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行業研究
嘉峪檢測網 2021-11-08 13:00
一場始料未及的新冠肺炎疫情對各個行業產生了巨大沖擊,醫療防護用品需求暴增,口罩作為守護醫護人員和廣大民眾安全的最重要防護資源,一時間成為搶走豬肉“C位”風頭的硬通貨。然而在這個供需極不平衡的特殊時期,各類口罩供不應求,“一罩難求”的背后實情是生產醫用類口罩的重要原料——熔噴布供應不足。本文介紹了我國熔噴布行業發展情況,分析了行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并對未來熔噴布行業發展提出建議。
1 我國熔噴布行業發展情況
1.1 生產情況
我國熔噴布行業起步較早,并在21世紀初實現規?;l展。2000—2017年,我國熔噴布行業年均發展增速超過10%,近幾年發展速度有所放緩,年增長率維持在6%左右。除新冠肺炎等突發公共衛生安全事件導致國內熔噴布市場火爆外,行業發展總體呈持續穩步發展態勢。據統計,2018年我國非織造布產量達593萬t,同比增長5.7%,其中紡粘非織造布的產量為297.12萬t,在非織造布總產量中占比達50%,但熔噴工藝占比較低,產量僅為非織造布總產量的0.9%,生產能力約為8.32萬t/a,實際產量維持在5.35萬t/a(詳見圖1所示)。從區域產量來看,江蘇、浙江和河南3省熔噴布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占比分別為23.5%、13.7%、11.8%,3省合計49.0%,占據國內熔噴布總產量的近半壁江山。
圖1 2013—2018年中國熔噴布產量走勢
1.2 消費情況
熔噴布擁有良好的過濾性、屏障性、吸油性和絕熱性,被廣泛用在醫用口罩領域。醫用外科口罩、N95口罩等一般采用SMS復合結構,即內外2側的單層紡粘層(S),中間為熔噴層(M),熔噴層是經過特殊處理的熔噴無紡布,主要由超細聚丙烯纖維熔噴布材料制成。數據顯示[2],每生產100萬只醫用外科口罩或50萬個N95口罩需要約1t熔噴布原料,2015—2019年我國口罩行業產值從63.18億元增至102.35億元,其中醫用口罩產值從32.54億元增至54.91億元,總產量突破26.82億只,熔噴布產量隨下游醫用口罩市場需求增大而持續增長。
1.3 重點企業
從熔噴布主要生產企業來看,有中國石化、江蘇麗洋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嘉瑞過濾科技有限公司、河南宏大非織造布有限公司、濮陽市龍大無紡布有限公司、恒天嘉華非織造有限公司、欣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天津泰達潔凈材料有限公司、量子金舟(天津)非織造布有限公司、上海精發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山東東營俊富無紡布有限公司和廈門延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詳見表1所示)。另外,還有大量日產量在1t左右的小型生產商分布在山東、天津、廣東、湖北等省市。
表1 國內主要熔噴布生產企業
公司 |
主營業務 |
地點 |
中國石化 |
國內最大的醫衛用材料生產商及醫用口罩原料聚丙烯的主要供應商,擁有強大的熔噴布生產能力和潛力。2020年2月,中石化投資約2億元,在北京燕山石化和江蘇儀征化纖2家企業抓緊建設10條熔噴布生產線 |
北京、江蘇 |
恒天嘉華非織造有限公司 |
恒天嘉華是中國恒天集團與仙桃市嘉華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共同出資組建的專業無紡布生產企業,公司廠區全線投產,產量可達120t/天,產品包括口罩用面無紡布、熔噴過濾用無紡布等 |
湖北 |
欣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
“國家非織造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建設運行單位,擁有口罩用細菌過濾的熔噴無紡布車間,在海南、湖北、湖南等有生產基地,預計擁有近億只口罩的生產能力 |
北京、上海、廣州、湖北、湖南、海南 |
天津泰達潔凈材料有限公司 |
國內早期生產熔噴無紡布材料的廠家之一,現擁有7條國際先進的熔噴生產線,是以熔噴技術為核心專業生產空氣、液體過濾材料的專業制造商,目前熔噴總產能達到7000t/a |
天津市 |
上海精發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
新三板上市企業,作為國內較早進入紡粘非織造布行業的企業,擁有完整的紡粘熔噴無紡布生產制造技術和設備研發制造能力,年產值5億元 |
上海市 |
江蘇麗洋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新三板上市企業,主營業務為熔噴非織造布及復合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
江蘇 |
量子金舟非織造布有限公司 |
熔噴布、PP/PET雙組份無紡布等產品的生產商,擁有北京、天津2個基地,其中天津公司擁有2條熔噴布生產線,日產4t產品 |
北京、天津 |
山東東營俊富無紡布有限公司 |
熔噴無紡布生產企業,主要為日常防護性口罩、醫療口罩和工業防塵口罩的生產提供原材料,日產能力超過10t |
山東 |
廈門延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一次性衛生用品面層材料細分市場的龍頭企業,目前公司已改造完成3條熔噴無紡布生產線,實現日產6t民用級別熔噴無紡布 |
福建 |
2 行業發展存在問題剖析
2.1技術門檻高
熔噴布主要以聚合物樹脂為原料,采用熔噴工藝制造出的一種纖維直徑在1~5μm的布料,生產過程控制較為復雜,而設備商對影響產品品質、材料內部結構、應用環境的很多關鍵技術和生產工藝控制掌握程度不高,導致生產企業需要投入更多的工藝技術和研發力量。熔噴工藝作為一種系列組合工藝,單一設備和工藝參數難以滿足所有不同產品的生產需求,跨國企業憑借領先技術和供應鏈整合優勢長期占據全球垂直分工的高端和主動地位,導致國內相關企業進入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市場需要強大的技術支撐。
2.2 資金投入大
一方面,熔噴布作為傳統紡織品的替代品或消費升級產品,擁有廣泛的市場前景,但在生產多個不同產品或應對不同應用領域需求時,需要引入專門的生產設備,技術研發和設備資金投入導致成本大幅度增加,普通企業難以承受這一風險。另一方面,國內產業鏈條協同開發仍然不足,專用纖維原料、裝備制品及應用領域尚未形成有效對接,行業企業需要通過引進和吸收國外先進技術設備來提升自身競爭力,客觀上增加了企業的資金壁壘。
2.3 受市場影響大
熔噴布及其下游應用市場受外部政策和特殊事件影響較大,疫情期間熔噴布需求井噴,每噸單價已經從原來的2萬元漲到了20多萬元。面對龐大的缺口,熔噴布仍呈供不應求之勢,預計疫情過后國內熔噴無紡布產能增至10萬t。一般時期,熔噴布產品高度同質化特點導致其未受到市場的重視,市場需求保持在低位,企業大部分前期引進的設備都處于閑置狀態,絕大部分的生產線僅能生產PP熔噴布,運營壓力較大。
2.4 對人才要求高
我國熔噴布行業發展前期主要是利用勞動力以粗放型方式發展,產品主要定位在中低端領域,而中高端領域對綜合技術開發、產品設計、技術團隊跨領域合作具有很高要求,需要大量優秀的材料學、熱力學、電化學、紡絲學、機械結構學等跨學科專業人才的儲備和支撐。以涂布復合技術為例,一名合格的技術服務工程師需要經過嚴格培訓和多年專業技術積累,才能具備準確掌握技術難點的素質,這種情況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專業人才缺口。
3 發展建議
3.1 注重研發,鼓勵技術創新
加強對高性能、循環可降解產品/材料的研發,積極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乙烯(PE)、尼龍—6(PA6)、聚乳酸(PLA)、苯基乙胺(PEA)、彈性聚氨酯(彈性PU)和聚三氟氯乙烯(PCTFE)等材料在熔噴布領域的應用,加速納米熔噴纖維在過濾材料上的創新實踐。準確把握熔噴技術發展中向混雜化、復合化發展趨勢,鼓勵行業龍頭企業加速多種工藝的升級和相互滲透,加大在高效化、專業化、綠色化和智能化方面的研發投入,探索先進的設計理念和高端技術應用,提升行業核心競爭力。
3.2 政策支持,補足資金短板
熔噴布行業在經過特殊時期爆發式增長后,產能過剩問題突出,要創新政策支持方式,通過健全和完善原材料體系、技術裝備體系、產品監測體系、應急物資儲備體系建設,打通供需渠道,降低企業運營風險。充分借鑒新材料首批次應用保險補償制度和重點平臺建設的政策,探索降低企業技術創新和工藝研發風險的扶持方式,利用好工業轉型升級產業發展基金,補足企業工業轉型的資金短板。
3.3 市場導向,加速多元化轉型
市場波動嚴重影響熔噴布企業健康高效運轉,產業多元化轉型勢在必行。一方面,熔噴布行業應通過引入新技術、新工藝,不斷完善產品功能,淘汰落后產能和技術工藝,加大向汽車工業、高端醫藥衛生用品及新型工業產品等高附加值領域轉型滲透。瞄準產品深加工領域,形成功能化、差別化、多元化的產品應用體系,從加速推動核心技術突破、創新市場應用和提高市場競爭力等方面,推動產業升級。
3.4 人才建設,圍繞產業鏈構建人才鏈
切實發揮聯盟作用,以行業協會/聯盟為抓手,圍繞產業鏈構建人才鏈,加強專業人才的集聚和儲備。發揮聯盟的紐帶優勢,緊密圍繞產業鏈條發展和關鍵共性技術,促進企業、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協同創新。本土技術人才培養和利用“引進來”的方式壯大高端人才隊伍并重,支持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發揮各領域的人才優勢,以市場為導向開展聯合重組和抱團發展。
4 結語
新冠肺炎疫情給整個熔噴布行業帶來了復雜的變化,國家層面明確要求加大行業支持力度,為技術條件好、創新能力強、市場競爭優勢突出的企業發展打開綠燈,后疫情時代,熔噴布行業結構性產能過剩的風險依然存在,打好這張“雙面牌”,有機會推動熔噴布上下游產業達到一個新的水平。
來源:新材料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