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銹鋼,再熟悉不過了,手術刀,鑷子,血管導絲,植入物,都離不開。
但你是否知道,在不同應用場景下,對不銹鋼的要求差別很大,稍有忽視,就可能導致注冊受阻,甚至帶來安全風險。
今天,就來分享一下醫療器械中常用的不銹鋼選型要求,并結合法規,帶你走進一個更清晰的不銹鋼金屬框架。
為什么愛用不銹鋼?
力學性能好:強度高、韌性好,能滿足切削、支撐、輸送等不同需求。
耐腐蝕性強:體液環境中依舊能保持穩定,不易銹蝕。
加工性能優良:可車削、磨削、拉絲、焊接,適應復雜工藝。
成本與可及性:相比鈦合金、鈷鉻合金,不銹鋼更經濟、供應鏈更成熟。
不同場景下的不銹鋼要求
手術器械:剪刀、鑷子、持針器等
常用鋼種:馬氏體不銹鋼(如 420、440 系),沉淀硬化不銹鋼(如 17-4PH)。
關鍵要求:高硬度、耐磨損,能保持刀刃鋒利;符合 ASTM F899、ISO 7153-1。
驗證點:硬度與耐腐蝕性測試,表面鈍化(ASTM A967)。
植入類:骨科植入物、鋼套
常用鋼種:316LVM(真空熔煉)、UNS S31673。
關鍵要求:極高純凈度、優良耐點蝕性能;符合 ASTM F138、ISO 5832-1。
驗證點:化學成分、力學性能、電化學腐蝕(ASTM F2129)、ISO 10993 生物相容性。
輸送與介入類:導絲、針管等
常用鋼種:304、304L、316L,部分高強度馬氏體或高氮不銹鋼。
關鍵要求:良好的可成型性和韌性,焊接可靠,避免斷裂。針管需符合 ISO 9626。
驗證點:表面清潔度(Ra)、殘留污染物檢測、疲勞測試。
表面處理與工藝控制
鈍化:通過 ASTM A967 等工藝去除游離鐵,提高耐腐蝕性。
電拋光:改善表面粗糙度,減少裂紋萌生點。
焊接/連接:需驗證焊縫組織,防止敏化與腐蝕。
法規與標準參考
ISO 10993:生物相容性與風險評估
ASTM F138 / ISO 5832-1:植入用不銹鋼
ASTM F899 / ISO 7153-1:手術器械用不銹鋼
ISO 9626:針管用不銹鋼
ASTM A967:不銹鋼鈍化要求
GB 4234.1
YY 0605.9
GB/T 3090
GB/T 18457
YY/T 0294.1
這些標準是審查的關鍵依據,建議研發人員相涉及的都要熟悉。
不銹鋼雖常見,卻不簡單。
選型是否合理,工藝是否可控,文件是否完備,都直接關系到產品能否順利上市。
那么,你在不銹鋼材料選型時,最關注的是哪一塊?是材料等級、表面處理,還是生物學評價?