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行業研究
嘉峪檢測網 2015-09-15 23:54
這幾年外貿增長阻力增加,出口面臨的國內外經濟形勢更加復雜。2012~2014年,我國進出口貿易增長已連續3年未達到預期目標。2015年前7個月,我國出口額和進口額更是出現“雙降”,再給外貿行業帶來一股“低氣壓”。不過,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在2015年8月19日的例行發布會上表示,雖然7月份的進出口總值有所下降,但是我們仍然可以看到還有不少亮點,比如產品結構、市場結構和區域布局結構等都在優化中。同時,民營企業進出口比重也在進一步提升,占外貿總值的比例已達到36.2%。
當然,我們也應明白,當前外貿形勢更加復雜、嚴峻,外貿傳統優勢弱化,外貿企業普遍經營不容易。在逆勢中,外貿企業往往還面臨海外買家拖欠貨款、國際貿易壁壘、拓展新市場變得更難,以及資金緊張等諸多難題。走出這種困境,需要展覽、認證、金融和物流等眾多服務機構的支持與幫助。在此,《進出口經理人》雜志第10次對外貿服務市場進行調查,分析當前外貿企業最需要的服務,以幫助它們化解困難。本報告是基于最新調研結果的分析。
調查方法及樣本說明
2015年中國外貿服務市場調查于2014年5月開始至2015年8月20日結束,通過在進出口經理人雜志夾寄問卷;電子郵件方式邀請全國各地的外貿企業讀者;調查問卷鏈接到雜志官網www.tradetree.cn;進出口經理人微信公眾號等聯合調查的形式展開。進出口經理人雜志已經連續10年調查并發布“中國外貿服務市場調查報告”。
本次調查共計回收有效問卷1263份。被調查企業全部是從事出口相關的企業,包括制造商、貿易商。從被調查企業的性質看,民營股份制企業占53%,個體企業占19%,國有企業占12%,中外合資企業占6%,外商獨資企業占5%,其他占5%,見圖1。其中,民營企業所占比例比上年調查結果高出4個百分點,其外貿出口主力軍的作用進一步增強。
從被調查企業的規模來看,101~500人企業占比最高,達26%;10人以下企業占比最少,為9%,見圖2。500人以上的大型企業占22%,51~100人企業占17%,21~50人企業占14%,11~20人企業占12%。
從被調查企業年度出口額來看,500萬~1000萬(含)美元占比最高,為22%,2000萬美元以上緊跟其后,占20%。此外依次是1000萬~2000萬(含)美元,占17%;100萬美元以下,占15%;200萬~500萬(含)美元,占14%;100萬~200萬(含)美元,占12%,見圖3。
從被調查企業所在行業的分布來看, 機電行業企業最多,占28%;其次是輕工行業企業占18%,五礦化工行業企業占15%,紡織服裝行業企業占11%,食品土畜行業企業占8%,醫保行業企業占4%,其他行業企業占16%,見圖4。
在本次調查中,電子商務再次蟬聯目前出口企業最需要的外貿服務,占19.3%,見圖5。金融和信息咨詢成黑馬,其中金融位次從上一年的第5位上升到第2位,占14.7%;信息咨詢位次從上一年的第6位上升到第3位,占14.3%。接著是買方資信調查,占12.6%。認證和展覽兩大業務位次有所下降,占比分別為10.1%和9.5%。此外物流、保險、法律、航空及其他,占比分別為8.2% 、5.8%、3.2%、0.9%和1.5%。當前融資渠道呈現多元化,特別是互聯網金融的出現,為企業融資提供了多種選擇,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融資需求。國際市場的不確定性使企業急需獲得海外信息和出口保險支持,以降低出口風險。
企業選擇服務商的依據
與上一年調查結果排序相同,服務質量、價格和信譽仍排在被調查企業選擇外貿服務商時重點考慮因素的前3位,選擇比例分別為34.7%、25.1%和23.4%,遙遙領先于公司規模、服務商所在地、運營時間和背景等被考慮因素,見圖6。由此可見,為了獲得外貿企業的青睞,外貿服務企業需要持續不斷地在服務質量上下功夫,并提供合理的價格,以專業的服務和誠信的態度贏得信譽。
被調查企業當年外貿服務支出占年出口額比例,40%的企業選擇投入1%~5%,27%的企業投入5%~10%,17%的企業選擇投入1%及以下,10%的企業會投入10%~20%,6%的企業選擇投入20%以上,見圖7。
最受信賴的展覽主辦機構
在2015年的調查中,勵展博覽集團以其展覽數量多、地域范圍大、服務領域廣和操作標準規范等優勢,深受中國企業信賴,繼續蟬聯最受企業信賴的展覽主辦機構榜首,選擇比例為17.1%,見圖8。相對于上年,漢諾威米蘭的位次在2014年提升的基礎上,再次躍升,從第4位越過香港貿發局,排在了第3位。近年來,中國頻頻成為德國漢諾威工業博覽會和漢諾威電子展(CeBIT)等漢諾威世界頂級展覽的主賓國,中國國家領導人與德國國際領導人共同出席開幕式并發表演講,大大提升了漢諾威米蘭展覽在中國的影響力。總體來說,2015年的榜單延續了上一年的趨勢,世界展覽主要主辦單位位次變化不大,但企業選擇的比例更加接近,競爭更加激烈。
在本次調查中,中展海外以近20%的選擇比例高居榜首,與上年相比,選擇比例有一定程度的收縮,反映出在當前出展業激烈競爭的形勢下,業內領先的展覽企業正在整合自身優勢,主動調整升級,積蓄力量,以取得更大的競爭優勢。雖然前8名的企業與上年一致,但位次有所變化。電子貿促會提升1位,重新位列第2位,選擇比例是15.3%;機電商會下降1位,位列第3,選擇比例為13.6%。中貿展突飛猛進,從選擇比例為3.5%的第7位躍升至第4位,選擇比例提升到7.5%。機械貿促會、中展環球和西麥克均下挫1位,選擇比例分別為:6.2%、4.6%和4.3%,中商國際保持了第8位的優勢,見圖9。
調查顯示,一批民營企業以其優質的服務和靈活的經營得到了外貿企業的認可,幾年來在榜單的領先位置占據著穩固的地位。
企業選擇海外展覽的依據
調查結果顯示,根據企業計劃開拓的市場而選擇海外展覽的占比依舊最高,為27%,見圖10。接著依次是展覽補貼、展覽費用、歐美成熟展覽、新興市場和其他。另外,在企業每年參展數量的調查項中,本次調查結果為平均2.6次。
最受企業信賴的展覽搭建機構長城依然位居首位,遠大追隨其后,位居第2位,寬創、德馬吉的位置也沒有變化,依然處于第3位、第4位,見圖11。長城和遠大的搭建量大、面廣,每年服務的企業量很大,而寬創和德馬吉以精裝為主,涉及的企業相對較少。在2015年的調查中,調查表列出了更多的境外展覽領先的搭建服務商,因此選擇比例有所變化,但位居前列的企業的順序沒有變化,反映出境外搭建市場已經形成了相對穩定的市場結構。
在境外參展中,搭建對于提升企業形象、塑造企業品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隨著出口企業的轉型升級,更多的企業已經不滿足于代工出口的現狀,企業紛紛實施品牌戰略,以品牌作為市場拓展的利器。在這種情況下,將有更多企業在境外參展時要求更大的展覽面積,更加精心地搭建自己的展臺,展覽搭建還具有更加廣闊的市場前景。
到海外參展,展品運輸是非常關鍵的一環,這需要運輸機構擁有豐富的操作經驗和較高的信譽度,以幫助企業按時、完整地將展品運輸到展覽地點。本次調查顯示,與上一年相同,外貿企業最信賴的展覽物流機構前5名仍是匯展、巴伐利亞、優泰、泰德勝和保昌,只不過它們之間的排序有所變化,見圖12。排在第1位的依然是匯展,占比21%。巴伐利亞名次上升1位,從上一年的第3位上升到第2位,優泰則上升了兩個名次。
調查顯示,根據展團來安排展覽后期行程的企業占37%,比上年下降3個百分點;選擇自行安排后期行程的企業占到35%,比上年上升2個百分點,不少企業利用展后幾天時間抓緊拜訪老客戶或者在展會上認識的當地新客戶,以求抓住現實老客戶,跟進潛在新客戶。另有14%的企業表示不安排展后行程;7%的企業有展后高端定制的行程需求,見圖13。
檢測認證市場的競爭白熱化,讓2015年榜單比上年更有看點,在第1名、第2名保持不變的情況下,3~8名之間形成了一個交替增長的態勢,見圖14。盡管受到全球石油和采礦行業不景氣帶來的沖擊,但瑞士檢測認證巨頭SGS仍然在各個業務領域取得了營收增長,繼續領跑2015年的榜單,特別是在環境服務、汽車服務、政府機構服務和國際認證服務業務單元中表現出色。僅2015年上半年,SGS在全球范圍內就完成了7項收購,金額達4100萬瑞士法郎,SGS繼續進入更多市場及創新多元化服務。但同時我們也看到,SGS與第2名法國必維國際檢驗集團(BV)的差距被縮小到2.8個百分點,而在2014年的榜單上,它們的差距是4.3個百分點。
美國UL2015年市場表現優異,除了在傳統業務領域繼續發力外,在創新業務及拓展方面更是表現搶眼,如可穿戴設備業務、The Wercs業務等,這使其在2015年的這份榜單上更進一步,從上年的第4名上升至第3名。第4名的位置被德國萊茵TÜV集團占據,在這個“互聯網+”的時代,TÜV萊茵緊跟時代潮流,包括其與阿里巴巴電商平臺的深度合作、智能家居領域的長期投入等一系列動作,讓其立于檢測認證領域的潮頭。Intertek天祥集團在2015年的這份榜單中跌出前3名,位列第5名。在本土檢測認證機構中,CQC和CTI表現依然穩定,分別位列第6名和第8名。
選擇檢測認證機構的依據
調查顯示,在選擇檢測認證機構的主要依據上,35.3%的外貿企業選擇品牌知名度,這比上年提升了5個百分點,占據外貿企業選擇檢測認證機構所有因素的首要位置,見圖15。而上年企業的首要選擇還是采購商要求。由此可見,外貿企業在選擇這類服務商時正在從被動要求轉為主動探索,這是企業發展壯大的必然趨勢。同時,能夠佐證這一現狀的是,價格因素的比例也在隨之降低,由上年的22%下降至21.8%。雖然降幅不大,卻反映出中國出口企業訴求在轉變,它們開始更加注重長期利益。當然,服務態度依然是其選擇服務的一項重要依據,占比12.1%。
同上年一樣,外貿企業認為檢測認證機構迫切需要提升的地方依然是性價比和服務效率,這兩項占比分別為31.8%和28.2%,這一比例基本與上年調查持平,外貿企業成本壓力仍然巨大。同時,專業度、服務態度也是企業在尋求服務時關注的重點,占比達21.8%、16.4%,見圖16。
正是基于成本壓力,54%的外貿企業表示它們2015年在該服務類上的投入將與上一年度持平,而上年這一比例為48%。只有37%的企業表示它們會增加該類預算(上年這類企業占40%)。另外,更有9%的企業認為,它們有可能會下調這類支出,見圖17。
在最受信賴的金融機構調查中,我們的榜單和上年相比發生了結構性改變,排名不再劃分中資銀行和外資銀行,統一在一個榜單里排列,這也符合我國金融業的全球化進程現狀。
從2015年的這份榜單來看,中國銀行位列最受信賴外貿服務類金融機構排行榜榜首,匯豐銀行、中國出口信用保險有限公司、中國進出口銀行和渣打銀行分列第2名至第5名,見圖18。
在我們往年的榜單中,中國銀行多年位居中資銀行榜單的第1名,在本次中資銀行和外資銀行合并的榜單中,中國銀行依然位列第1名實在難能可貴。這與中國銀行是最早走出去的中資金融機構有關,也反映了在全球貿易金融服務領域,中資銀行已經完全有了和外資銀行較量的資本。匯豐銀行和渣打銀行憑借其在全球范圍多區域強大的服務能力在2015年榜單中仍然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分列第2名和第5名,這與往年其在外資銀行分類中的表現一致。
調查顯示,在上一年名次上升的基礎上,本次中遠的選擇比例再次有所提高,達到34.4%,在外貿企業最信賴的集裝箱班輪公司排名中繼續保持第1位;馬士基排名維持在第2位,占比為22.6%,與上一年相當;中外運仍排在第3位,占比12.9%,見圖19。《2015年集裝箱運輸市場半年報》顯示,上半年運力供過于求的局面加劇,加之貨主們加強了聯盟不斷施壓,班輪公司營運面臨壓力增大,因此采取停航措施以改善供求關系。其中,馬士基上半年就實施了降價銷售、縮減亞洲—地中海航線運力等舉措。
調查顯示,外貿企業對于國航的信賴程度再次提升,選擇比例從上一年的30.4%提高到33%,仍排在第1位。接下來漢莎航空、南方航空和阿聯酋航空的排位與上一年相同,選擇比例分別為22.3%、17.3%和8.4%,見圖20。
調查顯示,最受外貿企業信賴的快遞公司的前4名依然是DHL、順豐、FedEx和EMS,排序未變化,見圖21。其中,DHL再次拿下第1名的寶座,占比高達43.2%。作為民營快遞公司的翹楚,順豐繼上一年邁入前三甲之后,本次保住了第2的位置,并且企業選擇比例有所上升,達到27.1%,市場份額繼續擴大。
來源:進出口經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