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檢測機構
嘉峪檢測網 2017-10-27 11:38
外貿形勢不好時,企業需要通過展覽、認證和物流等第三方服務保存實力,抵御貿易風險;現在外貿形勢好轉,企業更需要借助專業服務開拓海外市場、挖掘新訂單,以擴大出口規模。當下,外貿企業正提質增效,以及開拓“一帶一路”沿線新市場,更少不了第三方服務的協助。在此,《進出口經理人》雜志第12次對外貿服務市場進行了調查,以解讀當前外貿企業最需要的服務。
調查方法及樣本說明
2017年中國外貿服務市場調查于2017年4月開始至2017年8月15日結束,本次調查共計回收有效問卷1219份。被調查企業全部是包括制造商、貿易商在內的從事外貿出口的企業。從被調查企業的性質看,民營股份制企業占比仍最大,達54.8%;接著是個體企業占23.3%;中外合資企業占比超越國有企業排在第3位;國有企業占比繼續下滑(見圖1)。與上年調查對比發現,本次民營企業占比上升1.2個百分點,國有企業占比則下降4.1個百分點。
從連續幾年被調查企業的規模來看,101—500人企業占比一直最高,本次調查占比與上年相同,達22.4%;接著是51——100人企業占21.5%,500人以上的較大型企業占18.3%,21—50人企業占16.4%,這幾種規模的企業占比都在上升;20人以下小微企業占比則下滑4.9個百分點(見圖2)。
從被調查企業年度出口額來看,與2016年相比,200萬—500萬(含)美元占比“逆襲”,排名從第4位上升到第1位;2000萬美元以上占比則從第1名退至第2名。此外依次是100萬美元及以下占19.2%,100萬—200萬(含)美元占15.9%,1000萬——2000萬(含)美元占11.7%,500萬——1000萬(含)美元占比排名從第2名下滑至最后1名(見圖3)。
分行業看,機電行業企業仍然最多,占36.1%;接著是輕工行業企業占19.2%,五礦化工行業企業占14.6%,食品土畜行業企業占8.7%,紡織服裝行業企業占7.3%,醫保行業企業占3.7%,其他行業企業占10.5%(見圖4)。
企業最需要的外貿服務“洗牌”:買方資信調查終得桂冠
與2016年調查相比,除了物流、保險、法律和其他的排位未發生變化外,另外前六大調查項排位“洗牌”:買方資信調查將電子商務從第1名的位置上拉下來,成為出口企業最需要的外貿服務,電子商務退居二線;信息咨詢和金融調換位置,金融排位上升到第3位;展覽超過認證,排名從第6位前進至第5位,認證排序則退一步至第6位(見圖5)。
本次各項外貿服務位次的變化,一方面反映了貿易風險的上升,非洲、拉丁美洲及中東等局部地區時有動蕩,海外買家拖欠貨款現象更加嚴重,出口企業對買方資信調查的需求猛增,使其排位連續3年前移;另一方面,外貿形勢有所好轉,企業開拓海外市場的力度加大,從而對展覽服務的需求相應增加。
企業最看重服務商三大“基因”:服務質量、價格和信譽
從連續幾年的調查結果看,服務質量、價格和信譽始終排在被調查企業選擇外貿服務商時重點考慮因素的前3位,本次選擇比例分別為37.5%、26.7%和18.3%,占比遠高于其他因素(見圖6)。這樣的調查結果特別值得外貿服務商加以關注。只有提供質量高的服務、性價比高的專業解決方案并誠信經營,才能以好口碑贏得外貿企業的信賴。
外貿服務支出占企業年出口額比例:投入1%-5%者最多
從連續幾年的調查結果看,被調查企業當年外貿服務支出占年出口額比例排序基本一致。在本次調查中,選擇投入1%——5%的企業仍然最多,占42.5%,高出上年4.8個百分點;選擇投入5%——10%的企業占比為27.9%;14.2%的企業選擇投入1%及以下;10.5%的企業投入10%——20%,5%的企業選擇投入20%以上(見圖7)。
外貿企業最信賴的檢測認證機構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在2017年外貿企業最信賴的檢測認證機構排名中,瑞士SGS繼續領跑該榜單,這得益于其業務線的廣闊性。SGS長期占據這個榜單的榜首位置,但如果翻看前3年的調查報告就會發現,SGS榜首位置已經岌岌可危。從本次調查來看,它與第2名德國萊茵TüV集團只相差不到2個百分點(見圖15)。僅2017年上半年,SGS集團收入就超過了30億美元,同比增長4.9%;同時,它完成4項戰略收購,這些收購也擴大了其在農業、食品、消費品、零售及工業領域的服務能力,這對其中國區業務將產生重大影響。其中,對瑞士Sensima Inspection的投資,更是極大地支持了SGS檢測認證4.0(TIC4.0)數字化和數據戰略計劃。
近年來,德國萊茵TüV集團中國區業務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從它在這份榜單的位置能明顯反映出來。2016年,其位列這份榜單的第3名,2017年更進一步,上升到榜單的第2名,更可怕的是,它距離第1名近在咫尺。2016年,德國萊茵TüV集團年收入增長3.1%,而純收益增長高達34%。其中,其大中華區貢獻尤為突出,2017年上半年,TüV萊茵大中華區繼續強勁增長,營業額和凈利潤都保持了兩位數的增幅,這在所有外資檢測認證機構大中華區業務中表現是最好的。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其舉辦的質勝之道系列主題論壇,如光伏論壇、汽車及零部件論壇等已成為行業標桿。
美國檢測認證巨頭UL和英國Intertek天祥集團并列2017年榜單的第3名。UL繼續一直以來的穩定表現,在近3年的調查中,它的位置基本沒有太大浮動,這與其在北美市場的霸主地位密不可分。2016年以來,UL積極探索創新業務,如廢棄物零填埋、賽百庫平臺,以及在移動支付和網絡安全方面的服務等。Intertek天祥集團在2017年這份榜單中表現尤為突出,從2016年的第5名上升至第3名。2017年3月,Intertek天祥集團啟用了其全新標識,這并未對其業務推進產生困擾。2017年上半年,Intertek天祥集團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3.9%,營業利潤同比增長高達20.4%,中國區業務仍然在其全球業務中扮演重要角色,直追北美市場。
德國TüV南德意志集團和法國必維(BV)國際檢驗集團分列2017年最受信賴的檢測認證機構的第4名和第5名。過去兩年,TüV南德意志集團的收入和稅前利潤都接近兩位數的增長。內部數據顯示,2017年上半年其仍然保持了這一增長勢頭。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TüV南德意志集團未來投資及收購資金總額共計1.27億歐元。在成立150周年之際,其對西班牙ATISAE集團的收購,成為TüV南德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收購活動。法國BV在2017年的榜單中下降明顯,受累于石油、天然氣及海運的負面影響,BV集團2016年收入有機增長率為-0.6%,2017年上半年情況有所好轉,有機增長率為1.3%。值得慶幸的是,正如其首席執行官Didier Michaud-Daniel所說,隨著終端市場的多樣化抵消了油氣市場的不利條件,工業(BV最大業務板塊)目前接近穩定,這種可喜的態勢應該會繼續鞏固BV的業績。
本土檢測認證機構CQC在2017年榜單中仍然緊跟前幾大國際巨頭,位列第6名,標檢集團、德國DEKRA及加拿大CSA緊隨其后。值得注意的是,德國DEKRA排名較上一年度有明顯上升。
選擇檢測認證機構的主要依據發生變化
本次調查顯示,在選擇檢測認證機構的主要依據上,知名度所占的比例連續3年上升,從2015年的35.3%升至2016年的36.4%,2017年這一比例達39.9%。由此可見,作為中立的第三方檢測認證服務機構,公信力所帶來的相應知名度至關重要。與此相對應的服務價格因素在購買時所占的比例在不斷縮小,從2016年的18.8%降至2017年的10.2%,這反映了大多數外貿企業的一個心態:即使在外貿增長相對緩慢時期,服務購買也更看重品質,成本控制應該在一個合理范圍,而不是盲目縮減。采購商需求和服務態度因素在服務購買中所占比例分別為31.8%和17.2%,這兩方面與上年度持平(見圖16)。
在檢測認證機構迫切需要提高的方面,服務效率占比31.9%,這與上一年的差別不大,2016年這一占比為30.5%,但該選項在所有選項中仍然占比最高,體現了廣大企業對時間成本的重視。性價比在服務體驗上所占的比例也在降低,從2016年的29.9%降至2017年的28.3%,這一點也印證了之前的論述,價格因素在服務購買和服務體驗中都不再是主要因素。2017年,專業度占比仍然保持在21.4%,非常穩定,看來服務的專業性永遠是“硬道理”(見圖17)。
服務機構比較關心的廣大外貿企業在檢測認證方面的預算投入上,2017年,選擇與上年度該類服務支出保持持平的占44.3%,選擇增加該類支出的占41.6%,選擇下降此類服務支出的企業只占14.2%。前兩項的選擇比例相比2016年都有小幅提升,反而選擇下調此類預算的比例比2016年下降了接近4個百分點(見圖18)。這與檢測認證行業的大趨勢也是一致的:從高速發展進入了平穩發展期,整個行業保持上升態勢。
來源:進出口經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