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科研開發
嘉峪檢測網 2025-05-11 11:38
色譜分析技術是藥品質量控制的核心手段,其方法有效性依賴于系統適用性測試(System Suitability Test, SST)的嚴格實施。峰谷比(Peak-to-Valley Ratio, p/v)作為關鍵系統適用性參數之一,直接反映色譜峰間的分離效能,尤其適用于相鄰峰無法完全基線分離時的干擾評估。中國藥典2025年版進一步細化了峰谷比的應用要求,強調其與測量準確度的關聯性。本文結合國內外藥典與專業文獻,系統闡述峰谷比的定義、計算方法及可接受值確定邏輯。
一、峰谷比的定義與計算方法
峰谷比定義為小峰平行外推基線的高度(Hp)與小峰和大峰間曲線最低點平行外推基線的高度(Hv),計算公式為:p/v =Hp/Hv
由公式可知,當兩峰完全分離時,Hv趨近于基線噪聲,峰谷比趨于無窮大;隨著峰重疊加劇,Hv增大,p/v值降低,提示分離度不足可能導致積分誤差。
二、峰谷比與分離度(Rs)的關系
峰谷比與分離度存在非線性關聯。當Rs≥1.5時,峰間可達基線分離,無需計算峰谷比(計算結果無指導意義);而1.0<Rs<1.5時,則可需通過峰谷比進一步評估干擾程度(USP <621>),中國藥典2025年版則延續了此原則,并強化了峰谷比與定量準確度要求的直接關聯。
三、藥典2025年版對峰谷比的新要求
相較于2020年版,中國藥典2025年版在通則0512下“系統適用性試驗”中新增了以下內容:
1、干擾程度的評價:要求通過峰谷比評估相鄰峰對目標成分定量的干擾,明確在確定該項系統適用性要求時,需要評價峰間干擾程度(定量化),即到底影響多少。
2、準確度的驗證:峰谷比可接受值需還通過實驗驗證,確保在最大允許干擾下,測量誤差符合相應檢測目的的要求。
3、可接受值需明確規定:應在品種項下規定明確的可接受值。
四、峰谷比可接受值確定的思路
1、數學模型模擬:如通過數學模型計算,當峰谷比≥2.0時,主峰面積的積分誤差可控制在約±3%以內,但需滿足以下條件:
a.峰形接近正態分布;
b.相鄰峰高度差異不超過50%;
c.基線噪聲水平較低(信噪比≥20)。
2、干擾模擬實驗:通過設計含有不同濃度梯度相鄰峰的樣品,測定其峰谷比與積分誤差的關系。例如,在主峰LOQ水平下,逐步增加相鄰峰濃度(如增加值限度濃度),記錄峰谷比變化及主峰面積偏差。此種方法實際上可以較為準確的評估出可接受值。
此外還有動態閾值調整等方法也可以輔助確定合理的峰谷比。
五、應用案例
案例1:化學藥中異構體分離
某API合成中產生0.1%的異構體雜質,色譜分離度Rs=1.2,峰谷比=2.0。雜質定量誤差一般需≤10%。實驗顯示,當峰谷比=2.0時,異構體面積積分偏差為8%,符合要求,故設定p/v≥2.0為可接受標準。
案例2:某化藥有關物質分離
某復方制劑中兩個相鄰成分濃度差異達10倍,峰谷比=1.5時,通過干擾模擬實驗發現低濃度成分積分誤差超15%。通過調整流動相梯度,將峰谷比提升至2.2,積分誤差降至5%左右,滿足準確度要求,故設定p/v≥2.2為可接受標準。
六、結論與展望
中國藥典2025年版對峰谷比要求的升級,與USP、EP接軌,體現了“質量源于設計”(QbD)理念在色譜方法開發中的深化。通過將峰谷比與定量準確度動態關聯,既避免了過度追求高分離度的資源浪費,又確保了關鍵質量屬性的可控性。
來源:藥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