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熱點事件
嘉峪檢測網 2017-09-21 09:01
?
方舟子:普洱茶含致癌物
近日,方舟子發表了一篇題為《喝茶能防癌還是致癌?》,其中提到普洱茶含有致癌物黃曲霉毒素,原文節選如下:
普洱茶中容易污染黃曲霉素、伏馬毒素、嘔吐毒素等各種真菌毒素。這些毒素中最著名的是黃曲霉素,它是最強烈的致癌物之一。
2010年廣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研究人員抽查了廣州市場上的70份普洱茶樣品,發現全都能檢測出黃曲霉素,其中有8份黃曲霉素的含量超出了中國谷物標準規定的黃曲霉素限值(5微克/千克)。同時還查出了所有普洱茶樣品都含有伏馬毒素和嘔吐毒素,其中有63份嘔吐毒素的含量超出了標準規定的限值(1毫克/千克)。2012年,南昌大學一名食品工程碩士研究生重復了廣州疾控中心的研究,結果也和廣州疾控中心研究結果一致,從南昌市場采集了60份普洱茶,全都能檢測出黃曲霉素,其中7份超標。也全都查出了伏馬毒素和嘔吐毒素,其中41份嘔吐毒素超標。可見市場上普洱茶普遍含有黃曲霉素和其他真菌毒素,有的含量還非常高。
云南省普洱茶協會:起訴方舟子索賠600萬元
9月9日,云南省普洱茶協會就方舟子發表的《喝茶能防癌還是致癌?》一文中稱喝普洱茶能致癌的言辭,特邀省內著名茶業專家、學者以及政府相關部門及部分企業,對其中傷普洱茶聲譽的言辭作了認真研討,最后一致認為,方舟子言論極大損害了我省普洱茶產業的聲譽,損害了我省600萬茶農的合法權益,對此省普洱茶協會將正式起訴方舟子,要求其對不當言論作出公開道歉,同時索賠600萬元名譽損失費。
云南農大:檢測方法有問題!
9月19日,云南農業大學普洱茶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云南省食品安全管理學院、云南省生物大數據重點實驗室組織召開“普洱茶黃曲霉毒素檢測研究進展報告會”,得出的結論是:普洱茶中檢測出黃曲霉毒素系植物多酚的干擾,造成檢測結果出現嚴重失實!
重點對黃曲霉毒素相關檢測方法是否適于茶葉(包括普洱茶)檢測,進行了系統的實驗驗證,并請第三方機構檢測,取得了相關數據和結論。
報告會上,云南農業大學普洱茶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王宣軍教授作了“用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檢測普洱茶中黃曲霉毒素方法研究與驗證”,云南省食品安全管理學院龔加順教授作了“黃曲霉毒素檢測方法研究與驗證——建議加快建立相關檢測方法及標準”,盛軍教授作了“云南普洱茶科學研究行動計劃(2007—2017)”報告,從多角度介紹了普洱茶黃曲霉毒素檢測研究進展情況。
據了解,國內外期刊刊登的論文有關黃曲霉毒素最先進可靠的檢測方法有三種: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高效液相法(HPLC)和液質串聯法(LC-MS/MS),最準確的方法是“液質串聯法”。
現已證實,茶葉中的茶多酚和茶色素嚴重干擾檢測結果,酶聯免疫吸附法和高效液相法檢測茶葉(包括普洱茶)黃曲霉毒素誤檢出率100%。國際期刊和國內期刊論文以及近期媒體報道的所有檢出黃曲霉毒素的樣品都是使用這兩種方法。最準確的“液質串聯法”檢測普洱茶黃曲霉毒素結果都是未檢出。
2017年9月16日,研究團隊會同吉林省產品質量監督檢驗院(“國家農業深加工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的法人依托單位)進行檢測,用“液質串聯法”檢測云南產地的普洱茶樣品10份,證實:普洱茶未檢出黃曲霉毒素。
研究人員還做了一個有趣實驗,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對新鮮茶葉、石榴皮、蘋果皮進行檢測,發現均檢測出黃曲霉素。
“為什么新鮮茶葉、石榴皮、蘋果皮等都檢測出高濃度的黃曲霉素呢?”王宣軍教授說,“茶葉、蘋果、石榴以及葡萄中的茶多酚、蘋果多酚、石榴多酚及葡萄多酚都是一類相同性質的植物多酚,這些植物多酚都容易在檢測黃曲霉毒素時干擾檢測結果,從而形成‘假陽性’”。茶葉中茶多酚的含量高達20-35%,所以用普通的黃曲霉毒素檢測方法并不適合。
2017年6月23日,國家公布了最新版的黃曲霉毒素檢測方法,表明酶聯免疫吸附法不適于茶葉中黃曲霉毒素的檢測。目前,只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入境檢驗檢疫行業標準:出口食品中黃曲霉毒素殘留量的測定(SN/T 3263-2012)適用于茶葉,可供采用,但已經發表的論文均未采用此法。
來源:嘉峪檢測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