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科研開發
嘉峪檢測網 2025-10-09 11:38
本篇繼續分享設計開發的一個重要輸出項——醫療器械原材料(包括外購的零配件)的技術規范。
在實際工作中,企業對原材料技術規范的管理形式多樣:有的體現在進貨檢驗規程中、有的標注在圖紙上、也有的僅在原材料清單中簡單描述。
這種不統一的管理,可能帶來工作的疏漏。
No.1 原材料的基本信息
包括但不限:原材料名稱、原材料代碼(如有)、規格型號等。
簡要說明其在該產品中的用途與裝配位置等。
No.2 原材料的分類信息
應根據產品、生產工藝及《物資分類原則》(如按風險影響程度分為A類、B類、C類等)的要求,明確該原材料的分類級別。
分類結果直接決定了后續質量控制策略的寬嚴程度。
No.3 原材料性能指標
這是技術規范的核心,需明確界定材料的各項關鍵技術參數,可包括(但不限):
物理性能:如尺寸、硬度、強度、熔點、顏色、透明度等;
化學性能:如化學成分、純度、酸堿度、殘留單體、易氧化物、紫外吸光度等;
生物性能:如細胞毒性、致敏刺激性、全身急性毒性等生物相容性指標。
No.4 原材料的檢驗方法
針對第3部分列出的每一項性能指標,必須明確:
檢測方法:是依據某項國家標準/行業標準,還是企業自定的檢驗方法;
接收準則:明確合格與否的判定標準(如數值范圍、特性要求等);
檢驗類型:明確是每批必檢,還是型式檢驗,或僅核對供應商的出廠檢驗報告。
No.5 供應商提供的隨附資料
為確保供應鏈質量可控,應規定供應商隨貨必須提供的文件,例如:
出廠檢驗報告(COA)、材料安全數據表(MSDS)、生物相容性測試報告或符合性聲明、材質證明文件、RoHS/REACH等法規符合性聲明。
No.6 生產環境與包裝的要求
對于無菌或植入類醫療器械的原材料,還應特別關注:
生產環境:是否要求供應商在潔凈環境下生產,并需提供潔凈區檢測報告。
包裝要求:如初始包裝的材質、密封性、無菌屏障系統等要求。
No.7 儲存和有效期
對有特定儲存條件或會老化的物料,必須明確規定:
儲存條件:如溫度、濕度、光照、通風等具體要求。
有效期/復驗期:明確原材料的貨架有效期或開封后的使用期限。
No.8 法規與資質要求
這是確保供應鏈合規的底線要求:
若所采購的原材料本身是屬于醫療器械,必須要求供應商提供有效的《醫療器械注冊證》或《醫療器械備案證》。
必要時,應明確供應商需具備的相關體系認證(如ISO 13485)。
總結與建議
建立一份獨立、完整、內容清晰的《原材料技術規范》,是確保產品質量從源頭得以控制的基礎,并將其納入設計開發輸出文檔與質量管理體系中,以便后期進行嚴格控制。
來源:醫研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