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科研開發
嘉峪檢測網 2018-06-20 09:42
對特異質型藥物性肝損傷(iDILI)的診斷頗具挑戰性,對于服用多種藥物的患者,確定哪種藥物導致iDILI非常困難。德國慕尼黑大學醫院、慕尼黑肝臟中心Dragoi等近日完成的一項研究表明,從iDILI患者分離單核細胞源性肝細胞樣(MH)細胞,與藥物一起孵育,基于MH細胞的毒性檢測,可以確定導致DILI的藥物,靈敏度和特異度分別高達92.3%和100%。對于應用多種藥物的患者,也可以應用MH細胞檢測方法,確定導致iDILI的藥物。
該項前瞻性研究納入由于用藥導致急性肝損傷而至慕尼黑大學醫院就診的300例患者,對發生iDILI并且再次應用可疑藥物的40例患者的數據進行分析,收集患者的病史、實驗室檢查、影像學檢查、肝活檢結果和用藥情況。
收集所有患者的血液樣本,分離MH細胞,培養10天后,將MH細胞與每例患者用過的藥物一起孵育;基于釋放的乳酸脫氫酶,檢測藥物毒性,對MH細胞有毒性的藥物考慮為導致肝損傷的候選藥物。對肝損傷患者隨訪6個月,收集未來3~24個月內再次用藥和隨后肝損傷的數據,與MH檢測結果相關聯,對MH檢測用于診斷藥物性肝損傷的性能進行驗證。
結果,從13例患者檢測確定出10種藥物對MH細胞有毒性:2例為阿莫西林克拉維酸,2例為雙氯芬酸,2例為甲基強的松龍,另外7例分別為阿托伐他汀、安乃近、派姆單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莫西沙星、度洛西汀和舍曲林。
13例患者由于疏忽再次應用該種單一藥物后,再次發生肝損傷。從再次導致肝損傷的13種藥物中,MH檢測可以準確檢出其中12種藥物。27例患者重新應用對MH細胞無毒性的86種藥物,安全性均良好,未再發生肝損傷。MH檢測用于確定肝毒性藥物的靈敏度為92.3%,特異度為100%(1例為假陰性,12例為真正陽性結果)。
來源:國際肝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