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科研開發
嘉峪檢測網 2024-11-27 12:33
基礎原理
射線探傷是利用某種射線來檢查內部缺陷的一種方法。
常用的射線有X射線和γ射線兩種。
X射線和γ射線能不同程度地透過金屬材料,對照相膠片產生感光作用。
利用這種性能,當射線通過被檢查的焊縫時,因焊縫缺陷對射線的吸收能力不同,使射線落在膠片上的強度不一樣,膠片感光程度也不一樣,這樣就能準確、可靠、非破壞性地顯示缺陷的形狀、位置和大小。
X射線透照時間短、速度快,檢查厚度小于30mm時,顯示缺陷的靈敏度高,但設備復雜、費用大,穿透能力比γ射線小。
γ射線能透照300mm厚的鋼板,透照時不需要電源,方便野外工作,環縫時可一次曝光,但透照時間長,不宜用于小于50mm構件的透照。
透照操作應嚴格遵守工藝規定,操作程序、內容及有關要求簡述如下:
現場圍蔽警示及預案
射線現場圍蔽和警示是確保人員安全的重要措施。以下是一些關鍵點:
/1、圍蔽措施:在射線作業區域周圍設置物理圍擋,如屏障或警戒線,以限制無關人員進入。條件允許的環境下,圍蔽材料應具備足夠的輻射防護能力,確保有效阻擋射線。
/2、警示標志:在圍蔽區域外張貼明顯的警示標志,提醒人員該區域存在輻射風險。標志應使用國際通用的輻射符號,并配有清晰的警示語。
/3、人員培訓:確保所有進入射線作業區域的人員接受相關培訓,了解射線的危害及安全防護措施。
/4、監測設備:在現場配備輻射監測設備,實時監測射線水平,確保在安全范圍內。
/5、應急預案:制定應急預案,以應對可能的輻射泄漏或其他突發事件,確保人員的安全和健康。
通過以上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射線作業對人員的潛在風險,保障工作環境的安全。
被檢測試件初步檢查及清理
被檢件上如有妨礙涉嫌穿透或妨礙貼片的附加物,如設備附件、保溫材料等,應盡可能去除。
事件表面質量應經外觀檢查合格,如表面不規則狀態可能在底片上產生掩蓋焊縫中缺陷的圖像時,應對表面進行打磨休整。
按照工藝文件規定進行劃線標記
按照工藝文件規定的檢查部位、比例、一次透照長度,在工件上劃線。
采用單壁透照時,需要在試件兩側(射線側和膠片側)同時劃線,并要求兩側所劃的線段應盡可能對準。
采用雙壁單影透照時,只需在試件一側(膠片側)劃線。
像質計和標記擺放
按照標準和工藝的有關規定擺放像質計和各種鉛字標記。
線型像質計應放在射源線側的工件表面上,位于被檢焊縫區的一端(被檢長度的1/4處),鋼絲橫跨焊縫并與焊縫方向垂直,細絲置于外側。
只有在射源側無法放置像質計時,方可將其放在膠片側,但必須進行對比試驗,使實際像質指數達到規定要求。
像質計放膠片側時,應加放“F”標記,以示區別。
當采用源在內(F=R)的周向曝光技術時,只需每隔90°放一個像質計即可。
各種鉛字標記應齊全,至少包括:中心標記,搭接標記,工件編號,焊縫編號,部位編號。返修透照時,應加返修標記R。對余高磨平的焊縫透照,應加指示焊縫位置的原點或箭頭標記。
各種標記的擺放位置應距焊縫邊緣至少5mm。
其中搭接標記的位置:在雙壁單影或源在內F>r的透照方式時,應放在膠片側,其余透照方式應放在射源側。
貼片
采用可靠的方法(磁鐵、繩帶等)將膠片(暗盒)固定在被檢位置上,膠片(暗盒)應與工件表面緊密貼合,盡量不留間隙。
對焦
將射線源安放在適當位置,使射線束中心對準被檢區中心,并使焦距符合工藝規定。
散射線防護
按工藝有關規定執行散射線防護措施。
曝光
在以上各步驟完成后,并確定現場人員放射防護安全符合要求,方可按照工藝規定的參數和儀器操作規則進行曝光。
曝光完成即為整個透照過程結束,曝光后的膠片應及時進行暗室處理。
作為五大常規無損檢測方法之一的射線探傷,在工業上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它既用于金屬檢查,也用于非金屬檢查。
對金屬內部可能產生的缺陷,如氣孔、針孔、夾雜、疏松、裂紋、偏析、未焊透和熔合不足等,都可以用射線檢查。應用的行業有特種設備、航空航天、船舶、兵器、水工成套設備和橋梁鋼結構。
當強度均勻的射線束透照射物體時,如果物體局部區域存在缺陷或結構存在差異,它將改變物體對射線的衰減,使得不同部位透射射線強度不同,這樣,采用一定的檢測器(例如,射線照相中采用膠片)檢測透射射線強度,就可以判斷物體內部的缺陷和物質分布等。
射線探傷常用的方法有X射線探傷、γ射線探傷、高能射線探傷和中子射線探傷。對于常用的工業射線探傷來說,一般使用的是X射線探傷、γ射線探傷。
射線對人體具有輻射生物效應,危害人體健康。探傷作業時,應遵守有關安全操作規程,應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
X射線探傷裝置的工作電壓高達數萬伏乃至數十萬伏,作業時應注意高壓的危險。
來源:Inte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