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科研開發
嘉峪檢測網 2022-10-11 19:41
1、熱力滅菌設備
熱力滅菌設備分為濕熱滅菌設備和干熱滅菌設備。
濕熱滅菌設備:按滅菌介質不同分為飽和蒸汽滅菌設備和空氣加壓滅菌設備。
飽和蒸汽滅菌設備:脈動真空蒸汽滅菌柜、重力置換蒸汽滅菌柜,帶滅菌功能的膠塞清洗機、在線滅菌系統(如罐體及凍干機SIP功能)
空氣加壓滅菌設備:蒸汽-空氣混合滅菌柜,過熱水滅菌柜。
干熱滅菌設備:按使用方式可分為間歇式和連續式。
間歇式干熱滅菌設備:如干熱滅菌柜,用于金屬器具、設備部件滅菌及除熱原。
連續式干熱滅菌設備:如隧道烘箱,用于安瓶瓶或因林瓶滅菌及除熱原。
2、濕熱滅菌程序的開發
為了滿足特定物品的無菌要求和質量穩定性,有必要開發與被滅菌物品相適應的濕熱滅菌程序,滅菌程序的開發是確定滅菌工藝的各項物理參數的過程。滅菌程序的開發應列入正式的開發計劃并有相應的文件和記錄。本節將以濕熱滅菌柜為例進行濕熱滅菌程序的開發,圖2是PDA濕熱滅菌方法選擇決策樹,對程序的開發有著指導作用。
圖1 PDA濕熱滅菌方法選擇決策樹
2.1設計滅菌方法
滅菌程序設計方法主要有兩種:過度殺滅法和殘存概率法。兩種方法都可以使被滅菌物品達到相同的無菌保證水平,選擇哪種設計方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被滅菌物品的熱穩定性。過度滅殺法要求的熱能較大,被滅菌物品降解的可能性較大;殘存概率法要求的熱能較小,有利于被滅菌物品的穩定性。
過度殺滅法
過度殺滅法的目標是確保滅菌程序賦予被滅菌物品達到一定程度的無菌保證水平,而不管被滅菌品在滅菌前的微生物含量以及污染菌的耐熱性。設計過度殺滅法時,通常假設初始菌的數量及其耐熱參數如下:
N0=106,D121℃=1分鐘,z=10℃
為了達到微生物殘存概率為一百萬分之一,NF=10-6
利用上面的以上數值,可以計算出達到設計要求的FPHY和FBIO如下:
F0=FPHY=FBIO=D121℃×(LogN0-Log NF)=12分鐘
因此一個用過度殺滅法設計的滅菌程序可以定義為“一個被滅菌品獲得的F0至少為12分鐘的滅菌程序”。歐盟在最終滅菌制劑的法規中,將對過度殺滅定義為“濕熱滅菌121℃下15 分鐘”
在自然環境中,很少發現微生物的D121℃超過0.5分鐘。在過度殺滅法中所假設的污染菌含量及其耐熱性都高于實際數。在過度殺滅設計法中,由于該方法已經對微生物含量及耐熱性作了最大程度的估計,因此從無菌保證的設計角度看,沒必要對被滅菌品進行常規的滅菌前污染菌監控。
殘存概率法
不耐熱產品或物品的滅菌不能使用過度殺滅法,這就需要所建立的滅菌程序必須能恰當地殺滅微生物,但不能導致產品或物品的降解。這樣的滅菌周期的建立有賴于研究產品或物品上的微生物數量和耐熱性。一旦確定了微生物的數量和耐熱性,就可以設計出一個能達到SAL小于10-6的滅菌程序。
殘存概率法設計時,N0和DT的取值是基于產品或物品在滅菌前污染菌含量檢測數據,另需加上安全余地,它取決于以下方面:
專業判斷
生物負荷數據的范圍
對產品生物負荷常規測試的程度。
按GMP規范生產的產品,實際微生物初始數量應該很低,通常每個容器1-100個菌。通常說來,只有環境中形成的芽孢或從產品分離的芽孢才需要測試D值。將產品在80-100℃下加熱10-15分鐘,可以篩選掉耐熱性差的微生物。DT值的選擇應將初始微生物試驗中檢出的最耐熱菌的安全系數考慮在內。所選定的安全系數反過來又與初始微生物的數量和耐熱性測試的頻率和程度相關。
假設產品的生物負荷測試中:
N0=102
D121℃=1分鐘
Z=10℃
利用以上數值,可以計算出經121℃滅菌,微生物殘存概率小于10-6所需的FPHY和FBIO如下:
F0=FPHY=FBIO=D121℃×(LogN0-Log NF)=8分鐘
殘存概率法設計的滅菌工藝,通常要求對每批產品滅菌前進行微生物含量及耐熱性測試,積累微生物污染的數據。如果長期以來的數據證明在實際的GMP控制條件下,污染水平很低,且檢不到耐熱菌,污染菌監控的方案可作適當調整。
2.2確定裝載類型
滅菌工藝開發的下一個步驟是確定滅菌物品的種類,確定裝載類型。滅菌物品通常劃分為多孔/堅硬裝載和液體裝載。不同裝載類型應選擇合適的滅菌方法。
多孔/堅硬裝載
多孔/堅硬裝載是指直接接觸飽和蒸汽來實現滅菌的物品。當蒸汽在被滅菌物品的表面冷凝時,發生熱量轉移。多孔/固體物品包括但不局限于下述內容:
過濾器(薄膜式過濾器、筒式過濾器、預過濾器等)
膠塞和其它聚合物密封件
管道和軟管
工作服
清潔設備
設備部件
液體裝載
液體裝載的滅菌通過傳導和(或)對流作用,將能量傳遞給容器中的內容物。液體裝載包括但不局限于以下內容:
最終容器(如小瓶、袋、瓶子、針筒或安瓿)的藥液(溶液、懸浮液和/或乳劑)
實驗后或生產后需處理的含有潛在致病微生物的廢液
來源:Inte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