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檢測案例
嘉峪檢測網 2024-11-16 18:49
1、測試背景
客戶某產品后把手未達預期使用壽命即發生斷裂,斷裂位置位于固定端與把手端連接拐角處??蛻羲蜋z失效樣品進行檢測分析,以期找出失效原因。
后把手材質為ADC12,鑄造工藝為壓力鑄造,表面經鈍化處理。具體圖片如圖1所示。
2、實驗方案
3、測試結果
3.1宏觀形貌觀察:
對后把手樣品斷面進行宏觀觀察發現:斷裂位置發生在固定端與把手端連接處,斷面無明顯頸縮變形,呈灰色,部份位置可觀察到磨損和小亮面;裂紋起源于“L”形臺階拐角底部(A區域),經芯部(B區域)擴展,最后斷裂于內弧角表面(C區域)。具體宏觀形貌見圖2。
3.2微觀形貌觀察:
用掃描電子顯微鏡觀察把手端斷面發現:在“L”形臺階拐角底部A區域可觀察到較多夾渣和氣孔缺陷,在芯部B區域可觀察到明顯疏松和枝晶缺陷,在內弧角表面C區域也可觀察到少量疏松和枝晶缺陷,在外拐角D區域可觀察到“冷豆”和夾渣缺陷,斷面整體呈脆性斷裂。具體形貌見圖3、4,成分測試結果見表1、2。
3.3拋光態形貌觀察:
把手端斷面下約0.5mm處淺表層位置1和位置2可觀察到明顯的“冷豆”和氣孔缺陷,芯部位置3(對應A區域)可觀察到較大的氣孔和縮孔等鑄造缺陷。具體形貌見圖5。
3.4金相組織觀察:
把手端斷面下約0.5mm處表層和芯部金相組織均為初生α固溶體+(α+Si)共晶體+少量塊狀共晶硅。具體形貌見圖6。
3.5化學成分測試:
后把手樣品化學成分符合ADC12規格。具體成分結果見表3。
3.6硬度測試:
從硬度測量結果可以看出,后把手表層硬度較芯部硬度稍高。具體硬度測試結果見表4。
4、分析與討論
1.后把手斷面無明顯頸縮變形,裂紋起源于“L”形臺階拐角底部,經芯部擴展,最后斷裂于內弧角表面;
2.后把手斷面裂紋源可觀察到較多夾渣和氣孔缺陷,芯部擴展區可觀察到明顯疏松和枝晶缺陷,內弧角終端區也可觀察到少量疏松和枝晶缺陷,外拐角區可觀察到“冷豆”和夾渣缺陷,整體呈脆性斷裂;
3.后把手表層和芯部組織均為初生α固溶體+(α+Si)共晶體+少量塊狀共晶硅;
4.后把手樣品化學成分符合ADC12規格;
5.后把手表層硬度較芯部硬度稍高。
5、結論
后把手裂紋源位于“L”形臺階拐角底部,此位置夾角為直角,未經圓弧過渡,在受力狀態下易造成應力集中,并且該處存在較嚴重的鑄造缺陷(夾渣、冷豆、氣孔等),以致強度不足,在使用過程中受力發生斷裂。
6、改善建議
1.改善后把手鑄造工藝,減少鑄造缺陷的產生。
2.在后把手“L”形臺階拐角處設置圓角過渡,減少應力集中。
來源:Inte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