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被男人强扒内裤内衣,一区中文字幕在线观看,天天干夜夜做,亚洲成人av网址,亚洲性一区,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亚洲情一区,日韩一区二区在线免费

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科研開發

監管科學視角下增材制造(3D打印)藥物研發上市關鍵問題及監管政策研究

嘉峪檢測網        2025-03-22 17:12

摘  要Abstract 

 

隨著現代生物醫藥新技術、新方法的飛速發展,增材制造(3D 打印)技術已應用于藥物及醫療器械的開發和制造中,并憑借著高度的靈活性和廣闊的應用前景受到制藥企業的廣泛關注。本研究系統梳理了3D 打印技術及其在制藥領域的應用、相關政策以及3D 打印藥物研發上市進展等,并結合訪談調研,從監管科學視角提出3D 打印藥物研發上市的可能關注點,以期為3D 打印藥物研發上市、惠及患者提前做好監管政策儲備。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w technologies and methods in modern biomedicine, 3D printing technology has been applied to the development and manufacturing of drugs and medical devices. Its high degree of flexibility and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s have attracted significant attention from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This study systematically reviews 3D printing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pharmaceutical field, relevant policies, and the progress of 3D-printed drug development and marketing. Based on interviews and surveys, the paper identifies potential concerns for the R&D and marketing of 3D-printed drugs from a regulatory science perspective, so as to establish a policy framework that can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and marketing of these products and ultimately benefit patients.

 

關鍵詞Key words 

 

3D 打印;3D 打印藥物;研發上市;監管科學;政策

 

3D printing; 3D-printed drugs; drug development and marketing; regulatory science; policy

 

近年來,增材制造技術(又稱3D 打印技術)因其在降低復雜物件設計制造成本和提高效率方面的巨大優勢,在機械制造、航空航天、建筑、醫療等領域應用廣泛。同時,隨著現代生物醫藥新技術、新方法的飛速發展,3D 打印技術已應用于藥物及醫療器械的開發和制造中。與傳統制造技術相比,3D 打印技術能夠減少復雜的工藝流程,以較高的生產效率制造出具有特殊外形或復雜內部結構的藥物,實現藥物設計、制造的優化,在提高患者用藥安全性、有效性和依從性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然而,3D 打印技術應用于藥物研發也對傳統監管模式和監管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全球僅有一款3D 打印藥物,即于2015 年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 批準上市的Spritam®,其他產品尚處于藥物開發或臨床試驗階段。我國本土制藥企業三迭紀公司在3D打印藥物領域積極布局,目前已有5 款產品進入臨床試驗階段,在3D 打印藥物產品管線數量上處于領先地位。需要注意的是,3D 打印藥物研發上市仍存在一些問題亟待明晰,如3D 打印藥物劑型和命名規則的確定,3D 打印技術對藥物生產過程、質量控制的影響等。本研究系統梳理了3D打印技術及其在制藥領域的應用、相關政策、3D 打印藥物研發上市進展等,并結合訪談調研,從監管科學視角提出3D 打印藥物研發上市的可能關注點,以期為3D打印藥物研發上市、惠及患者提前做好監管政策儲備。

 

1. 3D 打印技術及其在制藥領域的應用優勢

 

1.1 3D 打印技術概念、原理及分類

 

3D 打印又稱增材制造,是利用計算機程序設計三維實體的數字模型,并用金屬、高分子等材料通過分層打印、逐層疊加的方式直接制造出三維實體[1]。

 

3D 打印的工作原理是,首先通過計算機建模軟件構建三維模型;其次,通過打印機配備的專業軟件將模型文件處理為打印機可識別的描述方式,分為多層薄片,即切片;再次,打印機根據切片數據,通過特定的技術將材料逐層堆積形成物體;最后,對模型進行后期處理,包括固化、修整、打磨、上色等[2]。

 

根據美國材料與試驗協會(ASTM)增材制造技術委員會(F42)的分類標準,3D 打印技術可以分為材料擠出成型技術、黏合劑噴射成型技術、粉末床熔融成型技術、光聚合技術、材料噴射成型技術、直接能量沉積技術和薄膜沉積技術7 大類[3]。其中,材料擠出成型技術、黏合劑噴射成型技術、粉末床熔融成型技術和光聚合技術4 類技術主要被應用于制藥領域。制藥領域典型3D 打印藥物技術的原理和特點具體見表1。

 

1.2 3D 打印技術在制藥領域的應用優勢

 

作為一種新興技術,3D 打印在制藥行業有著獨特的優勢[4-5]。

 

在規模化生產方面,其一,在3D 打印過程中,輸入的物料可以被持續轉化為藥品,使得3D打印技術在藥物連續生產方面具有較大優勢。其二,規模化3D打印藥物生產線的靈活程度較高,同一套生產線可以生產多種復雜制劑;同時,通過調整藥物模型和相應的打印代碼,相同的生產線可以生產不同釋放機制的片劑、多層片和多腔室結構片等。其三,與傳統的生產工藝相比,3D 打印藥物生產具有明顯的成本優勢,如可減少溶劑使用量、減少在遵循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GMP)要求的環境中進行生產和操作的空間和人員配置等。其四,3D 打印利用模型數據指導生產,可以采用數據采集與監視控制系統(supervisory control anddata acquisition,SCADA) 對生產線進行智能化管理,收集原輔料的稱重、片重、藥物活性成分(active pharmaceutical ingredient,API)含量等參數,動態監測藥物的質量。

 

在個性化用藥方面,通過3D打印技術能夠精確設計藥物的內部結構,從而實現特定的藥物釋放曲線。因此,可以根據患者的性別、年齡、體重、疾病嚴重程度等,應用3D 打印技術個性化制造藥物。針對兒童和老人等特殊群體,由于患者對藥物的需求(劑量、釋放速率等)存在較大差異,可以通過3D 打印技術實現按需給藥;針對慢性病患者,由于疾病進程不同、存在個體差異等,用藥情況也會隨之改變,應用3D 打印技術能夠實現精準給藥,降低不良反應并提高療效。此外,3D 打印設備成本較低,生產效益高;小型和大型3D 打印設備的原理基本一致,能通過計算機軟件控制相關技術參數,工藝重復性好,更易控制3D 打印藥物的質量等。

 

2. 國內外3D 打印技術及相關政策進展

 

3D 打印技術屬于新興技術的范疇,目前各國和地區3D 打印技術相關政策正在探索和制定當中,筆者選取美國、歐盟與中國在醫藥領域的3D 打印技術相關政策進展進行介紹。美國、歐盟與中國均在3D 打印技術領域進行了戰略性部署。其中,美國積極推動3D 打印技術的發展,其應用范圍不僅廣泛涵蓋了醫療器械領域,還深入到了制藥創新的前沿。歐盟圍繞著新興技術發布了相關政策。中國現階段主要從國家戰略層面和3D 打印醫療器械方面進行了相應布局。

 

2.1 美國

 

美國圍繞新興技術項目進行了積極部署,針對3D 打印醫療器械及藥物發布了指南,同時鼓勵3D打印技術在制藥創新方面的應用。

 

在新興技術層面,2014年, 美國FDA 藥品審評與研究中心(Center for Drug Evaluation and Research,CDER) 藥品質量辦公室(Office of Pharmaceutical Quality,OPQ) 成立新興技術項目(Emerging Technology Program,ETP), 制藥企業在提交監管申請之前可以與新興技術小組(Emerging Technology Team,ETT)成員會面,討論有關創新技術開發和實施的潛在技術和監管問題。3D 打印技術屬于新興技術的范疇,ETT 參與了美國Aprecia 公司3D 打印藥物Spritam®產品的審批。此外,2020 年4 月, 我國三迭紀公司的熱熔擠出沉積(meltextrusion deposition,MED)技術入選ETP,其全自動集成過程分析技術(process analytical technology,PAT)及反饋控制的工藝創新獲得了ETT 的認可。

 

在3D 打印醫療器械層面,2017 年12 月, 美國FDA 發布《增材制造醫療器械技術考量指南》(Technical Considerations for Additive Manufactured Medical Devices),從產品的設計制造和測試方面描述了3D 打印醫療器械涉及的風險點和要求[6]。2021年12 月,FDA 發布《護理點3D打印醫療器械:討論文件》(3D Printing Medical Devices at the Point of Care: Discussion Paper),概述了使用3D 打印醫療器械的場景,并提出相關討論問題,以征求行業和其他利益相關者意見[7]。

 

在3D 打印藥物層面,2017年1 月, 美國FDA 的一項研究指出,3D 打印技術在復雜制劑、個性化產品以及按需生產產品方面具有競爭優勢, 有利于提高藥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及性, 并且在有效的風險管理措施下,應用3D 打印技術制造口服固體制劑是可行的[8]。2017 年9 月,FDA 發布《促進新興技術用于制藥創新和現代化行業指南》(Advancement of Emerging Technology Applications for Pharmaceutical Innovationand Modernization Guidance for Industry), 詳細說明了制藥企業如何參與ETP,以推動新興技術( 如連續生產或3D 打印) 的應用[9]。2021 年2 月,美國國家科學、工程和醫學研究院(National Academiesof Sciences, Engineering,and Medicine,NASEM) 發布《即將到來的藥品制造創新:技術挑戰、監管問題和建議》(Innovations in Pharmaceutical Manufacturing on the Horizon:Technical Challenges, RegulatoryIssues, and Recommendations)指出,應用3D 打印技術生產藥品是全新的制造替代方案[10]。

 

2.2 歐盟

 

歐盟比較重視3D 打印技術的發展及戰略規劃,但目前涉及3D 打印醫藥的政策相對較少。

 

在3D 打印技術層面,1991~2013 年間,歐盟通過多個框架計劃設立了3D 打印相關研究項目, 關注3D 打印材料的開發及技術應用。2015 年, 歐盟發布《3D 打印標準化路線圖》(Additive Manufacturing: SASAM Standardisation Roadmap),明確了標準化對3D 打印技術及其應用發展的重要性,并指出需要制定的標準類型。2014~2020年間,歐盟設立“地平線2020”(Horizon 2020)計劃,布局不同領域對3D 打印的專業化需求,重點研究多功能與多材料的3D打印,推動3D 打印行業快速發展。

 

在3D 打印醫療器械層面,2020 年4 月,歐盟發布《用于COVID-19 醫療環境的3D 打印和3D 打印產品的合格評定程序》(Conformity Assessment Procedures for 3D Printing and 3D Printed Products to be Used in a Medical Context for COVID-19),以問答的形式說明了3D 打印醫療器械的合格評定程序,以促進相關產品的研發上市[11]。

 

在新興技術層面,2020 年3月,歐洲藥品管理局(European Medicines Agency,EMA) 和歐洲各國藥品監管機構負責人組織(Heads of Medicines Agencies,HMA) 共同創建歐洲創新網絡(European Innovation Network,EU-IN),旨在推動創新醫藥企業之間信息和資源共享,為新興技術和產品進入歐洲市場提供便利[12]。此外,EMA 組建創新科技基金(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Fund,ITF),與申請人就新興療法和技術的科學、法律和監管問題進行溝通交流。2014~2016 年,EMA 與ITF 合作舉辦了92 次制藥創新及科技基金簡報會,以了解新興技術的發展動態。

 

2.3 中國

 

2015 年2 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聯合發布《國家增材制造產業發展推進計劃(2015-2016 年)》,將增材制造產業發展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后續各部委圍繞增材制造產業鏈、新型標準體系構建等發布了一系列政策,重點布局該領域的發展。我國3D 打印主要相關政策見表2。

在3D 打印醫療器械方面,2017 年12 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十二部門聯合印發《增材制造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 年)》, 提出要建立“3D 打印+ 醫療”的示范應用。2019 年6 月,3D 打印醫療器械專業委員會公布了《3D 打印醫療器械團體標準(第一冊)》。2019 年7 月,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ational Medical Products Administration,NMPA) 和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聯合發布《定制式醫療器械監督管理規定(試行)》,旨在規范定制式醫療器械注冊監督管理,保障其安全性、有效性,滿足患者個性化需求。2019 年以來,NMPA 及醫療器械技術審評中心發布多項3D 打印醫療器械相關指導原則,指導申請人進行相關產品注冊申報,以促進3D 打印醫療器械的研發上市。我國3D 打印醫療器械主要相關政策見表3。在3D 打印藥物方面,我國尚未出臺專門的政策文件。

 

3. 3D 打印藥物研發上市進展

 

3.1 總體情況

 

目前,3D 打印藥物公司和活躍研究機構主要分布在歐洲、美國和中國,研究階段按照技術成熟度及應用方向可分為藥物早期概念研究、個性化給藥以及商業化開發[13]。全球范圍內,3D 打印藥物領域的大多數機構尚處于早期概念研究階段。個性化給藥方面,主要參與者包括英國阿斯利康、荷蘭應用科學研究機構TNO 和3 家專業3D 打印藥物公司FabRx、Multiply Labs 和DiHeSys。商業化開發方面,全球范圍內將3D 打印技術應用于商業化開發階段的僅有2 家公司,分別為美國Aprecia 公司和中國三迭紀公司;此外,美國默沙東和德國默克等跨國藥企也在研發探索中[14]。產品方面,全球已上市3D 打印藥物為美國Aprecia公司開發的左乙拉西坦口崩速釋片( 商品名:Spritam®)。中國三迭紀公司有5 款產品已經獲批新藥臨床試驗(investigational new drug,IND) 申請。其中,T19、T20、T21、T22 已獲得美國FDA 的IND 批準,T19、T20G、D23 已獲得我國IND 批準。中國三迭紀公司3D 打印產品概況具體見表4。

 

3.2 首款3D 打印藥物上市情況

 

2015 年,美國FDA 批準第一款3D 打印藥物左乙拉西坦口崩速釋片( 商品名:Spritam®)用于癲癇治療。該劑型可快速崩解,易于吞咽,患者僅需飲用一小口液體即可于口腔中將藥物快速分散。同時,該劑型呈白色、圓形、多孔狀,有薄荷味,可掩蓋左乙拉西坦的味道,有利于提高患者依從性,臨床上尤其適用于在吞咽較大片劑或膠囊劑時存在困難的患者。

 

在Spritam® 審評過程中,FDA 主要關注臨床試驗、劑型命名和藥學研究等方面的內容[15]。在臨床試驗方面, 該產品的獲批主要得益于一項與參比制劑Keppra®(IR) 的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BA)/ 生物等效性(bioequivalence,BE)橋接研究和一項藥代動力學(pharmacokinetics,PK)研究。研究結果顯示,二者PK 曲線具有可比性,證明二者生物等效。FDA 認為,Spritam® 的臨床安全與有效性被視為與已獲批的Keppra®(IR)相似,在相同適應癥人群中使用Spritam® 不存在新的安全性問題及其他不明確的問題,獲益- 風險評估為正向,同意批準其上市。

 

在劑型命名方面,由于該產品采用3D 打印技術,FDA 各級官員對其劑型命名存在爭議。部分審評員認為,Spritam® 與普通片劑的使用方法存在較大差異(Spritam® 與液體一起服用時,不應立即完整吞服,而是當藥片在口腔內完全崩解后才能吞咽),如果將其定義為片劑,則意味著Spritam® 可與傳統左乙拉西坦片自由互換使用,患者可能會采用普通片劑給藥方式服用Spritam® 而影響藥物性能或引發安全風險。部分審評員提到,如果Spritam® 和Keppra®(IR)無法區分,那么在醫院藥物系統的處方、配藥和給藥階段就很容易混淆。但經過FDA 內部多輪討論及與申請人討論,最終基于3D打印是一項新生產工藝,FDA 確認Spritam® 劑型為片劑,并于2016 年改名為口服分散片,與普通片劑在劑型命名上并未區分。

 

在藥學研究方面,FDA 的審評工作主要集中于原料藥、生物藥劑學、硬度、孔隙率和崩解時限等方面。FDA 認為,原料藥物理性質對3D 打印藥物質量有關鍵影響,故申請人應提供該產品及其原料藥的物理化學性質及3 批次每種規格的3 個月長期和加速穩定性數據。在質量控制項上,根據《美國藥典》(USP)關于左乙拉西坦片的規定,該產品質量控制項包括鑒別項(紅外鑒別)、含量、溶出度、有關物質。除此之外, 審評員還特別關注Spritam®的硬度、脆碎度和孔隙率等質量控制項,以及溶出度及崩解試驗數據等。經審查,FDA最終同意申請人使用崩解試驗代替溶出試驗用于成品放行和穩定性試驗。

 

4. 3D 打印藥物研發上市關鍵問題剖析與思考

 

4.1 3D 打印藥物臨床試驗的考量點

 

3D 打印技術在制藥領域有較大的應用潛力。對于創新藥,應用3D 打印技術可設計制劑結構以幫助藥物釋放,提高新藥暴露量;對于改良型新藥,3D 打印技術可通過精準的數字建模設計獨特的制劑空間結構,從而實現藥物的精準或快速釋放。從現階段研發進展看,3D 打印技術主要應用于多款改良型新藥中,筆者重點圍繞改良型新藥臨床試驗可能涉及的問題展開分析。

 

在3D 打印藥物的臨床優勢方面,3D 打印技術作為一種創新的先進制造技術,不僅能夠簡化工藝,提高藥品的生產效率和成本效益,為復雜藥品制劑的開發帶來顯著的技術與經濟優勢,還能實現藥片尺寸的精確定制,提升用藥便利性和個性化程度,確保患者獲得實質性益處。目前,改良型新藥的臨床優勢主要從有效性、安全性以及依從性3 方面認定。3D 打印技術作為先進制造技術,在簡化工藝、提升用藥便利性和可及性方面的優勢應當予以鼓勵和考量。

 

在3D 打印藥物的臨床試驗層面,3D 打印藥物本質在于劑型源于設計(formulation bydesign),其臨床試驗路徑與常規藥品存在相似性。目前,我國不同類型的改良型新藥臨床試驗要求有所不同。例如,對于改善依從性的臨床開發路徑主要考量兩個方面:①若改良后新藥與原藥品相比,PK 行為發生了變化,則需要首先通過PK 研究,探索合理的劑量與給藥間隔,滿足預設的臨床用藥要求,之后再開展隨機對照臨床試驗驗證改良型新藥至少在保持不劣于被改原藥品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提高患者用藥依從性。②對于避免特定患者用藥困難等特殊制劑的化學藥品改良型新藥,如嬰幼兒的特殊劑型等,臨床獲益明確,可在設計改良型新制劑前與NMPA藥品審評中心溝通,根據劑型特征制定特定的臨床研發要求。但筆者檢索NMPA 及藥品審評中心網站與醫藥魔方數據庫發現,自2016 年3 月化學藥品注冊分類改革以來至2023 年6 月,在我國獲批上市的2 類化學藥品中,以改善依從性為目標的品種共14種。其中,有3 種開展了Ⅲ期關鍵臨床試驗;有10 種僅通過與被改良劑型開展BE 試驗獲批上市;有1 種基于系統綜述獲批上市,免于開展臨床試驗。因此,對于3D 打印藥物,需要進一步結合其開發路徑、原理明確臨床試驗相關要求。

 

4.2 3D 打印藥物命名的考量點

 

3D 打印藥物與傳統藥物的本質區別在于生產工藝不同,應當屬于2.2 類的新處方工藝。在命名方面,根據2006 年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的《中國藥品通用名稱命名原則》,從傳統緩控釋片改為3D 打印緩控釋片,在名稱上無法體現3D 打印的特殊工藝。

 

此外,為進一步規范化學藥品通用名稱命名,2020 年5 月,國家藥典委員會組織草擬了《化學藥品通用名稱命名原則(征求意見稿)》,其中提出:緩釋制劑由于制劑工藝不同,導致其組分釋放行為不同而造成臨床用藥有差異的藥品,按照不同緩釋機理,采用通用名稱加注羅馬數字Ⅰ、Ⅱ、Ⅲ等后綴區分緩釋制劑名稱[16]。2022 年9 月,國家藥典委員會再次就《化學藥品通用名稱命名指導原則(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其中提出:部分品種由于某些原因可在名稱中加羅馬數字,除本文件涉及的情形外(涉及的均為復方制劑的情形),應謹慎采用在名稱中加羅馬數字的命名方式[17]。兩版征求意見稿中,對不同緩釋機理的緩釋制劑命名是否可以加注羅馬數字Ⅰ、Ⅱ、Ⅲ等后綴加以區分的表述存在一定差異。

 

對于首款3D 打印藥物,美國FDA 最終確認其劑型為片劑。但FDA 也提及,如不區分命名可能會出現患者服藥方式錯誤而影響藥品性能或引發風險,且在藥物系統的處方、配藥和給藥階段容易混淆。因此,從鼓勵新技術發展、確保臨床用藥安全的角度,可考慮對3D 打印藥物加注羅馬數字Ⅰ、Ⅱ、Ⅲ等,與普通緩控釋藥品進行區分。

 

4.3 3D 打印藥物生產和質量控制的考量點

 

結合國內外3D 打印相關醫療器械技術指南、產品注冊審評報告以及對3D 打印藥物相關專家學者的訪談,筆者對3D 打印藥物生產和質量控制提出以下考量點。

 

一是材料層面。由于3D 打印技術的特殊性,材料的分子鏈在受熱和剪切條件下可能發生斷裂、重新排列或交聯等反應,從而改變材料的結構和性能,使得起始材料經歷顯著的物理和(或)化學變化。因此,對于3D 打印藥物材料應重點關注以下幾點:①明確高分子材料選擇標準,如高分子材料需為藥用輔料,溶解特性需與溶出需求匹配,高分子材料應可加工、可打印等。②評估高分子材料打印前后物理化學性質變化,應當結合材料屬性和工藝流程,分別檢測打印前、打印后材料和終產品的化學成分和組成、微觀結構、力學性能等,明確各項性能指標的符合標準。③評估高分子材料與原料藥之間的相互影響,應當研究高分子材料與原料藥混合體系的化學相容性和物理性能變化,如玻璃化轉變溫度、熔融溫度、原料藥結晶度、分子量分布等。④控制工藝過程以實現高分子材料穩定性,如溫控精度和速度、螺桿轉速、物料在機筒中的停留時間、熔融壓力等。

 

二是設備層面。3D 打印過程中相關設備可能會出現一些常見問題, 如噴嘴距離打印床過近、噴嘴堵塞、打印頭偏離床面、擠壓不足、過度擠壓、重影或震紋等。對于3D 打印藥物設備應重點關注以下幾點:① 設備設計應符合相應的標準。參考標準具體包括:國際標準化組織(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SO) 標準、GMP 標準、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 生物工藝設備(American Society of Mechanical Engineers-Bioprocessing Equipment,ASME-BPE) 標準等。②設備與工藝要求應相匹配。例如,在設計設備之前,需要明確產品進行3D 打印的整體工藝流程,詳細了解各段工序的功能及具體要求,包括打印材料的特性,具體工藝參數范圍,打印、運動、檢測的精度要求,產品質量檢測方法及標準等,根據各流程不同的動作和需求,完成相關設備的功能設計和選型。③設備的確認和驗證。應當建立完善的設備安全確認、操作確認、性能確認等制度,確保符合要求的設備在合格的環境中被正確使用;定期驗證設備的控制程序,闡述控制程序的驗證方法,避免控制程序發生錯誤而引起不良后果;若設備的控制程序更新或升級,應當及時確認。

 

三是軟件層面。3D 打印藥物從數據獲取、設計到生產制造,涉及不同的軟件,每個軟件均有相應的數據格式和參數,故軟件之間的數據接收和轉換的效率和質量會影響最終產品的性能。對于3D 打印藥物軟件應當重點關注以下幾點:① 文件的轉換和兼容。美國FDA 建議采用ISO/ASTM 52915《增材制造文件格式規范》(Specification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File Format) 中推薦的AMF 格式,并建議進行過程確認。對于軟件的任何變更,均應當有記錄,且該變更應經過驗證[18]。②軟件驗證。應當驗證數據采集、處理、傳輸、性能預測等軟件的兼容性、容錯及可重復性等;驗證影像掃描、數字模型設計、切片、路徑規劃的整個軟件工作流程。③軟件確認。應當定期確認關鍵軟件(如支撐、切片軟件)的有效性,并在更新升級時再次確認。

 

四是工藝層面。與傳統制藥工序相串聯的設計不同,3D 打印連續化生產是“端到端”的全新工藝和數字化制藥生產技術。對于3D 打印藥物的工藝應重點關注以下幾點:① 持續工藝驗證。工藝驗證應充分詳盡,運用風險評估的方法確定關鍵工藝參數,制定詳盡的驗證計劃和持續工藝控制監測計劃,以確保穩定的生產操作和持續的藥品質量。②監測相關變量,包括工藝過程中的工藝參數,輸入物料、中間過程物料及輸出物料的屬性、溫度等變量。例如,對于MED 技術,尤其需要關注溫控精度和速度,如果冷卻時溫度不一樣,則易成固態溶液,即得無定型固體分散體,同時溫度變化會導致材料和制劑的老化,發生晶型的改變。③對監測數據進行分析。可采用的工藝過程監測數據分析模式包括基于控制限度的單變量分析、多變量分析或工藝模型、批間和批內趨勢分析(如移動平均線和方差分析)。同時,對于3D打印工藝過程仍需要關注清潔驗證,需要重點考慮最長生產周期、單次清潔時間、清潔有效期和滯臟時間。

 

五是質量標準層面。傳統片劑的質量檢查項目包括外觀性狀、片重、硬度和脆碎度、崩解度、溶出度或釋放度、含量均勻度等。因不同3D 打印技術的成藥形態不同,3D 打印藥物質量標準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例如,針對采用MED 技術生產的3D 打印藥物,一般檢查項目包括含量均勻度、溶出度、片重等,但不適用脆碎度、崩解時限等項目。考慮到3D打印藥物質量標準的特殊性,可針對性地確定特定3D 打印藥物的質量標準,明確是否包括特定質量控制項。

 

5. 結語

 

3D 打印工藝憑借高度的靈活性,可在藥物開發中靈活設計藥物內部結構、調控藥物釋放行為,實現藥物的精準控釋,具有比傳統制藥工藝更簡易、更高效的優勢,可為患者帶來更多的臨床獲益。同時需要看到,3D 打印藥物仍處于開發早期,其臨床試驗要求、命名規則、生產及質量控制標準等仍需要進一步探索研究,以期為3D 打印藥物盡早上市、惠及患者奠定基礎。

 

引用本文

 

謝金平,黃淼,朱夢雅,陳怡,邵蓉*.監管科學視角下增材制造(3D 打印)藥物研發上市關鍵問題及監管政策研究[J].中國食品藥品監管.2025.2(253):50-61.

 

 
分享到:

來源:中國食品藥品監管雜志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午夜影院伦理片| 精品一区中文字幕|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男男系列| 国产清纯白嫩初高生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视屏一区|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suv| 国产精品高潮呻吟久| 一区二区免费播放| 亚洲欧洲日韩在线|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黄| 日本一区二区电影在线观看| 午夜精品影视| 国产在线干| 久久99国产视频| av午夜影院| 粉嫩久久久久久久极品|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婷婷香|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亚洲| 国产精品综合在线| 日韩一级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浪潮av色| 三级电影中文| 92久久精品| 国产精品高清一区| 亚洲精品日韩色噜噜久久五月| 偷拍久久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新郎| 精品99在线视频| 亚洲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91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乱人伦精品一区二区| 日韩一级片免费视频| 狠狠色狠狠色88综合日日91 |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91麻豆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推荐资源 | 国产精品久久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桃花| 中文字幕国内精品| 91av精品| 国产日韩欧美不卡| 久久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午夜av资源| 4399午夜理伦免费播放大全| 精品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gif| 91九色精品| 欧美乱妇高清无乱码一级特黄| 片毛片免费看| 热久久一区二区| 色乱码一区二区三区网站|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中文丰满岳乱妇在线观看| 欧美乱大交xxxxx古装| 99久久国产免费| 国产区91| 国产欧美日韩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高潮呻吟三区四区| 日韩欧美国产高清91| 2023国产精品久久久精品双| 国产在线不卡一区| 玖玖爱国产精品| 国产综合久久精品| 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精品草原| 亚洲国产精品二区| 欧美日韩精品在线播放| xxxx18hd护士hd护士| 日本午夜无人区毛片私人影院| 麻豆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色综合久久精品| 国产精品视频免费一区二区| 中文av一区| 91精品一区| 中文字幕a一二三在线| 黄毛片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精久久精产国|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国语对白一区二区三区| 99re6国产露脸精品视频网站| 精品国产品香蕉在线| 国产精品一区一区三区|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 亚洲区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