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科研開發
嘉峪檢測網 2020-07-28 15:20
本文適用于同匹配的植入式脈沖發生器連接、并在心腔內提供起搏和感知的電極導線。
對材料的要求
對電極導線的所有材料包括植入材料和非植入材料、附件;如電極頭、電極環、電極導線絕緣層(涂層)、固定套筒、塑形鋼絲、靜脈拉鉤等。需要確認材料的種類、成分和質量控制等。
1、開發者應明確植入體各組成部分的所有組成材料的基本信息:通用化學名稱、化學結構式/分子式、分子量及分布(如適用)、商品名/材料代號(牌號)等。應確認該材料符合長期植入要求的支持性研究。
2、應明確各種材料的來源、成分及質量標準。對所選用的每種原材料都應當能夠實施驗證。若原材料外購,應保證原材料質量可控。若材料為自行合成,應闡述材料生產過程中的質量控制標準并論證其可靠性,同時提交相關的驗證報告。
3、涂層(如有):應按基質材料管理,明確材料、與絕緣硅膠的結合方式、相互影響及臨床意義。
4、電極導線連接器的密封性:若采用符合國際標準,如IS-4,IS-1標準的連接器,開發者應提供相關驗證資料以證明符合標準中規定的全部性能要求。若采用非國際標準要求的連接器,開發者應明確連接器密封的原理,并對模擬實際使用條件下對連接器密封性和防腐蝕性進行驗證。
5、其他要求:對患者熱傷害的防護、對電極導線引起的非預期作用的防護、對機械力的防護應開展相關研究證明產品符合安全要求。
對植入式心臟電極導線的性能要求
1、電極導線的表面物理特性。
不應有導致超出植入手術本身以外的反應過度或發炎的表面特征,比如不光滑面(銳角或銳邊)等,或不應有電極導線正常發揮作用所必須避免的粗糙表面。
2、連接要求。
3、直流電阻(Ω)。
4、絕緣性能(kΩ)。
5、塑形鋼絲的插拔性能要求。
6、順應性要求。
7、熱沖擊試驗要求。
8、壽命模擬實驗。
9、電極導線的起搏阻抗(Ω)。
10、電極導線的感知阻抗(Ω)。
11、電極導線連接器。
12、電極導線可探測性。
13、塑形鋼絲的尺寸和直徑。
對植入式心臟電極導線的化學性能要求
1、環氧乙烷殘留量;
2、溶出物的化學要求:色澤、PH值變化量、蒸發殘渣、還原物質、重金屬、紫外吸收度;
3、無菌。
對植入式心臟電極導線的生物相容性
生物相容性評價應依照GB/T 16886系列標準進行。電極導線材料直接與人體組織接觸。對于所有直接接觸組織和/或體液的電極導線的材料應進行生物學評價。開發者應參考《關于醫療器械生物學評價和審查指南》(國食藥監械〔2007〕345號)出具生物學評價報告。生物相容性評價應當對經滅菌后最終產品或代表性樣品進行。具體內容如下
1. 細胞毒性試驗
根據GB/T 16886.5的試驗方法要求,采用細胞培養技術測定材料或材料提取物對細胞引起的細胞溶解(細胞死亡)、細胞生長抑制和其他毒性作用。要求細胞毒性不大于I級。
2. 致敏試驗
根據GB/T 16886.10的試驗方法要求,采用豚鼠最大化試驗評估材料的遲發性致敏反應。要求無致敏反應。
3. 植入試驗
根據GB/T 16886.6的試驗方法要求,用外科手術法,將最終產品或樣品和陰性對照進行為期3個月的肌肉植入試驗,肉眼觀察和顯微鏡檢查評價對活體組織的局部病理作用。局部反應程度應不超過陰性對照。還應該對材料的生物穩定性進行考察。
4. 遺傳毒性試驗
根據GB/T 16886.3的試驗方法要求,采用哺乳動物和非哺乳動物的細胞培養或其他技術測定由電極材料和/或其浸提液引起的基因突變、染色體結構和數量的改變以及DNA或基因的其他毒性。結果應無遺傳毒性。
5. 熱原試驗
根據相關標準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規定的兔法進行試驗,應符合無熱原要求。
6. 皮內刺激試驗
根據GB/T 16886.10的試驗方法要求,測定材料浸提液注射皮內后的反應性。要求無皮內刺激反應。
7. 急性全身毒性試驗
根據GB/T 16886.11的試驗方法要求,將一定劑量的電極導線浸提液直接注入小鼠體內,在規定的時間內觀察小鼠體重、運動、呼吸、死亡等情況。要求應無急性全身毒性反應。
8. 亞慢性毒性試驗
根據GB/T 16886.11的試驗方法要求,將一定劑量的電極導線浸提液連續直接注入動物體(小鼠或大鼠)內,在規定的時間內觀察動物的亞慢性毒性反應。要求應無亞慢性全身毒性反應。
9. 血液相容性試驗
9.1溶血試驗
根據GB/T 16886.4的試驗方法要求,測定材料在體外引起的紅細胞溶解程度和游離血紅蛋白。溶血率應≤5.0%。
9.2血栓形成試驗
根據GB/T 16886.4的試驗方法要求,并采用陰性對照或已經上市的同類產品作為對照,測定電極導線的體內血栓形成情況,電極導線的血栓形成程度應和對照相比無統計差異或優于對照。
對植入式心臟電極導線的動物試驗基本要求
對于新研制的電極導線,在進入人體臨床試驗之前進行動物試驗是必要的。
注:新研制電極導線的含義:材料、內徑、涂層、形狀、內部結構、導線頭端固定的方式等發生變化或采用新的技術、新企業研制的導線。動物試驗如下
動物試驗目的主要是評價電極導線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對于產品中涉及的連接方式或用途發生改變的模式或特征,由動物試驗可以驗證設備的功能、工藝、技術參數時,可考慮進行動物試驗(根據產品改變的具體情況)。
動物試驗的設計應盡量接近該器械在人體中的預期用途。應植入至少每組6例以上的動物/電極導線,同時觀察急性期和慢性期指標,急性期1個月,慢性期3~6個月。應選擇具有代表性的產品型號,如主動固定式和被動固定式、單極和雙極分別進行驗證。以便于得出有效的結論。
建議與電極導線配合使用的起搏器是已經過注冊批準的,如是未批準的起搏器,則試驗時應考慮該起搏器對試驗結果的影響。
對電極導線動物試驗要求和分析評價及結論描述應包括種類、型號、尺寸、材料、基本結構等內容。
一、動物試驗的內容
1. 研究目標
1.1電極導線阻抗測量
驗證電極導線阻抗測量特性在活體環境中能按照設計工作(例如極性確認、極性配置等)。
1.2對制造商標稱的電極導線功能指標進行評估。
1.3感染控制
植入過程應按照臨床使用要求在無菌環境下實施。對可疑的植入部位的感染應通過對潛在病原體的培養和鑒定進行評價。
1.4電極導線植入位置驗證
對植入起搏器電極的位置確認可采用影像學或心腔內及體表心電圖等證明。
2. 動物選擇及試驗過程
2.1試驗基本條件
具備外科無菌手術條件,建議采用試驗用犬、豬、猴、羊等通用動物。
2.2模型制備
建議根據需要建立合適動物試驗模型來滿足對試驗產品主要功能驗證的需要。建議每個型號的電極導線試驗動物應不得少于6只。以體表心電圖和腔內心電圖顯示房室分離并持續保持即視作達到模型制備成功。模型穩定性的評價:動物實驗期間,體表心電圖仍穩定地表現為Ⅲ°房室傳導阻滯(Ⅲ°AVB)。
2.3電極導線植入方法及時間
按照人體臨床使用的電極導線植入方法進行植入,植入后觀察時間3到6個月,根據試驗內容及目的確定。
2.4對于已上市電極導線發生特性改變時如頭端面積、極間距等,制造商可根據其改變的具體情況酌情選擇試驗動物,但是其得到的試驗結果應能支持其新特性的臨床安全有效性。
3. 試驗需記錄的電生理指標
電極導線的電性能指標。動物的生理指標監測及試驗后電極導線外觀(如變性、破損、組織粘連、血液滲入等)和植入部位的情況(如組織增生、包裹、炎癥等)的觀察和分析。
二、動物試驗分析評價及結論
制造商需對取得的動物試驗數據進行最終的風險分析及評價,并得出研究結論。在試驗時應對試驗動物使用生理參數監護儀,監測動物的生理指標。試驗結束后,對取出電極導線的外觀和植入部位進行觀察和分析。動物心臟應被完整切離并檢查是否存在任何病變和/或損傷。提供描述手術前后動物活動情況的摘要。
因電極導線的一些功能特性依賴于起搏器,故電極導線的狀態與起搏器的效能、安全性有關,建議進行以下方面評價,記錄、分析檢測數據以驗證電極導線的功能和安全特性。
1. 感知
1.1通過足夠的觀察時間,評價感知的穩定性。
1.2用程控儀或起搏分析儀對感知的P、R波進行測量。
1.3如電極導線具有特殊功能,需進行評價。
2. 起搏管理
通過起搏器起搏管理功能,評價電極導線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3. 電極導線阻抗測量
通過足夠的觀察時間,驗證電極導線阻抗趨勢的穩定性。
驗證電極導線測量特性在活體環境中能否按照設計工作。
4. 植入性檢測
在活體環境下用程控儀驗證植入物性能特征。
5. 感染控制
對可疑植入部位的感染通過對潛在病原體的培養和鑒定加以評價。
6. 電極導線植入部位驗證
對電極導線植入部位采用X射線成像術證明確認。
來源:嘉峪檢測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