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科研開發
嘉峪檢測網 2024-10-14 08:38
本期主題為CH3.2風險管理。
醫療器械是離生命健康最近的產品,容錯性必須降到最低。
所以,不管從監管的法規層面,還是產品的標準層面,都要求對醫療器械的風險進行控制。
風險管理活動涉及到制造商、經銷商(流通環節)、臨床使用者(醫生)、患者、環境、家屬等等利益相關方,所以風險管理是一項非常龐大和復雜的工程。
任何人都可以說出個四五六,但是形成系統全面的報告很難。
下面,僅從注冊申報要求的角度出發,簡單進行了梳理。
No.1 風險管理計劃
在產品設計開發之初,就應該對產品的風險管理進行策劃。
風險管理計劃可包括:
1). 風險管理活動范圍,應該包括醫療器械的全生命周期的各個階段;
2). 參與人員的職責與權限;
3). 風險可接受性準則(包括綜合剩余風險的評價方法和可接受準則);
4). 風險控制措施實施及驗證的要求;
5). 評審活動的要求;
6). 生產和生產后信息的收集和評審。
No.2 風險分析與評價
風險分析過程,至少應該包括:
1). 醫療器械基本情況的描述
可以包括:結構組成、預期用途、管理類別、包裝方式、有效期、工作原理、禁忌證等等,這些信息為下一步的風險識別提供信息。
2). 預期用途和可合理預見的誤使用
預期用途可考慮:適應證、患者群體、使用者、使用環境、與人體接觸的部位、工作原理等。
可合理預見的誤適用:非醫療器械產品一般只用考慮失效模式下使用的風險,醫療器械則不同,應該采取一切措施,禁止臨床上的誤適用。
3). 與安全有關的特性識別
識別(可能)影響安全的特性十分重要,經驗老道或見多識廣的專家往往比年輕的考慮的遠、考慮的多。
YY/T 1437-2023 附錄A為大家提供了一個清單,可以參考。
4). 危險和危險情況的識別
危險是產生傷害的根源,如:電、運動部件、銳器、傳染性微生物、有毒化學品、高溫、輻射等等。
經過事件序列發生,危險會引發傷害。
管理小組應該結合產品的預期用途、可合理預見的誤適用、與安全有關的特性,盡可能多地識別出危險和事件序列。
5). 風險估計與評價
危險和危險情況識別后,按照風險接受準則(危險發生的概率和嚴重程度),對風險進行估計和評價。
No.3 風險控制
降低風險的有多種方案,這些方案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組合使用。
通常情況下,風險控制方案按照優先順序有:
1). 上策:設計開發層面的控制措施
從設計角度,提出的方案,往往可以從根本上解決。
比如將鋒利的銳器直接添加自動防護措施;打開儀器的外蓋,儀器自動停止運轉。
這些都可以徹底解決對使用者的傷害。
2). 中策:制造層層面的控制措施
嚴格控制生產環境,以降低微生物或微粒污染。
采用先進的生產設備防止因生產而導致的風險。
3). 下策:信息警示告知
實在沒有辦法時,只能在標簽上給出明顯的警告標識。
4). 方案的實施
方案制定完成后,應組織相關人員或部門對方案進行評審或評估。
方案措施實施后,還應對方案進行驗證,以判斷這個方案是否有效。
No.4 剩余風險評價
措施實施后,按照風險接受性準則,對剩余風險再一次評價。
如果仍然不可接受,還需進一步制定風險控制措施。
工作流程再一次循環。
No.5 受益-風險分析
對于那些按照接受準則被判斷為不可接受的,并且進一步風險控制又不可行時,允許企業進行受益-風險分析。
但是,請注意。
證明受益大于風險的難度太大,經不起審評老師的質疑,也經不起市場的評論。
所以,本人不建議這么做,除非top10企業。
No.6 綜合剩余風險評價
綜合剩余風險不是單個剩余風險簡單的加和。
綜合剩余風險可接受性準則可能與單個風險的可接受性準則不同。
綜合后,可能會產生質變,需要全面考慮。
這些都表明綜合剩余風險的評價是一項挑戰性的工作。
所以此項工作需要由具備知識、經驗和權限的人員來進行,必要時還需要具備器械使用知識和經驗的應用專家參與,最終做出判斷。
No.7 風險管理評審
醫療器械上市放行前,應對風險管理的執行情況進行評審。
1). 風險管理計劃已被實施;
2). 綜合剩余風險是可接受的;
3). 已有適當的方法收集和評審生產和生產后階段的信息。
No.8 生產和生產后活動
風險管理報告最后部分,還需要對生產和生產后的風險管理提出要求。
包括:信息收集、信息評審、采取措施。
該項工作負責人及流程最好在其他文件中明確說明,如《反饋與抱怨處置控制程序》或《風險管理控制程序》。
來源:醫研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