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實驗管理
嘉峪檢測網 2015-10-27 00:09
棉本色紗線質量的優劣會直接影響到織造加工效率和織物質量,近幾年因棉本色紗線中含微量滌綸纖維引起的質量爭議呈上升趨勢,并且已經成為質量爭議的焦點。其原因是棉紡企業對含有微量滌綸纖維的棉本色紗線不作標示和說明,織造企業按純棉本色紗線購入,也不做定性檢測就直接投入生產,直到棉本色布經染色后形成了布面疵點時才發現含微量滌綸纖維。為了規范棉本色紗線的生產和標示,減少因含微量滌綸纖維造成的經濟損失,應加強對棉本色紗線質量的控制與監督。
1 來源與對織物質量的影響
微量滌綸纖維的來源主要有三個途徑:一是來自棉花中的“三絲”;二是生產過程中飛花的落入;三是生產中人為摻入再加工纖維。前兩個途徑帶入的滌綸纖維是極微量的,第三個則是主要來源。由于小型環錠紡和氣流紡紗企業的不斷增加,市場競爭日益加劇,有些企業為了降低成本,不但降低配棉品級,還使用了再加工纖維,而再加工纖維是由紡織工業下腳料開絲加工而成,很難保證不含滌綸及其他纖維,致使棉本色紗線不僅棉結雜質含量較高,含微量滌綸纖維的棉本色紗線變多,最近接收的30多批棉本色紗線的定性檢驗,不含微量滌綸纖維的僅有5批。
通過對近幾年檢測數據的分析可以發現:1)小型企業生產的棉本色紗線含微量滌綸纖維的比例高于大型企業;2)氣流紡棉本色紗含微量滌綸纖維的比例高于環錠紡棉本色紗線,并且滌綸纖維含量不均勻;3)18 tex以上的棉本色紗線含微量滌綸纖維的比例較高;4)氣流紡棉本色紗含微量滌綸纖維的比例幾乎接近100%;5)含微量滌綸纖維的明顯要比不含微量滌綸纖維的棉本色紗線的價格低。
2 棉本色紗線標準的相關規定
棉本色紗線因加工工藝的不同分為環錠紡和氣流紡,而環錠紡因用途不同分為機織用紗和針織用紗,現行棉本色紗線的產品標準有適用于鑒定環錠機制紗線品質的GB/T 398—2008《棉本色紗線》,適用于鑒定環錠機制針織用棉本色紗品質的FZ/T 71005—2006《針織用棉本色紗》和適用于鑒定氣流紡棉本色紗品質的FZ/T 12001—2006《氣流紡棉本色紗》。但這3個產品標準均未將FZ/T 01053—2007《紡織品纖維含量的標識》的要求納入,而引用的FZ/T 10007—2009《棉及化纖純紡、混紡紗線的檢驗規則》標準的8.7條款規定,“在紗線上和坯布上無法發現的質量問題(如錯纖維混入等)造成印染大量降等時,經共同分析,確由供貨方造成的應由供貨方承擔,負責印染等成品降等差價損失,或雙方協商處理”。可以看出標準在制定時已經考慮到了棉花中的“三絲”和生產中飛花落入,所以規定了出現問題后的責任劃分,但未涉及目前的非正常的人為摻入,同時人們一直把棉本色紗線作為半成品,對標識的要求未按GB 5296.4—1998標準規定嚴格執行。
3 微量滌綸的定性定量檢測
近年來,對棉本色紗線的定性定量委托檢驗呈上升趨勢,由于微量滌綸纖維不是按比例混入的,存在著極不均勻性,所以在定性和定量時要依據方法標準并結合樣品情況實施檢測,以保證數據的準確。
在日常檢測中,首先對紗線進行纖維定性(纖維鑒別),鑒別的方法常采用:顯微鏡法、燃燒法和溶解法等,FZ/T 01057.1—2007《紡織纖維鑒別試驗方法第一部分通用說明》標準的6.1條款規定取樣要有代表性,但未對取樣數量進行規定。由于滌綸纖維含量極少,定性只采用顯微鏡和燃燒法是很難發現的,采用溶解法若取樣量過少也可能會被放過,建議增加取樣量,為保證試樣的代表性,對單個筒子可側切紗線層取樣;對成批筒紗要搖成絞紗后截斷取樣,并采用溶解法進行確認,溶解后使用坩堝過濾以便于觀察。
若客戶需要提供具體數據,則需進行纖維定量分析,GB/T 2910.1—2009《紡織品化學定量分析第一部分試驗通則》標準的8.1條款規定:每份試樣至少1g。由于滌綸纖維的含量小于0.5%,并且存在不均勻性,有些試樣在定性過程發現含有滌綸纖維,但在定量分析過程中因試樣質量小卻未檢出,為了保證數據的客觀和準確,建議增加每份試樣的質量。
在檢測中還發現,含微量滌綸纖維的棉本色紗線的線密度大多在18 tex以上,由于配棉品級較低,紗線的棉雜粒數較高,而棉雜在后部染整加工處理過程會被除掉,成品織物按GB/T 2910.11—2009標準將棉纖維溶解后不會有棉雜殘留,但棉本色紗線溶解后會有棉雜(硫酸不溶物)與滌綸纖維一同被留存在過濾坩堝內。由于滌綸纖維含量極少,而棉雜殘留較多,有些樣品不剔除雜質時滌綸纖維含量超過1%,剔除雜質后滌綸纖維含量只有0.1%以下,甚至計算結果為0。鑒于上述情況,建議采用手工分揀將棉雜剔除,以保證報出結果的準確性。
4 加強對棉本色紗線質量的控制與監督
綜上所述,棉本色紗線中含微量滌綸纖維會導致深色織物產生布面疵點,若不明示含微量滌綸纖維就有可能導致質量爭議,因此棉紡企業應按GB 5296.4標準規定完善棉本色紗線的標識內容,對滌綸纖維含量≤0.5%的棉本色紗線必須按FZ/T 01053標準的7.5條款規定明示“含微量滌綸纖維”,當滌綸纖維含量≥0.5%時要分別標示棉和滌綸纖維的具體含量。織造加工企業在選購棉本色紗線時要關注纖維成分含量,投入使用前應進行纖維定性檢驗,以避免造成質量問題。監督管理部門應通過監督抽查等方式對棉本色紗線實施質量監控,一方面要對紡紗企業的原料進行監督,防止不法企業在生活紡織品用紗中摻入禁用的再加工纖維;另一方面要加強對棉本色紗線質量的抽查,并將纖維成分含量作為重點,以督導企業依法生產、規范標識,打擊不正當的市場競爭,維護棉本色紗線的市場秩序,確保供需雙方的利益。
(作者單位:保定市纖維檢驗所)文/魏金玉
來源:中國纖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