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實驗管理
嘉峪檢測網 2024-11-15 08:36
One Step Cloning是一種快速構建質粒的方法,也被稱為無縫克隆或單步克隆法。其原理是基于重組原理的無縫克隆技術,作為新一代的克隆方法,不依賴繁瑣的酶切、連接步驟,也不需要末端補平等操作,依據DNA片段與線性化載體末端的15~25 nt同源序列的重組,可將插入片段克隆至任意線性載體的任意位點,載體自連背景極低,是一種簡單、快速、高效的DNA定向克隆技術。
One Step Cloning常使用商用試劑盒(如Gibson Assembly Kit或者CloneEZ Kit),試劑盒通常包含三種酶:
5'外切酶:這種酶從DNA片段的5'端開始降解,產生突出端的單鏈DNA,這些單鏈可以與其他片段的同源序列互補配對;
DNA聚合酶:這種酶延伸3'末端,通過利用互補的DNA片段作為模板,填補缺失的核苷酸;
DNA連接酶:在聚合酶延伸完成后,連接酶封閉片段之間的磷酸二酯鍵,確保DNA片段連接完整。研究人員在使用前一定要認真閱讀相關說明書并做調整。
但其基本實驗步驟類似,主要為:引物設計、目的基因的擴增、PCR產物純化、載體線性化、無縫克隆反應、轉化、篩選陽性克隆、質粒驗證。
一、設計引物
作為整個質粒構建的程序中,引物的設計是及其重要的一環。研究人員需要準備好感興趣的蛋白基因序列以及載體基因序列,在軟件上(以SnapGene軟件為例)完成引物的設計以及整個構建過程的模擬。
1、目的基因的準備
目的基因可以來自于NCBI下載,實驗室測序或生物公司合成。本文以人COL6A2基因為例。
2、載體序列的準備
本文以pET-28a(+)載體為例。
3、目的基因PCR引物的設計
目的基因PCR引物設計的目的是完成目的基因(COL6A2)的擴增,根據引物設計原則完成擴增引物的設計。
4、選擇載體酶切位點
在軟件上選擇合適的克隆位點,對載體進行線性化,載體的線性化可以通過酶切或反向PCR擴增完成。
本文選擇NcoI以及XhoI兩個位點。
5、目的基因PCR引物再設計
此步驟的目的是將同源臂加入至引物5’端。PCR引物的5’端必須包含與其相鄰片段(插入片段或載體)末端同源的15~25 nt(推薦18 nt)序列。假如載體為粘性末端,且3’端突出,則引物設計必須包含突出部分;若5’端突出,則引物設計可以包含突出部分,也可以不包含。
插入片段正向擴增引物:
5’—上游載體末端同源序列+酶切位點(可選)+基因特異性正向擴增序列— 3’
插入片段反向擴增引物:
3'—基因特異性反向擴增序列+酶切位點(可選)+下游載體末端同源序列—5’
NcoI以及XhoI兩個位點均為5’端突出,引物設計可以包含突出部分,也可以不包含。本文選擇包含,選擇載體上20 bp片段作為同源臂添加至引物5’端。注意下游引物方向。
6、軟件模擬載體構建過程
點擊軟件“行動”“Gibson Assembly”,選擇“插入片段”
載體界面選擇“用限制性酶使其線性化”,選擇預先設計的內切酶。
片段選擇我們的目的片段,并選擇“用作PCR模板”,選擇我們前期設計的上下游引物。
此時可以在產物界面看到組合完成的載體序列,切右下角的“組裝”按鈕激活。
直接檢查序列或者點擊組裝后檢查序列。序列的檢查主要包括有無堿基缺失,移碼以及有無起始密碼子,序列是否提前終止。
綜上,我們在完成引物設計的過程中也完成了整個實驗流程的模擬。此時我們可以合成引物同時將組裝好的圖譜“歷史”欄打開,打印整個流程,撰寫protocol。
二、目的基因擴增(PCR)
使用設計好的引物,通過PCR擴增出目的片段。擴增時應注意使用高保真 DNA聚合酶,避免產生突變。擴增完成后,使用瓊脂糖凝膠電泳驗證PCR產物的大小是否正確。
三、PCR產物純化
1、如果PCR條帶唯一,可直接用PCR產物純化回收試劑盒純化PCR片段。如果PCR條帶不唯一,則應優化反應條件,或跑膠后再切出符合目的條帶大小的膠塊進行膠回收,去除引物和聚合酶等雜質。
2、使用超微量紫外分光光度計測得所回收的PCR產物濃度。
四、載體線性化
載體可通過PCR或者限制性內切酶切割獲得線性化的質粒。若采用PCR擴增線性化載體,同樣需要高保真DNA聚合酶并進行PCR產物純化。
五、無縫克隆反應
根據各商品試劑盒的不同要求,加入最適使用量的各組份以及片段和線性化載體。重組反應體系配制完成后,用移液槍輕輕吸打混勻各組分,避免產生氣泡;切勿渦旋,避免機械剪切力導致片段斷裂或變性,影響克隆效率。
在適當的溫度(一般為50°C)下孵育30分鐘至1小時,完成片段與載體的拼接。
六、轉化
將無縫克隆反應的產物轉化到感受態細菌中(如DH5α細菌)。
七、篩選陽性克隆
1.第二天,先于EP管內加入600 μL含有抗生素的LB液體培養基。
2.使用10 μL槍頭挑取轉化后涂布在平板的單菌落8-12個接種至EP管的培養基內。
3.37℃搖床內培養6-8 h至菌液渾濁后進行菌落PCR。菌液PCR引物一般為載體通用引物(如T7/T7t)。菌落PCR時建議至少使用一條通用引物,避免假陽性結果。
4.核酸電泳驗證所挑選菌落是否符合預期。對符合預期的單菌落菌液挑選出進行接種培養,并提出質粒。
八、質粒驗證
將所提質粒送測序或酶切驗證。若測序結果正確,則質粒構建完成。
九、注意事項
1、引物設計
引物的同源臂序列長度要適當,通常為15-25 bp,同源臂過短可能影響重組效率,過長則可能影響引物的退火。確保目的片段的引物設計中不會引入錯誤或突變,最好進行二次驗證。
2、PCR擴增
使用高保真聚合酶,以降低突變率并確保擴增的片段精確。PCR條件的優化非常重要,以確保擴增效率和特異性。
3、目的片段和載體的比例
目的片段與載體的摩爾比例通常控制在3:1或5:1,以提高重組效率。可以根據以下公式計算目的片段和載體的用量:
若載體的用量為50 ng,則片段的用量一般在150-250 ng(按3:1到5:1比例)。
過多的載體可能會導致自我連接,而過多的目的片段可能會增加非特異性結合。
4、無縫克隆反應體系的優化
無縫克隆反應需要特定的溫度和時間條件,建議嚴格按照試劑盒的說明進行操作,反應時間過長可能導致連接產物降解。
5、轉化效率
感受態細菌的轉化效率會影響克隆產物的最終產量,確保使用高效感受態細菌,通常轉化效率大于108 cfu/µg是合適的。
6、細菌培養和篩選
如果載體含有抗生素抗性基因,涂布時需要確保培養基中加入適量的抗生素,以保證正確篩選陽性克隆。對于無縫克隆反應,假陽性菌落相對較少,但仍然建議通過菌落PCR或直接測序驗證質粒。
7、菌落PCR時建議至少使用一條通用引物,避免假陽性結果。
來源:實驗老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