mA的LED,采用500mA甚至700mA驅動)來加速其光通量衰減和色漂移。通過測量不同電流下的衰減曲線,可以外推得到額定電流下的長期壽命。
MLCC:其典型的失效模式是絕緣電阻下降導致的短路。施加高于額定值的電壓可以加速介質的退化過程,從而在短時間內獲得大量的失效數據,用于評估其浴盆曲線的早期失效率( Infant Mortality)。
4. 機械應力加速(振動、沖擊、壓力)
對于機械結構件,提高振動量級、沖擊強度或循環壓力是常見的加速方式。其加速模型通常與疲勞壽命模型(如S-N曲線)相關,遵循逆冪律或指數形式。
實例:航空航天連接器與汽車發動機部件
航空航天連接器:在飛行中會持續承受振動。在試驗中,使用振動臺施加比實際飛行環境功率譜密度(PSD)更高的隨機振動,可以加速其插針磨損、緊固件松動等失效模式。
汽車發動機活塞環:承受著周期性的氣體壓力。在臺架試驗中,通過提高發動機轉速(增加循環次數)和負載(增加應力幅值),可以在幾百小時內模擬相當于數十萬公里行駛的磨損情況。
5. 綜合應力加速
現代產品失效往往是多應力共同作用的結果。綜合應力加速能更真實地模擬實際環境,并可能產生應力之間的協同效應,獲得比單一應力更快的加速效果。
實例:智能手機
一款智能手機的可靠性測試,往往會采用溫度循環+振動+濕度的綜合應力。例如,在-40°C到+85°C之間進行快速溫度循環,同時在三個軸上施加振動,并間歇性地噴入濕熱空氣。這種“三綜合”試驗能在幾天內激發出了 solder ball(焊球)開裂、BGA(球柵陣列)脫焊、 connector(連接器)松動、涂層剝落等多種潛在失效模式,其加速效果遠優于任何單一應力。
第三章:使用率加速——增加工作頻次的加速方式
使用率加速不改變應力大小,而是通過增加產品的工作頻率或循環次數,在更短的日歷時間內累積更多的“損耗”。
實例:家用電器與開關元件
洗衣機門鎖:一個家庭平均每天開關洗衣機門2-3次,一年約1000次。10年壽命要求意味著需要承受約10,000次循環。在實驗室里,我們可以用機器臂以每分鐘10-20次的速度循環開關門鎖,這樣只需幾天到幾周時間就能完成10,000次測試,極大地縮短了試驗日歷時間。
汽車門窗升降開關:同樣道理,通過自動化設備模擬用戶頻繁按壓開關的動作,在短期內完成數萬乃至數十萬次的操作,以檢驗其金屬觸點的電磨損和機械結構的疲勞壽命。
** light switch(電燈開關)、鍵盤按鍵**等所有具有機械運動部件的產品,都廣泛采用使用率加速的方式進行壽命測試。
這種方式的關鍵在于,確保加速的循環頻率不會引入新的失效模式(例如,過高的頻率可能產生過熱效應,而這在實際慢速使用中是不會發生的)。
第四章:失效模式加速——針對特定弱點的加速方式
這種方式更具針對性,它通過識別產品的特定潛在失效模式,并設計專門的、極其嚴苛的試驗來快速暴露該缺陷。它常用于高加速壽命試驗(HALT) 中,目的是尋找產品的設計極限和薄弱環節。
實例:HALT試驗
步進應力試驗:這不是為了預測壽命,而是為了快速找出產品的工作極限和破壞極限。
溫度步進應力:將產品從低溫開始,以一定步長(如10°C)逐步升高溫度,同時在每個溫度臺階上進行功能測試,直到產品失效(找到高溫極限)。然后從高溫開始逐步降溫,找到低溫極限。
振動步進應力:從較低的振動量級開始,逐步提高Grms值,直至發現失效。
快速溫度循環:使用極高的溫變率(如60°C/分鐘甚至更高),使產品內部不同材料之間產生巨大的熱脹冷縮應力,從而迅速誘發焊接疲勞、芯片封裝開裂、涂層脫落等缺陷。
電壓 margining:逐步提高或降低工作電壓,尋找產品功能失常的邊界,以發現電源設計、信號完整性方面的潛在問題。
HALT的目的不是提供壽命數據,而是“破壞”產品以改進設計,從而從根本上提升其固有可靠性。
第五章:樣本量加速——基于統計理論的加速方式
根據可靠性統計理論,投入的樣本量越多,觀察到失效的時間就越短(或在相同時間內觀測到的失效數就越多)。這對于失效概率較低但后果嚴重的故障模式(如耗損期前的隨機失效)尤為重要。
實例:航空航天級元器件
一個衛星用的高可靠性CPU,其失效率要求極低(如1FIT,即10??/小時)。驗證這一指標需要巨量的設備小時數。即使投入1000個樣品進行測試,在正常條件下也需要測試超過114年才能累積到10億設備小時。解決方案就是增加樣本量。通過投入數萬甚至數十萬個樣品進行測試,可以在合理的時間(如一年內)累積足夠的設備小時數,從而用統計方法計算其失效率是否達標。雖然成本高昂,但對于確保航天任務成功至關重要。
這種方式嚴格依賴于大數定律和可靠性統計模型(如指數分布、威布爾分布),其加速體現在“日歷時間”上,而非產品的“損耗時間”。
第六章:加速模型與試驗設計要點
1. 加速模型的選擇
選擇錯誤的加速模型會導致災難性的預測誤差。必須:
理解失效物理:首先通過FA(失效分析)確定主導的失效模式,再選擇與之對應的物理加速模型(如Arrhenius for 化學反應, Inverse Power Law for 電應力)。
進行析因試驗:當存在多個應力時,需要通過實驗設計(DoE)來驗證應力之間是否存在交互作用,并確定模型中的參數(如Ea, n)。
2. 試驗設計注意事項
避免引入新失效模式:加速應力不能高到改變失效機理。例如,過高的溫度可能導致塑料熔化,而這在實際使用中永遠不會發生,此類數據無效。
樣本量與應力水平:通常選擇3-4個不同的應力水平(至少2個)。應力水平應足夠高以產生失效,又不能太高以致改變機理。樣本量在各應力水平間要合理分配。
數據處理與外推:收集失效時間數據后,需使用統計軟件(如Minitab, Weibull++)進行參數估計和壽命分布擬合。外推必須謹慎,因為從高應力外推到正常應力存在不確定性,外推范圍不宜過大。
第七章:結論
加速壽命試驗是一門融合了物理、化學、工程學與統計學的強大工具。其加速方式多種多樣,從經典的應力加速(溫度、濕度、電壓、振動),到直觀的使用率加速,再到探索性的失效模式加速(HALT),以及基于統計的樣本量加速,它們共同構成了現代產品可靠性工程的基石。
選擇何種加速方式,永遠取決于產品的失效物理機理和實際使用環境。成功的ALT不僅能大幅縮短產品研發周期、降低試驗成本,更能通過激發潛在缺陷、深入理解失效根源,從而指導設計改進,從根本上提升產品的質量與可靠性,最終為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信譽和優勢。隨著產品復雜度的不斷提升和新材料新工藝的出現,加速壽命試驗的技術與方法也必將持續演進與發展。
來源:可靠性工程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