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科研開發
嘉峪檢測網 2025-10-09 10:17
10 月 7 日,舊金山初創公司 Remedy Robotics 的一則官宣炸響醫療圈 —— 其研發的 N1 遠程血管內手術機器人,成功完成全球首例跨醫院遠程血管介入治療。這是一種可遠程操作的血管內手術機器人系統,被該公司譽為世界上第一個可遠程操作的血管內機器人。多倫多大學的 Pereira 博士坐在 A 醫院控制臺前,精準操控著 B 醫院的機器人,為心血管急癥患者打通生命通道。這不是科幻場景,而是正在改寫醫療史的真實突破。
機器人憑什么當 “遠程外科醫生”?
N1 系統的核心競爭力藏在三大黑科技里:
1.AI 加持的 “靈活手”
360 度旋轉導管能在迂曲血管中 “穿針引線”,AI 算法同步控制多件手術工具,精度比人手提升 3 倍;
2.零延遲 “千里眼”
內置圖像流 + 低延遲傳輸技術,即使跨洲操作,醫生也能實時看清血管內 0.1 毫米的斑塊;
3.即插即用的 “便攜站”
控制臺可直接接入任何醫院導管室,無需改造場地,解決了傳統機器人 “落地難” 的痛點。
“這相當于給頂級專家裝了‘分身’。”CEO David Bell 博士的話直擊關鍵 —— 目前全球僅 12% 的醫院能開展高級血管介入手術,N1 讓偏遠地區患者也能獲得一線城市專家救治。
隨著N1系統的推出,Remedy Robotics正式向血管內機器人領域的其他參與者發起了挑戰。
N1系統包括一個可集成到任何導管實驗室的血管內機器人,其AI支持的軟件可以同時精確、安全地控制多個工具。系統具有多項創新特性:
360度導管:可在脈管系統中安全導航
內置圖像流連接
延遲管理功能:實現無縫遠程操作
集成造影劑注射器:用于管理手術流程
視聽通信系統:支持導管實驗室和遠程操作員之間的交流
值得一提的是,該系統操作臺簡單、便攜,可以在醫院環境內外輕松部署,這大大增加了其應用場景的靈活性。
巨頭環伺下,它憑什么突圍?
血管介入機器人賽道早已擠滿玩家,但 N1 的出現撕開了缺口:
對比西門子 CorPath(因耗材兼容問題縮減業務),N1 可適配主流手術耗材,醫院無需額外采購設備;
不同于 Microbot 等專注 “局部操作” 的競品,它能獨立完成從穿刺到術后止血的全流程手術;
更關鍵的是,其 AI 系統能自主規避血管破裂風險,這讓遠程手術的安全性首次達到臨床標準。
業內人士透露,西門子與史賽克剛宣布聯手開發神經介入機器人,Remedy 的搶先落地無疑搶占了先發優勢。
從 “專家跑斷腿” 到 “機器人送上門”
“血管介入是救命的金標準,但 80% 的醫院做不了。”CTO Sganga 的話道出行業痛點。我國數據顯示,腦血管病死亡率居首,而神經介入手術量年增 10%,但僅 30% 縣醫院能開展此類手術。
N1 的到來正破解這一困局:
偏遠地區醫院只需配備機器人本體,通過 5G 專網連接專家;
急診時無需轉運患者,專家遠程 “秒響應”,為中風患者搶回黃金 3 小時;
醫生無需穿鉛衣抗輻射,坐在辦公室就能完成多臺手術。
這與我國 “推進 5G 遠程醫療覆蓋” 的政策方向不謀而合 ——2025 年將實現所有三級醫院信號全覆蓋,為這類技術落地鋪路。
未來已來,你敢讓機器人做手術嗎?
目前 Remedy 正擴大臨床試驗,計劃進軍神經介入、外周血管等領域。但遠程手術仍面臨挑戰:如何進一步降低網絡延遲?手術失誤的責任如何界定?這些問題仍需行業共同破解。
正如 Pereira 博士在術后所說:“真正的革命不是機器人替代醫生,而是讓每個生命都能平等獲得頂級救治。” 當技術突破資源壁壘,醫療公平的曙光正在顯現。
來源:我愛瓣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